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新版)

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新版)
作者: 韩昇|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46.08
折扣购买: 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新版)
ISBN: 978710807954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2017年,三联书店出版了此书,很快得到广大读者 的肯定和鼓励。数月之间,一印再印,不久荣获了第十 三届“文津图书奖”。报刊、电视传媒一直予以推介, 转载评价,引起讨论,大家越来越重视传承千载的家训 与文化传统。 家训教给后人什么呢?无非内与外两个方面。 对内而言,在依存共生的人类社会里,自己必须做 好准备,才能适者生存,乃至自由自在。越是现代社会 ,人与人的依存度越高;科技越先进,生产越复杂,则 协同配合的环节越多。到了AI时代,大数据已经把所有 的人,不分地域国籍都涵盖其中,不主动参与进来,便 将处于被决定的位置。要参与其中,则自身必须达到一 定的条件和水平。社会越发达,对于参与者的要求也就 越高,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通过学习和修养提升 自我,便是踏入社会的内在准备,古人称之为“修身” 。想在社会发挥重要作用,则对自我内在提升的要求越 高,日日新,又日新。洞悉现在,把握趋势,预判未来 ,这三点是居于时代前沿的内在要求,也是学习的目标 。在大数据的时代,知识积累型的学习已经落伍,悟性 至关重要。如何做到呢?孔子教诲道:“学而不思则罔 。”《礼记》指点途径:“格物致知。”古人教子,常 常是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自己琢磨,随着年龄增长,阅 历丰富,不断有所感悟,渐入佳境。反之,一开始就把 字面意思做出唯一正确的解释,信之不疑,不做他想, 这就把深刻的道理变成凡庸的知识,开悟之途也就被食 而不化的知识所壅塞。突破来自创见,创见来自领悟, AI时代是荟萃无涯知识,总结发现规则和原理,从而形 成的突破性创造。面对巨量的知识,只有心静才能领悟 奥义,诸葛亮诫子:“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对外而言,融入社会,必须遵守规则和礼仪,亦即 家训所要传授的“为人处世”。人只要成群就一定会形 成相处的规则,而且,关系越紧密,规则越细密。其道 理在于成群相处就会产生利益碰撞,感情越浓则越发敏 感而容易受伤。因此,规定一系列相处的规则和礼仪, 可以把冲突和伤害降下来,规则越明晰,相处越容易。 相处之道降低了人际交往的成本,相处变得更加容易。 让规则变得柔和的礼仪,相互谦让而表达善意,使得社 会更加和谐,办事更加顺畅,大家心情愉悦,故“礼之 用,和为贵”。 对内的修养,对外的修行,归根结蒂在于乾坤二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无论世道如何变换,沧海桑田,“穷则独善其身,达 则兼济天下”。困厄时有不可逾越的底线,顺利时把美 好与人分享。 为人处世的根本道理并不玄虚,根本的道理淳朴易 懂,成为广泛认同的“常识”,遵循常识便形成主流的 社会风气,古人称之为“民风”。人人都坚守规则、制 度和法治,没有特权的例外和私心的钻空子,未来才能 牢牢地攥在自己的手中。只有未来可期,人人可以互信 ,才有善治可言。反其道而行之,必定是尔虞我诈,互 害内卷,人情险恶,防不胜防,以致产生“社恐”(社 交恐惧症)。观察一个社会的优劣,就看人际交往是否 互信而轻松,互助互利。家教家训熏育的家风,从儿时 起一生相随,引领一代又一代人向善前行。 心地善良的人想着的是如何让大家生活得更加美满 。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大风刮走了茅屋盖顶,将杜甫 淋得浑身湿透,狼狈境地中,他想到的不是日后给自己 挣下琉璃豪宅,而是祈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 寒士俱欢颜”。这一念升起,杜甫完成人格,感动千古 。关怀他人,才能成就自己,人世间的道路越走越宽。 大数据汹涌的时代,个人是如此无力且无奈,不想 被狂涛卷走,需要有定力,认准方向。在人的社会里, 只有一个方向万古不移,那就是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而不是埋首于利益的旋涡无以自拔。秦国的商鞅聪明 博学,他深知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发展经济,善待百姓。 但是,这样做自己难以升官发财,于是他向秦王献上残 民祸邻的计策,急功近利,快速膨胀。秦国从此走上骤 起倏亡的死路,他自己也落下五马分尸的下场。同样一 项技术,用于奴役民众,还是造福人类,结果不同,结 局也不一样。人类社会千百年的历程,只有造福人类的 发明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以史为鉴,在大数据、高科 技的时代,唯有造福人类才有出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 岁月,曾经繁荣昌盛,也屡经劫难,但自强不息,绵延 不绝,因其内部始终流动着家教家训的暖流,辨识善恶 ,懂得取舍。从历史汲取智慧,依人生各个重要阶段分 类阐述家训良知的这本小书,有这么多的读者喜闻乐见 ,让我深深感到向善自强的民族脉动。 善为本,诚为先,和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