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商业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3.20
折扣购买: 做人有谋略做事有策略(经典珍藏)
ISBN: 9787504473837
要协调不要“战场” 人都是喜欢被尊重的,如果受到鼓舞,即便是“士为知己者死”,也 会感到十分痛快,反之,如果受到刺激的话,就会产生一股极大的反感, 甚至激动之下宁可同归于尽,也不让人占得丝毫便宜。因此,不要把交涉 看成是利害争斗的“战场”,它的目的只是为了使双方通过沟通,以达到 观点的一致或相近,而不在于利害得失的争辩。 由于交涉的目的在谋求结论,并非做成结论之后才开始,因此在双方 进行交涉前,就必须先拟定腹稿。原则上,双方要建立一定的诚信,而且 在涉及谈判利益时,要有不仅获取、还能给予的观念,交涉才能够顺利进 行。因此,在拟定方案前,应先了解自己的需求所在,以便收集与自己立 场有关的资料,再制定涉及谈判的步骤。计划要深思熟虑、眼光远大、从 长计议,纵使胸有成竹,可以解决问题,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否则会有 “马失前蹄”的意外发生。 除了事前准备之外,交涉时的态度也必须是诚恳的,尽可能客观而且 机动应变,一切行为均以“协调”二字为依据;当双方意见发生冲突时, 不可意气用事,应以理智的态度来化解纠纷,若能避免“我要赢得这场交 涉”的竞争态度,不偏袒、不掩饰,针对问题,随时修正自己的行为和观 念,为谋求共同的利益而努力,就能顾全大局,而使交涉双方获得“双 赢”的结果。 人活在社会上,必须考虑自己的行为会带给社会什么影响,如果一个 人想成为绝对的胜利者,而一味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则对方的态度必然变 得十分激烈,而且所谓“自己的要求”只不过是单方面对解决问题的意见 而已,在其他方面,应该还有一些更好的答案。一味意气用事,提出自以 为是“惟一”或“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把“协商”的观念和个人私 利混淆在一起,不能把握交涉原则的人,当然也不可能获得双赢的结果。 人际关系是源远流长的;成功的交涉并不建立在权力的威逼上,而完 成于双方的相互了解和协调。若要使个人或企业的公共关系达到最理想的 境界,不仅要顾及眼前的利害,而且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因此,必须扬 弃“为了成功,不计代价”的陈旧观念,而努力研究出可以使合作双方互 惠互利的变通办法,使交涉的结果合情、合理又合法。 在弱肉强食的时代,任何人只要拥有力量,就能迫使他人屈从自己的 意志。罗马帝国就是典型的例子,它依仗着强大的国势,以达到其支配弱 小民族的私欲,结果是牺牲了真正的和平。然而,当人民的自由意志受到 一定程度的压迫后,会反弹出一股锐不可当的抵抗力量,罗马帝国最终难 逃分裂、毁灭的命运。 我们进行交涉时,也应记取这个例子,如果仗势欺人,就会导致物极 必反。所以,欲求成功的谈判交涉,有时也要巧妙地运用“情”的力量 ——对人不妨“动之以情”,而不持强硬的态度;对己则也要“心战”一 番,所谓哀兵必胜、置之死地而后生,都是取胜的要诀,所以不妨把目标 定高、封杀退路,如此往往能激发人们的斗志,使人全力以赴,成就 惊人。 因此,交涉的问题就必须是合于实际性的,也就是说,要可以谈论 的,如果交涉的问题脱离实际,失了可行性,就很难做合理的评断。例如 我们说:“你这不全是废话吗?”这个情绪性的问话本身,已带有否定的意 味,已说明了对方说的全是废话,问句本身已经不是问题了,接下去还能 继续讨论吗?如果问题可以谈,双方又能遵守协商的原则,提出的要求合 情合理,交涉就有成功的希望。 当然,整个交涉的过程,应该是情、理、法合一的。处理任何事情, 都应当有良好的态度,尊重他人,顾及对方颜面,这样不但可以减轻紧张 的气氛,而且协商的结果也会更加愉快。倘若在交涉中,彼此针锋相对, 互相伤害,则即使最后完成了一笔有利的交易,也算不得成功的交涉,因 为,往后的合作就不容易了。