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关系四十年亲历/外交风云亲历记

中越关系四十年亲历/外交风云亲历记
作者: 李家忠
出版社: 五洲传播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2.04
折扣购买: 中越关系四十年亲历/外交风云亲历记
ISBN: 9787508538402

作者简介

李家忠,1936年12月生于天津。1956年从天津第三中学高中毕业,同年起先后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北京大学东语系和越南河内综合大学(今河内国家大学)。1963年春进入外交部,曾任亚洲司科员、副处长、处长,中国驻越南大使馆翻译、二秘、一秘、研究室主任、政务参赞。1994年3月至1995年10月任驻老挝大使,1995年12月至2000年7月任驻越南大使。 现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内容简介

靠助学金读完六年中学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那时我13岁,读小学五 年级。我记得同学们学唱的第一首歌中唱道:“天津解放 了,人民齐欢笑。再不受蒋匪的压迫,咱们翻身了。商店 快开张,学校快开学。你看那工厂在复工,工人的热情高 ……” 解放初期还没有少先队。1950年4月,我加入了少年儿 童队。唱的是马思聪先生创作的少儿队队歌:“我们新中 国的儿童,我们新少年的先锋,团结起来继承我们的父兄 。不怕困难不怕担子重,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学习 伟大领袖毛泽东……” 就在这一年,我小学毕业,准备考中学。那时天津市 只有四所公立中学,即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其中一 中和三中是男校,我幸运地考取了三中。三中创建于1901 年,原名直隶省中学,又名铃铛阁中学,当时已有50年历 史。学校师资队伍实力强,生物、物理、化学实验室设备 齐全。后来有好几位老师都调到大学任教去了,生物老师 黑延昌后来担任了天津市科普协会主席。我入学时的校长 是胡乔木的妹妹、天津市副市长刘秀峰的夫人胡夏青。 三中的学生多为穷家子弟。记得入学后在开学典礼上 ,老师说三中的学生有“三多”:近视眼多、患肺结核的 多、领取助学金的多。我家属城市贫民,所以在三中六年 一直领取助学金。初中时每月3元,高中时每月6元。尽管 这样,全校的气氛和全国一样热火朝天。同学们努力攻读 ,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那时同学们课余争相阅读的是苏 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普通 一兵》、《日日夜夜》、《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等。保尔 ·柯察金是大家崇拜的偶像,许多同学都能背诵“人最宝 贵的是生命……”那段名言。 不久,抗美援朝运动开始。年龄较大的同学踊跃报名 参加军干校。我所在的初一丙班就有两名16岁的同学被军 干校录取,走上了抗美援朝第一线。那时每个班都有几名 青年团员,他们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无论在学习还是其他 方面都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和他们相比,我学习成绩还不 错,但要求自己不严,缺乏积极上进的劲头。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全校一片悲痛。学校组 织大家收听天津市举行的追悼大会,我听见市委书记黄火 青在致悼词时失声痛哭。老师给我们上课时谈及斯大林逝 世,也会流下泪水。一天,我们班的团小组长许骥走上讲 台对大家说,为了弥补斯大林同志逝世所造成的损失,谁 想加入青年团,请举手!我听后无比激动,在毫无思想准 备的情况下,和许多同学一起举起了手。 但直到初中毕业我也未能入团。升入三中高中后,许 骥同学考入南开中学。一个星期天,我去南开中学看望许 骥同学,分别时他送给我一本书,是青年团中央第一书记 胡耀邦在团代会上的报告《团结广大青年,在建设祖国的 伟大事业中奋勇前进》。我接过许骥送给我的礼物,顿时 热泪盈眶。我向他保证一定积极努力,争取早日入团。几 个月后,1954年1月9日,我所在的三中高一1班团支部开会 ,吸收我为青年团团员。那天我激动无比,一夜都处于十 本书作者是一位外交官,曾任驻老挝、越南大使。他前后在驻越南使馆工作18年,是中越关系近半个世纪的见证者和双边关系中诸多事件的亲历者,通晓越南历史和各个时期的中越关系。 本书由作者根据40年外交工作的经历整理撰写而成,真实详尽地记录了从上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中越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披露了大量对越外交工作的生动细节和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