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山西

大话山西
作者: 张石山
出版社: 山西人民
原售价: 62.00
折扣价: 40.92
折扣购买: 大话山西
ISBN: 9787203126058

作者简介

张石山 ,山西盂县人。历任战士、工人,《山西文学》编辑、副主编、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长篇小说《兄弟如手足》,中短篇小说集《镢柄韩宝山》、《单身汉的乐趣》、《母系家谱》、《神主牌楼》,诗集《永远的三月》。

内容简介

【试读章节】 “表里山河”有出处 早在春秋时代的儒家经典《左传》里,山西这片地域就被形容为“表里山河”。这一定义,成了后来人们概括山西独特的地理地貌内外环境的典型话语。 山西,像是飘落在中国地图上的一片南北走向的菱形树叶。它的东部边界,是雄峻的八百里太行山脉,成为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西边,是自北而南劈开黄土高原的晋陕大峡谷,黄河从内蒙古高原奔注而下,一泻千里。千里峡谷,山西与陕西隔河相望。陕北“信天游”与晋西“爬山调”,伴着黄河的涛声,激扬两岸。山西南端,母亲河转折向东,奔向太阳升起的地方。仿佛依依不舍,黄河抚摸着山西,缓缓地、默默地,与这里的山川告别。这片菱形地域的北端,则是布满雄关要塞的长城。内长城与外长城,晋长城、赵长城与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绵延亘,划分出了农耕山川与大漠草原的疆界。 自古以来,一统天下的朝廷君主,分封诸侯或者设置郡县,始终都严守着所谓“割裂山河”的原则。出于中央政权的安全考虑,藩镇诸侯管辖的地域,一般都不得独踞天险。比如,许多省份对长江、黄河以及秦岭的跨越。山西,几乎成为唯一的例外。这里,山河未曾割裂,几乎是独踞天险。 与中国大多数东西走向的山脉不同,太行山自北而南,雄踞于黄土高原东部,俯瞰华北平原。中生代燕山造山运动形成的八百里太行,处处雄峰险峡。最典型的是位于壶关等几县的太行山大峡谷。其中,王莽峡,两侧耸立着赭铁色的绝壁,层层叠叠,不愧为“铁壁铜墙”。龙泉峡,山岭奔突,奇峰插天,欲与天公试比高。五指峡,苍松翠柏,林涛吼唱,仿佛盘古开天的呐喊。 我国许多著名的古老神话,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无论是古籍记载,还是民间传说,都诞生在太行山里。人所共知,据传是尧帝长子封地的长子县,境内有一座发鸠山。传说,填海的精卫鸟就栖宿在发鸠山上。而现在的上党盆地,远古时曾是一片湖泽,被称为“东海”。平定县古贝乡东浮山顶,建有娲皇庙,还保存着据说是女娲补天时炼石的遗灶。 在寓言故事“愚公移山”里,那位伟大的老人率领子孙要移走太行、王屋二山,王屋山在阳城县境内。神话传说曲折地传递着华夏民族先祖们生命的伟力与创造的天才。 太行山南端,山西陵川县境内,有一座棋子山。据学者考证,这里是围棋的发祥地。在语言文字诞生之前,人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符号时代。对那一时代,我们知道的非常少,是中华民族为全人类保存了那一时代的两大法宝:八卦与围棋。围棋只分黑白两色,这与只用阴阳两个符号指代万物的八卦,具有同等的卜筮功能。 商朝时,纣王的一位叔父叫箕子,善卜筮。箕子最早的封地在山西太谷的箕地,而地处商都朝歌西北的棋子山,山上布满黑白两色的浑圆石子,也许这儿就是箕子作法占卜的场所。商朝灭亡之际,箕子远走朝鲜半岛。韩国自古尊奉箕子,称之为韩国的文明始祖,大礼祭祀;其国旗上至今仍然画着古老的八卦图形,其含义明白显豁。华夏文明从古以来,天然地负起了滋育整个东亚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