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方妇儿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9.10
折扣购买: 张嘴就来
ISBN: 9787538596854
●针锋相对,揭其要害 在辩论中要善于抓住对方的要害之处,针锋相对 地进行反驳。一是反驳其错误论点,用事实分析,直 接证明对方论点的虚假和荒谬;二是反驳其论据,直 截了当地揭穿其论据的虚伪性,论点的不正确也就随 之暴露出来了;三是反驳论证,通过揭露对方论点和 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错误,最终推翻其论点。 秦孝公想起用商鞅变法,便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 ,讨论变法大计。会上孝公对群臣说:“继承君位, 不能忘了巩固政权,这是国君应当遵守的原则;实施 法制务必阐明国君的长处,这是臣下应有的品行。我 现在想通过变法来治理国家,变更礼制来教育百姓。 但是恐怕天下人非议。所以要大家发表意见一起来想 办法。” 商鞅率先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治世不一 道,便国不法古”的主张。他说:“法是为爱护人民 而制定的,就是为了办事而形成的。所以高明的人只 要以使国家富强,就不死守旧法;只要能对人民有利 ,就不一定遵循旧礼。” 商鞅的主张得到了秦孝公的赞成,却遭到了甘龙 和杜挚等人的反对。甘龙说:“不对。我听说,高明 的人不改变民众的习俗来进行教化,有智之士不变更 旧法而治理国家。这样,不费力就会成功,官民相安 无事。现在如果不按秦国的旧制办事,改变礼制来教 化人民,恐怕天下都会非议君上,愿王明察!” 商鞅立即驳斥甘龙说:“甘龙所说,不过是世俗 之言。一般人总是安于旧习惯,迂腐的学者也往往沉 溺于所学的学问之中。所以,这两种人做官都固守旧 法,是不能和他们讨论旧法之外的事的。夏、商、周 三代礼制不同,但都称王于天下;齐桓公、晋文公等 五个霸主各自的法令也都不同,却都称霸于诸侯。所 以高明的人制法,而愚蠢的人只能受制于法;贤能的 人变更礼制,而无能之辈只会被礼制约束。拘泥于旧 礼的人,不足与之谈论国事;客观存在制于旧法的人 ,不足与之讨论变革。王不必再疑虑了。” 这时,杜挚站起来给甘龙帮腔,说:“我听说, 没有万倍的利益,就不变法;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 能更新器具。还听说有这样的话:‘效法古代没有错 ,遵循礼制不会出偏差’。请王好好考虑!” 商鞅立即予以反驳:“前代教化人民的方法都不 同,哪有什么古法可仿效?历代帝王的礼制都不相重 复,又有什么礼可遵循?远古的伏羲、神农时代教育 而不惩罚,后来的黄帝、尧、舜就实行惩罚了,但不 滥施惩罚,及至周朝的文王、武王,都是各自根据当 时的形势而立法,根据事情的具体情况来制礼。显然 ,礼和法是因时势的需要而制定的,制度和法令要与 形势相容,各种兵器、铠甲、器械装备都要便于使用 。所以我说:治理国家不是只有一种方法,只要有利 于国家就不必效法古代。商汤王、周武王都不遵循古 法,一样地兴盛起来了;夏桀王、殷纣王虽然没有变 更旧礼制,却也灭亡了。由此可见,不效法古代的人 未必有可非议之处,遵守旧礼的人不足以多加肯定。 国君不要再疑虑了!” 商鞅的一阵雄辩,使甘龙和杜挚的守旧论调显得 那么苍白无力,秦孝公的疑虑打消了,他说:“好, 即使天下的人都来议论我,我也不再犹豫了!”至此 ,才有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围绕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的观点来进行辩驳的,群臣以“祖宗之法不可变”“ 祖宗之礼不可违”与之针锋相对。这场舌战,商鞅之 所以获胜,关键在于他用“古代贤王法”“礼皆可变 ”的大量事实驳倒了众人,从而赢得了秦孝公的信任 ,真正是事实胜于雄辩。 ●反嘲斥谬,以柔克刚 这一辩论方法就是抓住对方嘲讽的话头,反过来 用嘲讽的方法予以反击,使对方处于被嘲弄的尴尬境 地。 在一次外贸谈判中,中方代表拒绝了一位红头发 的西方外商的无理要求。这家伙恼羞成怒,竟然出口 伤人:“代表先生,我看你皮肤发黄,大概是营养不 良造成你思维紊乱吧?”中方代表立即反击道:“经 理先生,我既不会因为你皮肤是白色的,就说你严重 失血,造成你思维紊乱,也不会因为你头发是红色的 ,就说你吸干了他人的血,造成你头脑发昏。”中方 代表用反嘲斥谬法回击了外商的嘲讽,驳斥了对方的 强辩,维护了中国人的尊严。P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