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纺织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6.10
折扣购买: 只生欢喜不生愁
ISBN: 9787518052493
梁实秋(1903—1987), 1903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杭县(今杭州)。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代表作有译作《莎士比亚全集》,文艺批评专著《浪漫的与古典的》,等等。 其散文似乎都是信手拈来,时而流连于衣食住行,时而沉醉于琴棋书画,有时天文地理,有时人情世故。没有生之无聊死之激烈的大悲大喜,而是在简洁的文字中透出高雅、平和,以及一种积极温暖的情味。
早起 曾文正公说:“做人从早起起。”因为这是每 人每日所做的第一件事。这一桩事若办不到,其余 的也就可想。记得从前俞平伯先生有两行名诗:“ 被窝暖暖的,人儿远远的……”在这“暖暖……远 远……”的情形之下,毅然决然地从被窝里窜出来 ,尤其是在北方那样寒冷的天气,实在是不容易。 惟以其不容易,所以那个举动被称为开始做人的第 一件事。偎在被窝里不出来,那便是在做人的道上 第一回败绩。 历史上若干嘉言懿行,也有不少是标榜早起的 。例如,《颜氏家训》里便有“黎明即起”的句子 。至少我们不会听说哪一个人为了早晨晏起而受到 人的赞美。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是众所熟知的,但 是我们不要忘了祖逖是志士,他所闻的鸡不是我们 在天将破晓时听见的鸡啼,而是“中夜闻荒鸡鸣” 。中夜起舞之后是否还回去再睡,史无明文,我想 大概是不再回去睡了。黑茫茫的后半夜,舞完了之 后还做什么,实在是不可想象的事。前清文武大臣 上朝,也是半夜三更地进东华门,打着灯笼进去, 不知是不是因为皇帝有特别喜欢起早的习惯。 西谚亦云:“早出来的鸟能捉到虫儿吃。”似 乎是晚出来的鸟便没得虫儿吃了。我们人早起可有 什么好处呢?我个人是从小就喜欢早起的,可是也 说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只是我个人的习惯而已 。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习惯,可是并不说有这好习惯 的人即是好人,因为这习惯虽好,究竟在做人的道 理上还是比较的一桩小事。所以像韩复榘在山东省 做主席时强迫省府人员清晨五时集合在大操场里跑 步,我并不敢恭维。 我小时候上学,躺在炕上一睁眼看见窗户上最 高的一格有了太阳光,便要急得哭啼,我的母亲匆 匆忙忙给我梳了小辫儿打发我去上学。我们的学校 就在我们的胡同里。往往出门之后不久又眼泪扑簌 地回来,母亲问道:“怎么回来了?”我低着头嚅 嗫地回答:“学校还没有开门哩!”这是五十多年 前的事了,我现在想想,还是不知道为什么要那样 性急。到如今,凡是开会或宴会之类,我还是很少 迟到的。我觉得迟到是很可耻的一件事。但是我的 心胸之不够开展,容不得一点事,于此也就可见一 斑。 有人晚上不睡,早晨不起。他说这是“焚膏油 以继晷”。我想,“焚膏油”则有之,日晷则在被 窝里糟蹋不少。他说夜里万籁俱寂,没有搅扰,最 宜工作,这话也许是有道理的。我想晚上早睡两个 钟头,早上早起两个钟头,还是一样的,因为早晨 也是很宜于工作的。我记得我翻译《阿伯拉与哀绿 绮思的情书》的时候,就是趁太阳没出的时候搬竹 椅在廊檐下动笔,等到太阳晒满半个院子,人声嘈 杂,我便收笔,这样在一个月内译成了那本书,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