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深圳报业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38.30
折扣购买: 他们说,我说:学术写作基本技法入门(第五版)
ISBN: 9787807741046
[美]杰拉尔德 · 格拉夫(Gerald Graff),曾任美国现代语言协会主席 ,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英语教授与教育学教授,常年从事本科和研究生的写作教学工作,出版过多部对教师影响巨大的书籍,包括《从制度视角看文学史》《超越文化战争:直面冲突,复兴美国教育》《学术迷途:僵化教育对智识生活的桎梏》。 [美]凯茜 · 比肯施泰因(Cathy Birkenstein),伊利诺伊大学讲师,发表过多篇关于写作的论文,曾与格拉夫合著多篇文章发表于《高等教育年鉴》《大学写作与沟通》等期刊。她与格拉夫在多所高中、本科院校和学术会议中举办过百余次有关写作指导的讲座。
想一件你擅长的事:做菜、弹钢琴、投篮,哪怕开车这样简单的事也行。回想一下,你就会发现,只要掌握了这项技能,你在做的时候就不会有意识地想着各种技法了。换言之,你靠的是一系列已经学会的技法。对于还没有掌握的人来说,这些技法可能会显得很神秘、很难用。 写作也是一样。某些技法对表达复杂思想是很关键的,但写作老手只是习以为常,而不会专门意识到这些。作家之所以是作家,不仅因为他们能够表达有意义的思想,也在于他们掌握了一套基本写作技法,而这可能是他们通过广泛阅读其他作家的著作习得的。而新手作家往往不熟悉这些基本技法,不确定在写作时该怎么办。本书意在简洁实用地介绍学术写作中的基本技法。 本书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这些基本技法很常用,以至于可以用的方式来呈现,方便学生用来组织甚至生发思想。本书最大的特色是列出了大量模板,旨在帮助读者在学术界,乃至更广大的社会交流和事务中进行思考和写作。 我们没有将焦点完全放在抽象的写作原理上,而是提出了帮助你将写作的原理直接用于写作实践的模板。通过这些模板,读者能够立即体会到大学校园、职场、公共领域中所需的批判性思维。 部分模板代表着简单却重要的技法,比如总结广泛流传的观念的技法。例如: 许多美国人认定_____ Many Americans assume that_____. 有的要复杂些。例如: 一方面,_____;另一方面,_____。 On the one hand, _____. On the other hand,_____ . 作者X自相矛盾。她既认为_____,又认为_____。 Author X contradicts herself. At the same time that she argues_____ , she also implies_____. 我同意_____,然而_____。 I agree that_____. However,_____. 这并不是说_____。 This is not to say that_____. 诚然,批判性思维和写作的深度不是任何语句模板所能涵盖的,而是需要质疑假定、提出有力的观点、提供理由和证据、考虑反对意见等。然而,除非有一套清晰、有组织的语言,否则这些深层的思维习惯也无法形成。 表达观点应有的放矢 本书最重要的一个模板就是:“他们说_____;我说_____。”合上本书,如果你只能牢记一个观点的话,我们希望它是: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说”)固然重要,但呈现自己的观点以回应其他人的观点(“他们说”)同样重要。我们相信,优秀的学术写作以及负责任的公共发言,都有一个底层结构,它不仅包括表达自己的看法,也包括倾听周围人的观点,忠实地总结他们的观点,以及用自己的观点加以回应。广义来看,学术写作是论证式写作的一种。我们相信,好的论证不只是作出自己的断言,你需要加入一场对话,以其他人说过(或者可能会说)的话作为自己观点的起点或者呼应。因此,本书的一条重要建议就是,在文章中引入其他人的观点。 我们认为,优秀的学术写作都有一个基本的特点:深切关注其他人的看法。但是,教师在教授学术写作的过程中,往往片面地强调说“真话”,说“漂亮话”,自说自话,似乎无须与其他人交流就能发出好的议论。比方说,如果你学过传统的五段式议论文,你肯定已经掌握了如何提出论题,给出论据。这个建议是不错的,但它遗漏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的论证不是凭空阐发的。我们之所以要给出论证,是因为有人说了或者做了某些事(或者没有说、没有做某些事),而我们需要作出回应:“我就不明白了,你怎么那么喜欢湖人队”“我同意,这部电影棒极了”“这个论证是自相矛盾的”。如果没有其他人,就不需要用问难、赞同或者其他方式来回应对方,因为我们根本没有理由给出论证。 “你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 要想做成功的作家,不仅需要给出符合逻辑、论据充分、前后一致的陈述,而且一定要进入与持不同观点的人的对话,即 “他们说”之中。