那些比拼命努力更重要的事

那些比拼命努力更重要的事
作者: (美)乔治?维兰特 著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3.04
折扣购买: 那些比拼命努力更重要的事
ISBN: 978755941496001

作者简介

[美]乔治?维兰特(George Vaillant) 哈佛大学教授,医学博士,心理分析学家,精神病学家,成人发展研究的先驱之一,主持哈佛成人发展研究课题达35年。 著作包括《快乐活到老》(Aging Well)、《酗酒的自然史》(The Natural History of Alcoholism revisited),以及成人发展研究领域的经典《怎样适应生活:保持心理健康》(Adaptation to Life)。

内容简介

01 时过境迁,记忆改变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无论是这条河还是这个人都已经不同了。 ——赫拉克利特 这本书主要讲一群人与他们各自的生活之间互相磨合的故事。具体来说,本书围绕着现已持续75 年之久的格兰特研究写成。正是因为格兰特研究,才有了书里的故事。 在这本书中,我会谈一些对我们来说都很重要的问题:我会讲一讲成人发展,谈一谈参与到这项研究中的人以及研究本身,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要与大家分享一下长期科研项目中的酸甜苦辣。 格兰特研究最初叫作哈佛纵向研究,一年后更名为哈佛格兰特社会适应研究。1947 年,它有了现在的官方名称——哈佛成人发展研究。但项目成员一直都把它叫作格兰特研究,早些时候的书里面也都用这个名字。格兰特研究开始于1938 年。当时医学研究主要关注于病理,而格兰特研究则尝试着反其道而行之,了解人的最佳健康状态和最佳潜能以及增长这种状态和潜能的条件。第一批受研究对象是从哈佛大学1939、1940 和1941 届本科生(当时三届学生全是男生)中精挑细选出来的64 名大二学生,他们接受了密集的测试和访问。之后,我们又挑选了后面三届的一些大二学生,最终形成了一个268 人的实验组。 起初,我们是想对这些身体健康、条件优越的男性进行15~20 年的跟踪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收集新信息。这样一来,就可以掌握大量关于这些人以及他们生命历程的信息,可供我们在进行任何角度的分析时能随时利用。这项计划实现了,而且我们的收获超出了预期。经过了大约75 年后,格兰特研究仍在持续,这非常难能可贵。与第一批研究者相比,现在我们提出的问题有所不同,而且调查方式也变了。参与实验者已经不再是大二学生了,他们已经垂垂老矣。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初的许多观点,甚至是之后的一些观点都受到了质疑。我们也不知道现在的结论是否就是盖棺定论。 但不管怎样,提出问题并努力去回答这些问题总归是一个收获良多的过程。实际上,前辈们在1938 年的时候想要知道的某些问题现在已经有了答案:哪些人能活到90 岁并且还依然身体健康、思维活跃?哪些人能拥有幸福长久的婚姻?哪些人能够取得传统意义上的(或非传统意义上的)事业成功?最重要的是,在研究这些结果产生的原因时,我们有75 年的数据供我们随时参考。 我们还可以用这些数据来研究其他的问题。一方面,格兰特研究初期提出的某些问题现在还没有得到回答,比如先天条件和后天培养哪个更重要、怎样预测心理疾病及生理疾病、性格和健康状况有什么关系等。另一方面,现在我们还提出了一些研究初期绝对不会想到的新问题,比如亲密的情感在大脑中的反映是什么样的。另外,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的研究意图也越来越具体明晰,在这个过程中,过去的许多问题演化成了新问题。最后这一点对于一项出色的科研项目来说尤为关键。 所以这本书讲述了格兰特研究是如何形成、如何发展的,以及参与到研究当中的我们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和成长。我不仅会介绍我们已有的发现,也会反思我们目前尚未完成的目标并谈谈对未来的期待。这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我们不仅将时间的流逝作为研究对象,也在时间的流逝中渐渐成长。 经过时间修正的结论 格兰特研究是一项前瞻性纵向研究。首先我来简单介绍一下,在纵向研究中,我们对一批受研究对象(一批同时代的同龄人)进行长期观察,每隔一个固定的时间段从受研究对象身上收集某些相关信息(实验中的变量)的数据。与纵向研究相对的是横向研究,横向研究只会进行一次性观察。 纵向研究又可以分为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回顾性研究追溯过去,是要确定过去的哪些变量促成了现在已知的结果。