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太行(中华文明为什么能一脉传承太行三部曲)

发现太行(中华文明为什么能一脉传承太行三部曲)
作者: 赵永斌
出版社: 世界知识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1.46
折扣购买: 发现太行(中华文明为什么能一脉传承太行三部曲)
ISBN: 9787501242313

作者简介

赵永斌,1946年生于河北省定州市。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党风党纪建设,对中国历史周期演变有着系统、深刻和独到的见解。近年来将主要精力放在太行文化研究上。著有《中华民族历史周期论》等书。曾为纪录片《党员警示录》撰写说词,并在多家知名报刊发表四十多篇文章。

内容简介

第一节 太行山有条中华龙 “千里太行贯神州,沧海碧波一巨龙”,人们常常如此来形容太 行山。太行山脉以它独特的走向枕卧在中华大地,书写了华夏民族的 史诗,留下了太行先民不屈的历史足迹,它犹如中华民族的脊梁世代 挺立。多少人为太行山的苍茫与博大所感动,又有多少人用诗句、画 笔赞美过太行山脉的雄浑与神奇! 史学家流波在《人类起源在中华》中说:“考古发展到今天,整 个中华大地,一副完整系统的人类进化链——‘中华龙’呈现眼前: 猿人阶段、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晚期智人……”而这,与太行山 是密不可分的。 泥河湾遗址群位于河北省阳原县桑干河畔,包括小长梁遗址、马 圈沟遗址、侯家窑遗址、虎头梁遗址,是公认的旧石器考古研究基 地。泥河湾遗址群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动物化石、各种石器总计达到 数万件。这些远古的文化遗址分布面广、内容丰富,囊括了古人类 学、旧石器考古学、古生物学、第四纪地质、古地磁学、古气候学和 年代测定等多个学科,几乎记录了人类的起源和演变的全过程。 一、猿人阶段:距今150万年~300万年的小长梁遗址 1978年,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进人太行山麓的 泥河湾盆地考察,并在阳原县小长梁发现了很多用燧石、石英和火成 岩等岩石、矿物打制的石器。这些石器都埋藏在距地面67米深的地层 里,人工痕迹清楚、制作精致,且数量多。这里发现的石器共2000多 件,同时还出土了若干打击过的骨片,有划、刻痕的骨片以及吃剩丢 弃下来的三趾马、羚羊、牛、鹿、象等动物的残骨和牙齿。从考古学 角度鉴定,石器与动物群的时代是一致的,也与泥河湾组地层的时代 相同,确实比北京猿人的时代要早很多。从遗址出土物来看,在远古 时代,这里一定有人类活动,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发现人类骨骼的化 石。至于遗址的年代,经测定,其地质年代顶部为150万年前,底部为 300万年前,据此,考古学家把遗址的层位定为243~255万年之间。这 是目前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文化的遗址,根据石器的分析, 当时人类已有语言。 二、直立人阶段:距今180~200万年的马圈沟遗址 马圈沟遗址地处泥河湾盆地东部,桑干河南岸的大田洼台地北部 边缘区。这里是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的集中分布区。岑家湾村北 临桑干河,南依大田洼台地北坡。由于水流的作用,这里的泥河湾层 发育了数条南北向的巨型冲沟,马圈沟遗址正是其中的一条冲沟。在 这一带存在着一条东北——西南向的基岩正断层,马圈沟遗址位于该 断层的上盘,距断层面非常近。马圈沟遗址发现的石制品种类有石 核、石片、石锤、刮削器等,动物骨骼化石种类有象、犀、鹿、马、 啮齿类等。在第三文化层发现了极为难得的人类祖先餐食大象的场 景,敲骨吸髓、餐食大型动物已成为人类的生存行为,在目前全世界 的旧石器考古发掘中是唯一的一例。马圈沟遗址的意义,不仅将泥河 湾盆地旧石器遗址的年代,向前推进了数十万年,达到180~200Zf‘年 左右,成为迄今为止,东亚地区发现最早的具有确切地层的人类活动 遗址,更重要的是对人类起源于非洲埃塞俄比亚的一元论提出了异 议,也凸显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三、早期智人阶段:距今10.4~12.5万年侯家窑遗址 侯家窑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西北部。它属于旧石器中期遗址的典 型代表。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石球是该遗址的代表性器物。人类化石的 发现是该遗址发掘的重要收获之一,发现人类化石材料18件,枕骨2 块、顶骨11块。有一例头骨的顶骨后部有一个直径9.5毫米的孔,孔缘 已经愈合,愈合时间至少有两个星期以上,这可能是目前为止,发现 的最早的外科环钻手术。 四、晚期智人阶段:距今6~10万年左右的虎头梁遗址 1972~1974年中科院在太行山虎头梁一带进行调查发掘。其中发 现的动物化石数量较多,可鉴定的化石有:蛙、鸵鸟、蒙古黄鼠、中 华鼢鼠、变种仓鼠、狼、野马、野驴、鹿、牛、普氏羚羊、鹅喉羚、 转角羚羊、野猪。此外,在遗址附近还发现了披毛犀和纳玛象化石。 虎头梁遗址出土的石锤和石砧共7件,其中石锤5件,石砧2件,盘状和 龟背状石核16件,楔形石核共236件,柱状石核17件,两极石片10件, 圆头刮削器221件,还有13件扁珠装饰品。虎头梁遗址的地质时代为更 新世晚期之末,文化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较晚阶段。虎头梁遗址 的发掘表明,泥河湾的制陶业发现在1.1万年以前,是中国北方最早的 陶器。 在虎头梁遗址中发现了夹砂黄褐色陶片和哺乳动物化石,对研究 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以及农业起源、制陶起源等具有重要 意义,填补了华北旧石器时代文化系列中的一个空白,被评为1998年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此地还有板井子遗址、新庙庄遗址、西白马营遗址,都属于中国北 方小石器文化传统。它们构成的考古文化序列,勾画出泥河湾旧石器文 化发展的脉络。这一文化序列突出的特性是,所有旧石器文化遗存都表 现出了强烈的继承性和发展性,反映出一部一脉相承的厚重历史和文化 品格,具有极强的文化连续性。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