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社会

解析社会
作者: 彼得·赫斯特洛姆|译者:陈云松,范晓光,朱彦,等
出版社: 南京大学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39.70
折扣购买: 解析社会
ISBN: 9787305280818

作者简介

彼得·赫斯特洛姆 1955年生于瑞典。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曾任牛津大学社会学教授、欧洲社会学协会主席、瑞典社会学协会主席。先后在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牛津大学、林雪平大学执教。他与理查德·斯威德伯格(Richard Swedberg)于1998年合著的《社会机制:社会理论的分析方法》(Social Mechanisms: An Analytical Approach to Social Theory)是经济学、社会学领域的经典著作。

内容简介

☆分析社会学所关心的是解释而非描述。描述,回答的是“什么”(what)的问题;而解释,回答的是“为何”(why)的问题。 ☆追求准确和清晰的解释是分析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果一个理论或一个理论家不能清楚地表达出想表达的意思,那么我们如何能够理解和评估所提出的这种理论的价值呢? ☆分析方法的基石就是:解释社会现象必须着眼于产生这些现象的社会机制。 ☆指导这本书的座右铭,是杜奇的箴言:最好为正确的问题寻找一个接近的、可能不是最漂亮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为错误的问题找到一个漂亮的方案。 1.1解释 分析社会学所关心的是解释而非描述。描述,回答的是“什么”(what)的问题;而解释,回答的是“为何”(why)的问题。“解释”回答事件为什么发生,为何出现时间上的变化,为何事件或者状态之间存在时间、空间上的共变等等。本书在第2章将会论及什么是合格的解释,关于这一点其实并无定论。比如,许多社会学家把解释等同于精确的预测,而哲学家则认为合格的解释要能够把发生的事件归于一定的因果法则之下。 本书的目的在于描述和讨论解释机制的逻辑。因此,什么是合格的解释,理所当然是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一旦我们确定解释的目标是什么,其余部分也就迎刃而解了。比如,如果我和萨尔蒙(Salmon, 1971)等统计导向的社会学家一样,把“解释”理解为寻找造成被解释事件概率变化的因素,这本书则会大相径庭。相反,本书的观点在于,社会科学里“合格的解释”应该是机制性解释(mechanism-based explanation)。其核心思想是,把解释的方法定位为寻找和确认一系列相互关联进而引出某种被解释现象的主体(entities)和行为(activities),比如行动者和他们的行动。 分析社会学理论经典之作: 拆解过程 突显要素 解释纷繁复杂的社会过程 以“机制性解释”方法 为各种社会现象寻求一个准确、简洁、真实和基于行动的解释 令人耳目一新的“中观”尺度社会学著作 简明 直率 有力 在实证主义社会学和“大理论”之间,开辟新的道路 最好为正确的问题寻找一个接近的、可能不是最漂亮的解决方案 而不是为错误的问题找到一个漂亮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