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赋能

创客赋能
作者: 郑子辉|
出版社: 企业管理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50.64
折扣购买: 创客赋能
ISBN: 9787516431375

作者简介

郑子辉,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管理学博士、高级经济师、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CMC)、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山东省高校产业教授、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青岛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现任海尔集团战略及投资委员会战略生态总经理。拥有25年大型企业集团跨产业、跨职能实操经验,擅长市场营销和制造管理、集团战略规划及运营、政府事务与战略合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创新、战略转型与产业升级。

内容简介

\" 创客赋能的相关研究 一、创客概念的界定 Chris Anderson(2012)认为创客泛指创造东西的人,也可理解为把想法、创意转化为产品的一类人。Dale Dougherty(2012)根据创客经验、技能的不同将创客分为零基础的创客、有一定基础并进一步学习的创客和具备丰富经验而建立创客社区或组织的创客三种类型。徐思彦等(2014)认为创客是借助网络资源和 3D 打印机等新型工具制造有趣、独特的科技产品的群体。黄紫微等(2016)认为创客是致力于将创意转化为产品的人。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和海尔的战略变革实践,本书认为创客指的是善于将想法、创意转化为实际产品或者行动的人、企业员工、高层团队或企业家。鉴于本书采用广义的企业家认知概念,即定义为那些拥有变革精神的个体,不仅包括企业高层管理者,也包括那些拥有变革精神的普通员工,由此本书将创客的概念内涵等同于企业家。 二、赋能概念的界定 目前,学者们尚未对赋能的定义达成共识。赋能的概念源于组织管理理论领域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授权赋能的概念(孙新波等,2020)。Eylon(1998)将授权赋能定义为授予企业员工额外权力,将其作为组织主动自上向下由集权向分权过渡的过程。孙新波和苏钟海10 创客赋能——企业家认知视角的战略变革(2020)指出赋能的定义因不同的赋能主体而不同,他们拓展赋能的概念,将数据赋能定义为通过创新数据的使用场景及技能和方法实现数据价值的过程。孙新波等(2020)在区分赋能、使能与赋权三个概念后,强调赋能的关注点在赋能主体自身,更加强调赋能对象的主动性。在综合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书将赋能定义为通过各种技术、技能和方法以提升主体(创客)的能力,进而实现创造价值。 三、赋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回顾目前的理论综述,对于赋能,按照客体的不同可分为两个视角。一是赋能给员工。企业将本属于高层的权力完全或部分下放(Mainiero,1986),使员工获取更多的决策权、参与权、自主权,具体操作上通常将赋能细化为结构赋能、领导赋能与心理赋能三个维度(孙春玲、张华、李贺和宋红,2014)。二是赋能给顾客。企业通过采取一系列举措让顾客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参与权、主动权(Yuksel、Milne 和 Miller,2016),鼓励和引导顾客参与产品的研发、设计、营销等过程,以增加产品上市后的成功率。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不仅给顾客带来了挑选产品的便利,也增加了顾客主动参与产品从创意到制造再到营销的机会,这种现象也倒逼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保持对顾客的迅速响应(Acar 和 Puntoni,2016)。企业应更广泛、更深入地为顾客定制个性化服务(Prentice、Han 和 Li,2016),甚至让顾客决定或参与产品的设计、研发、制造,该种良性互动举措最终会给企业和顾客双方带来共赢。移动互联网加速了顾客自我中心时代的来临,此时的顾客拥有更自由的表达、更广泛的渠道,进而影响网络粉丝和企业战略变革活动,企业可以在社交平台上或社群网络中直接与顾客沟通交互、达成交易并迅速交付,或者通过平台和圈内“达人”直接共享相关资源,这帮助或倒逼企业提高产品体验,从而实现双赢多赢(Halliday,2016)。孙中伟(2013)认为,赋能强调行动者的能力,赋权强调赋予某种资格。刘晓莉、项国鹏和钭帅令(2021)从众创空间赋能视角,研究了创业导向和创业机会开发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众创空间赋能的差异性调节作用,提示新创企业应选择与自身相匹配的众创空间。 上述理论或是对授权过程和内容加以分析、拓展、丰富、调整,或是考虑改善企业及员工的关系,或是使员工在组织中得到权力及能力支持,但现实中仍停留在雇佣关系基础上,均未能深入涉及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家认知视角的战略变革,即企业如何通过战略变革实现组织成员(创客)的全要素、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赋能,使之影响企业家认知并与顾客最佳体验两者合一且持续迭代升级,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这正是本书所要做的尝试性、探索性的工作。\" 本书专业性较强,以企业家认知视角的战略转型过程为研究背景,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归纳演绎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计量法等,以海尔的创客赋能战略转型变革过程为研究对象,探索中国情境下的传统大企业基于赋能创客的战略变革过程范式及企业家认知在其中的作用的理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