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佛珠(2015-2017)/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家自选集

沉香佛珠(2015-2017)/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家自选集
作者: 马宝山|总主编:杨晓敏//梁小萍
出版社: 河南文艺
原售价: 20.00
折扣价: 12.60
折扣购买: 沉香佛珠(2015-2017)/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家自选集
ISBN: 9787555907718

作者简介

马宝山:蒙古族。1948年出生于辽宁阜新蒙古族**县,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是鲁迅文学院第二届高研班学员(主编班)。至今已出版长篇小说《嘎达梅林》,长篇报告文学《丁新民与他的民工兄弟》《感恩母亲河》,小说集《苍天亦怒》《马宝山小小说》等十多部作品集。多次获得内蒙古**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和“五个一工程”奖;获得中国当代小小说风云人物榜“小小说星座”荣誉称号,与布仁巴雅尔合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丁新民与他的民工兄弟》荣获中宣部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奖。 马宝山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员,包头市作家协会名誉副**。

内容简介

山上有竹,竹是紫竹。山下有庵,庵是尼姑庵。 尼姑庵里有两个尼姑,50岁的老尼是师父,16岁的小 尼是徒弟。师徒两人每天做课、诵经,接纳并不多的香客 的施舍。她们在晨钟暮鼓声中悠悠度过岁月。 庵前是一条河,河边有一所茅屋,茅屋前边是新开辟 的一片田园。一对年轻的夫妇在田园里春播秋收,*月在 这对夫妇的欢声笑语中欢快地流逝。 青灯独处,做功课的小尼姑常常被田野上飘来的欢声 笑语打断思绪。她想:男耕女织的生活真幸福啊! 小尼姑常到小河边汲水,这就常常与耕田的青年夫妇 相遇,时间久了都相互熟识了。风天雨天,年轻的农夫还 帮小尼姑把水挑到庵里。**,小尼姑又到河边汲水,正 好耕田的年轻夫妇也在河边小憩,这样就有了一段有趣的 对话。 农夫问:“小师父每天在庵里做什么?” 尼姑回答:“做功课,修道,求来世……” 农夫又问:“求美满姻缘?” 尼姑又答:“出家人清心寡欲。” “求高官厚禄?” “僧尼戒律,淡泊名利。” “那么,求荣华富贵?” “佛门讲究宁静致远,幽意闲情。” 农夫哈哈大笑:“莫不是小师父还修来世再做小尼吗? ” 小尼姑眼里就多了一些迷惘,她遥望山下那座清冷的 尼姑庵,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心想,我修身养性,如若有 来世还做小尼,那我**还需再求吗? 小尼姑轻轻抹去两腮上的清泪,挑担回庵了。 河岸上,年轻夫妇的对话还在继续,只是多了几分戏 谑的味道。 男的问:“假如有来世,你求什么?” 女人说:“你猜猜……” “求高官厚禄?” 女人摇头。 “求荣华富贵?” 女人又摇头又摆手。 男人“哦”了一声:“我明白了,你一定是求来世做 个清净的小尼姑……” 女的就用小拳头在男人的胸脯上捣:“你坏,你坏, 你真坏!” 男的就捉住女的手,追问:“那你到底求什么?” 女的面如霞霓,说:“不求高官,不求富贵,只求来 世好姻缘,只求来世再做你的娘子……”说着女人就投进 男人的怀中,俩人在河滩上嬉作一团。 河岸上的对话、河滩上那对小夫妻的嬉戏搅得小尼姑 春心**。小尼姑不再静心做功课,不再认真修道,一副 心猿意马的样子。老尼看出这个徒弟已和佛门的缘分尽了 ,就送她出庵门。 举目无亲的小尼姑暂落脚在河边茅屋里的农夫家,小 尼姑不再叫小尼,农夫夫妇唤她小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