前瞻性研究是对一批受研究对象进行实时追踪,在受研究对象的生命进程中不断监测每个人身上的目标变量,并如实记录变化的结果。格兰特研究就属于前瞻性研究这一类。 我们连续多年收集了检测对象的各类相关信息(有可能相关但也不一定相关),想要弄清楚这些信息会对受研究对象的身体状况和人生成就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还定期将这些信息与受研究对象的身体状况及其取得的成就关联起来进行分析。在后面的内容中你会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 说得直观一点,纵向研究可以让我们将受研究对象80 岁时候的状态与他们25 岁或者60 岁时候的状态进行比较。通过长者的传记、自传或者他们给后辈讲的故事,我们也可以做这种比较。但那些都是回顾性叙述,难免会有遗漏、修饰或者偏见的成分——时间可是会骗人的。 前瞻性研究就像是宠爱宝宝的父母给宝宝制作的成长记录册,也像是延时摄影。前瞻性研究在改变发生之时进行记录,让我们可以将时间流逝带来的改变呈现出来,但又避免了记忆的失真。蝴蝶在回顾年轻时代的时候往往会记得自己曾经是一只年轻的蝴蝶,但前瞻性研究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难以置信且常被忽略):蝴蝶其实曾经是毛毛虫! 宝宝的成长记录册并不新鲜,时间跨度长达数年的延时摄影也比比皆是,但贯穿整个生命进程的前瞻性研究却寥寥无几。在1995 年之前,这类研究几乎不存在。之后我会细说这一点。事实上,成人发展方面的观察数据也一直都很少。盖尔?希伊和丹尼尔?莱文森在20 世纪70 年代最早发表了关于成人发展的著作,但当时他们主要采用横向研究方法,并没有掌握丰富的观察数据,因此得出了荒谬的结论(比如他们得出的一项结论是中年危机是不可避免的)。 进行前瞻性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种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既有的事实。世界上最有经验的相马师也不能确定每年五月丘吉尔园马场上那些品种优良的骏马中哪一匹会在比赛中一举夺胜。只有比赛结束之后,才会有确定的结果。即使比赛结束后,我们也只知道哪匹马夺冠了,但它如何夺冠、为何能夺冠,我们仍然不得而知。 要评价一个女人的相貌,我们可以简单地根据有多少人认为她漂亮、她是否符合既有的审美标准以及她保养得如何来判定。但那样的评价并没有考虑到,一个女人在高中毕业舞会上的美和在她在曾孙女婚礼上的美是不一样的,也没有考虑女人18 岁时上天赋予的美以及80 岁时候经历过优雅一生才能沉淀下来的美是不一样的。而格兰特研究恰恰就是想通过探索成功和“最佳”健康状态,了解那些微妙的东西。 ★果壳网、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壹心理、凤凰卫视等媒体平台热议话题“哈佛大学75年研究幸福人生的关键”。千万转发TED演讲《幸福是什么》图书版。 哈佛大学的这项长达75年的研究,是哈佛史上时间最长的人生发展研究,也是人类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综合性纵向研究之一。因此,这项研究备受社会关注,与此话题相关的文章一经发布,篇篇阅读量超出“10万+”。而且关于这项研究的一个TED演讲,《幸福是什么》,曾获得过签完转发。这本书的内容就是这项研究,也是这个演讲内容的扩充版,内容丰富,见解独到,完整阐释了对“幸福”的理解和研究。 ★《华盛顿邮报》评选出的人生十大奢侈品,竟无一与金钱有关!与本书传达的幸福理念不谋而合。 《华盛顿邮报》评选出的人生十大奢侈品:1.生命的觉悟与开悟;2.一颗自由喜悦与充满爱的心;3.走遍天下的气魄;4.回归自然;5.安稳而平和的睡眠;6.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与时间;7.彼此深爱的灵魂伴侣;8.任何时候都有真正懂你的人;9.身体健康,内心富有;10.能感染并点燃他人的希望。 ★抖音快手平台热议话题“幸福的有与无”。符合当前热播电视剧《幸福到万家》所传达的理念:人不能只是活下去,还要活得明白,活出自我! “我们总以为幸福是有,有车有房,有钱有权;其实呢幸福应该是无,无忧无虑,无病无灾。”这是稻盛和夫的一句名言,这句话被很多博主、达人用作视频文案,已然成为了短视频的“流量密码”多条视频点赞量高达数十万。此外,目前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所传达关于幸福的理念,也与本书主题相似:人不能只是活下去,还要活得明白,活出自我,只要用力过好每一个当下,就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