写作者使用的最简单、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别人说的话,然后用它来铺垫自己想说的话。 有个学生曾问我:“但我为什么总是需要归纳他人观点来为自己的看法做铺垫呢?我为什么不能直接表达我的看法,然后就万事大吉呢?”到底是为什么?说到底,“他们”已经把话说完了不管他们是谁那你为什么还要重复一遍呢?进一步讲,如果他们的话已经出版了,那读者为什么不能直接找来自己读呢? 答案是,如果你不说明你回应的“他们说”,那么你自己的论证就很可能会无的放矢。读者会想,你说的话是因何而发,又是什么催动你把话写了下来呢?正如图1的漫画所示,如果没有“他们说”,那么读者或许会明白你说了什么,但未必会知道你为什么要说。 剧中的人物非常复杂,就算我们不知道他指的是哪一部电视剧,那也容易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但是,我们很难明白他为什么觉得需要说这句话。正如他想象中的一位听众问的那样:“是啊,怎么了?”“他为什么要说这个?”“然后呢?” 再来看,同样这个观点,不过是作为回应“他们说”的形式表达出来的,那会是什么效果。 引入“他们说”的效果 我们希望你能认可这样的主张:同样一个观点“剧中人物是复杂多面的!”如果以回应对立观点(“剧中人物是性别刻板印象的体现”)的方式表达出来,那么它的效果就会好得多。与漫画里的发言者不同,漫画中的发言者有一个更清晰的目标或者使命:纠正在他看来是错误的人物描述。 指明对立面 换一种方式来表述这个观点:我们认为用回应“他们说”的方式来表达“我说”会为你的陈述增加对立的要素,否则你的话就会让人摸不着头脑。把这个关键要素看作“对立面”,将帮助你在写作时不断问自己:“谁有不同观点?”“有人会反驳吗?”图1里听众的“是啊,怎么了?”和“他为什么要说这个?”之下正隐含着这种“对立面”之问。我们之所以认为图2中的发言者表现更好,是因为他回答了这些问题,从而帮助我们看清了他的观点:剧中美籍意大利裔人物是复杂多面的,仅仅是刻板印象的体现。 如何做到这一点 许多有成就的作者在作品中直接采用了“他们说/我说”的技法来提出和推动他们的论证。马丁路德金的《伯明翰监狱来信》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这封雄辩滔滔的信几乎完全是回应八位神职人员的一份公开声明,该声明谴责了他领导的民权抗议运动。这封信写于1963年,当时金因为在伯明翰领导了一场反种族歧视的示威活动而入狱,信的内容几乎完全是按照总结和回应的结构展开的,金先是总结了批评者的观点,接着给出了回应。下面一段话就很典型: 你们谴责伯明翰示威。但是,恕我直言,你们的声明没有表现出对导致示威发生的形势的同样关注。 —马丁·路德·金 《伯明翰监狱来信》 接下来,金赞同了批评者的一个观点:“确实,伯明翰发生示威是不幸的。”然而,他接下来又说:“但更不幸的是,这座城市的白人掌权者让黑人群体别无选择。”这封信通篇使用对话形式,很容易改写成戏剧对白的形式: 金的批评者: 金的回应: 金的批评者: 金的回应: 显然,如果没有人批评他,金也不会写下这封著名的信。他并不把批评者们的观点当作对他已经成形的思想的反对意见,而是当作他那些思想的激发源,是他那些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他不仅引用了批评者说过的话(“有人质问:‘为什么你没有留给新任城市当局采取行动的时间?’”),也用到了他们可能会说的话(“有人或许会问:‘你怎么能鼓动人们违反某些法律,而遵守另一些法律呢?’”),这些引述的目的都是给他自己要说的话做铺垫。 “他们说/我说”的一个类似例子来自社会评论家凯塔波利特。她写过一篇关于美国爱国主义的文章,开篇用自己女儿的话来表现“911”事件后的爱国主义狂热: 我女儿上史岱文森高中,与世贸大厦遗址只隔着几条街。她觉得,我们应该将美国国旗从窗口悬挂出去。我坚决不同意。我对她说:“这个时候悬挂国旗代表着极端爱国主义、复仇情绪和战争。”她说我错了:“国旗代表团结、缅怀死者、抗击恐怖主义。”在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对的…… —凯塔·波利特 《劝君免挂旗》 波利特的例子表明,发表议论时回应的“他们”不一定要是名人,或者读者已经知道的人物;可以是亲人,比如波利特自己的女儿,朋友、同学也可以,只要他们启发了你的观点。甚至可以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可能会说的话,或者你的想法的某一面、你过去相信但现在不相信的观点,或者你半信半疑的观点。重要的是,“他们”(或者“你”“她”)代表了读者可能会认同的某个更大的群体在波利特这里,就是认为悬挂国旗是爱国行为的人。波利特的例子还表明,回应他人的观点不一定总是彻头彻尾地反对他人的观点。波利特对女儿观点的意见是既同意又反对“也对,也不对”从而协调了两种看似不相容的观点。第四章会详述总体认可、细节存疑的情况。 这里金和波利特都指明了要回应的观点,但也有作者不挑明,而是让读者自行推断。下面是一个例子,请试着发掘作者在回应哪个隐含的、未明示的 “他们说”。 我现在是教文学的。