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深圳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8.63
折扣购买: 从庞贝城到大溪地:一个人文学者的旅行札记
ISBN: 9787550741621
李力,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英语学士,浙江大学(原杭州大学)世界诗硕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 (UCLA)东亚学博士,现为美国丹佛大学艺术、人文及社科学院终身教授。主要从事文化批评,亚洲文学与电影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发表中英文论文和论著若干,出版英文专著《记忆,流动的自我认同以及写作的政治性》,以及与人合译的诗集和合编的论文集。读书、教书、写作之余,尤好远足、摄影与园艺。
第一章 庞贝古城:火山岩灰下的景 有人说世界将毁灭于火,有人说毁灭于冰。 —罗伯特·弗罗斯特《火与冰》 通向地狱的入口攀登,攀登,再往前,再往上 …… 艰难地度过了两年多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封闭期,国际旅行一开放,我就订了去庞贝的机票。这个举动让家人感到不解:世界还没完全摆脱疫情的死亡阴影呢,干吗又投身另一个人类集体毁灭的坟场?要换换心情,不能找个充满生命的阳光地带吗?我自己也说不出什么理由,只是听到时断时续的呼唤,来自庞贝的呼唤 …… 此刻,我正随着意大利房东蒂洛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火山砂,往维苏威山的火山口爬。山不高,但天气多变:我们早上从城内出发时彩云满天,一片微笑的邀请,到山腰下车开始登山时,乌云慢慢聚集起来,在路旁裸露的山脊投下斑斑阴影,让我们一路上都担心淋雨。 历史上无数不惧危险的科学家、文人、画家都沿着这条路攀登过维苏威火山,德国浪漫主义大诗人歌德就是其中之一。歌德相信诗歌与科学相同,他除了写诗作文以外,在地质学和昆虫学方面也颇有造诣。1787 年 3 月 1 日,他就是踩着我脚下的这条小路来维苏威火山考察的。他在《那不勒斯游记》中记载了当天的上山体验:“一片纯净的天幕下,躺着最诡谲的表土 —难以想象的奢华和伤痛的废墟;沸腾的泉水,弥漫的硫黄味,火山岩石的废渣压着冒出的新芽,看上去光秃秃的,周围的小径都被关闭了,不对行人开放。最后,我终于看到一片极为茂盛的植物,爬过那些没有生命的石块,覆盖了深坑浅坡,伸向周围的小溪和湖泊,滋润着蔓延在这个亘古的火山口边际的栎树。”歌德所描绘的景象与我此刻所见差别不大,但时间已匆匆走过了两个多世纪! 歌德说这片地上布满了世上“最诡谲的表土”,不是夸张。由于火山砂氧化程度不同,这条路上有些路段呈赤红色,也有些呈土黄色,但大多路段仍呈黑色。火山砂中夹杂着大大小小的岩石,有棱角的一类叫凝灰岩,非常尖利;外周圆滑一些的则由火山熔岩变化而来。路面看上去都松软平坦,脚踩下去却深浅不一,稍不小心便会扭伤脚踝。跋涉了三个多小时,火山口才慢慢进入我们的眼帘,与视线持平,看似一段残墙。继续往上爬,增加一些高度,然后小心翼翼地找到一处依凭往下看,才见到那张巨大无比、令人恐惧的贪婪的“嘴”,通过长达一千多米的粗脖子,直通地球心脏,吞吐着宇宙间最原始的力。昔日巨蛇似的狂奔的火舌,因为半个多世纪的沉寂,已成了无数杂乱的、记载着毁灭和死亡的灰黑轨道,而在其间则生长出了一片片黄绿交加的苔藓,甚至匍匐在地上的灌木,开始讲述又一轮生命和成长的故事。 我找了个土坡坐下,在棉花团般层层堆积的雨云下极目四望:山脚下的古庞贝遗址与新庞贝城仅一街相隔,教堂的钟声响起来,因为穿不透浓厚的雨云,听起来闷闷的。可以看见刚做完晚礼拜的人们走出教堂,如一个个小黑点散布在广场上。西望阿马尔菲海岸,五颜六色的房屋沿海岸蔓延着,在暗淡的暮色中也仍然色彩斑斓;对面的苏莲托半岛变得半明半暗,而更远些的卡布里岛已经消失在云雾中,如同海市蜃楼。生命持续着,蔓延着。 维苏威山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活火山之一。从有史记载的公元 62 年到 1944 年,前后爆发过五十多次。十八和十九两个世纪中爆发得最频繁,二十世纪慢了下来。它会不会再度爆发?生命是在大自然中产生的,是自然中最神秘的部分,但人类能与大自然和平共处吗?怎样共处?大自然中蕴藏的原动力会不会像摧毁庞贝古城那样最终彻底摧毁人类?以什么样的形式摧毁? 1.这是一本文化散文集,集地理、环境、人文(主要是文学、美术、摄影和电影)以及个人游记于一体。 2.作者把自己是观察主体的“旅行者”,所选择的旅行地都是世界上的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的地理场所,娓娓道来,将场所的古今纵向讲解,把地点的关联横向对比,借此引出对世界多民族、多元化的文化价值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