当然,只有在法律许可的前提下,才有可谈 性,如果逾越了法律,即使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但交涉没有了法律 的保护,就失去了它的有效性;缺少实际效用,即使结论再好,兑现不 了,还是等于一张空头支票。 总之,交涉的本身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本身具有坚强的实力做后 盾,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处理问题时,绝对要在情、理、法兼顾的情况下 进行交涉,才合乎交涉的原则。 “上台下台”都自在 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不论是台上,还是台下,都能自如自在,便是难 得的大境界了。 对于个人的社会地位不可太认真,太执著,自己应当能根据环境条件 学会适应,才是明智之举。 某公司有这样一位小伙子,有文化,有事业心,工作非常努力,人也 很有才干,大家都知道他很想当科长,同时也都认为他有当科长的能力。 后来他真的被提升了,看他每天办公、开会,忙进忙出,兴奋中难掩骄傲 的神色。大家都替他高兴,也希望他能更上一层楼。可是过了一年,他被 调到别的部门当专员。据说,得知消息的那天,他锁上办公室的门,一整 天没有出来。当了专员后,大概难忍失去舞台时的那种落寞,他日渐消 沉,后来变为一个愤世嫉俗的人,再也没有升迁过…… 事实上,人生的舞台本就如此;如果你的条件适合当时的需要,当机 缘一来,你就上台了。如果你演得好演得妙,你可以在台上待久一点,如 果唱走了音,演走了样,老板不叫你下台,观众也会把你轰下台;或是你 演的戏已不合潮流,或是老板就是要让新人上台,于是你就下台了。 上台当然自在,可是下台呢?难免神伤,这是人之常情,可是我们认 为还是要“上台下台都自在”。所谓“自在”指的是心情,能放宽心最好, 不能放宽心也不能把这种心情流露出来,免得让人以为你承受不住打击; 你应“平心静气”,做你该做的事,并且想办法精练你的“演技”,随时准 备再度上台,不管是原来的舞台或别的舞台,只要不放弃,终会有机会。 另外还有一种情形也很令人难堪,就是由主角变成配角。如果你看看 电影、电视的男女主角受到欢迎、崇拜的情况,你就可以了解由主角变成 配角的那种难过心情。 由主角变成配角的时候不必哀叹时运不济,也不必怀疑有人暗中搞 鬼,你要做的就是“平心静气”,好好扮演“配角”的角色,向别人证明 你主角配角都能演。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如果你连配角都演不好,那怎么 能让人相信你还能演主角呢?如果自暴自弃,到最后就算不下台,也必将 沦落到跑龙套的角色,人到如此就很悲哀了。如果能把配角扮演好,一样 会获得掌声。 有研究沈从文的专家认为,沈先生的个性决定了他从事任何一种工作 都会有成就。当群众集会,人潮汹涌不息,口号响彻云霄声言打倒他的时 候,沈先生仍然十分平静,默默地认真地做自己的工作。也正是有这种顺 其自然的性格,沈先生对拔草、打扫厕所、批斗审查等能自如应付。不难 看出,顺其自然是一种成功的性格模式,它不仅能使一个人适应各种环 境,而且在无法改变客观条件的前提下,通过改变自己的主观状态来求得 人生的发展。 著名艺术家韩美林曾经谈起他的炼狱之苦,因为难以忍受饥饿,为了 生存,韩美林在众目睽睽下吃掉了别人扔掉的、爬满苍蝇的五个包子皮。 今天的人根本无法想像:在那个年月,韩美林一听到碗响或“米”字就会 本能的流口水,浑身发颤。 经过如此多的炼狱,韩美林挺过来了。他写道:“二十多年后的今天, 这五个包子皮在我身上产生了多大能量?它成就了我多少事业?壮了我多 少胆?它让我成了一条顶天立地的好汉,它炼就了我一身铮铮铁骨,它让 我悟出了人生最最深邃的活着的真理。我虽然沉入了这无边的人生苦海, 我却摸到了做人的真谛。” 韩美林曾对学生讲:“你们可知道什么是一条汉子吗?一个多么高多 么大的男子汉,就要有多么高多么大的支撑架。但这个支撑架全部都是由 苦难、辛酸、羞辱、失落、空虚和孤独组合起来的……你得踢着石头打着 狗,你得忍无可忍地一忍再忍,难舍难分地一舍再舍……” 学会适当的顺应,是生活与生存的必然需要,否则容易导致“出师未 捷身先死”的悲哀。而惟有能上能下,方能有效地保存实力,寻找机会, 再展宏图。 P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