但我小时候讨厌书、害怕书,我觉得这反而是一个优点。 —杰拉尔德·格拉夫《我从小就讨厌书》 如果你还没看出来,我就直接告诉你吧!这里隐而不显的“他们说”是一种流行的观点,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文学教师,小时候就一定要喜欢看书。 挑起争议,但是……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许多作者都用“他们说/我说”的模式来赞同或反驳他人,挑战思维定式,进而引发争论。你过去可能以为,要想在学术界取得成功,就要谨小慎微,避免争端,让论题无懈可击。那么,你读到此处可能会感到震撼。你原来的写作观或许是符合逻辑的,但实际上却让文字变得扁平而僵死,无法回答“意义何在”和“谁会关心”这两个问题。“莎士比亚写过许多著名戏剧和十四行诗”,这句话完全正确,但没有人会提出质疑,所以是句废话,说了等于白说。 争议是重要的,但不代表你就非得是攻击性的,不管别人说什么都一上来就反对。我们认为强调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有些不熟悉本书的人看到书名就望文生义,以为我们的目标是教人在写作的时候批判一切“他们说”。 先听后说 当然,有些情况下是需要强力批判的。生活在深刻撕裂的当今社会,我们难免有时会感觉需要批判别人的想法。但我们主张,除非我们真正去倾听并理解我们要批判的观点,否则哪怕批判得再有道理,也会收效甚微: 尽管我明白有人会有_____的冲动,但我认为_____。 While I understand the impulse to_____, my own view is_____. 毕竟,如果一个论点将对立面脸谱化或者打成替罪羊,那么即便是最包容的读者也容易产生被操纵的感觉。 此外,认真倾听我们不同意的观点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帮助我们看到,我们起初嗤之以鼻的观点未必如我们想象中那样不可理喻。因此,本书提倡的“他们说/我说”式论证也可以采用部分认可的形式,或者像上面所举的波利特的例子所展示的那样,既有所认同,又有所反对,比如: 尽管我同意 X 表达的_____观点,但我不能接受她的总体结论,即_____。 While I agree with X that_____, I cannot accept her overall conclusion that_____. 尽管 X 主张_____,而我主张_____,但在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对的。 While X argues_____, and I argue_____, in a way we’re both right. 不过,赞同也是可以的: 我同意_____表达的_____观点。 I agree with_____that_____. ★美国1500多所高等院校指定的写作教材,1500多所高等院校学生联合推荐。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安娜·库克:这是一本简明精当的学术写作教材,超越了我们惯常读到和学到的标准写作流程,读之令人振奋。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麦克·罗斯:本书为众多学子指点迷津,揭示学术写作的种种技巧和窍门,内容合理而实用,文笔流畅。我若是在上高中和大学时读过这本书,肯定会受益匪浅。匹兹堡大学—大卫·巴托洛梅:本书的核心论点很重要,即学术写作是有窍门的,而且关于写作的知识本身有助于研究。书中的模板利于教授和理解。我很喜欢这本书。密苏里州立大学—玛格利特·威弗:这本书对学生写作有什么效果?它都成了学校里的常备话题了!本书呈现了学术写作的种种方法,适用于各学科的新生和学术界新人,能让他们迅速参与到学术探讨中。韦瑟福德学院、罗德岛大学、奥斯汀社区学院河滨分校、阿拉巴马大学、马歇尔大学、昆尼皮亚克大学、苏里州立大学、德汉姆技术社区学院、朱利叶初级学院、韦瑟福德学院、兰玛克学院、美利坚大学、德保罗大学、佛蒙特大学…… ★ 开放课程项目open syllabus project总榜第13位。 ★ 《纽约时报》写作类畅销书!亚马逊好评如潮长销不衰!英文版销量超过1000000册。 ★ 北大、清华、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教授、写作课教师、研究员联合推荐。 ★ 作者杰拉尔德·格拉夫曾为美国现代语言协会主席,出版过多部对教师影响巨大的书籍。 ★新版精修原译本,回应读者反馈,263个模版、范文等必要之处均加了英文,方便中英文对照阅读! ★比旧版多了12个类别,其中9个类别是全新的模板,剩下的三个类别是在原有类别及模板的基础上进行的优化拆解。新增模板共计64个。 ★各个章节内容都有修订,增补修订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内容,带给读者焕然一新的阅读体验。 ★英文版销量超过1000000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