蔑视大众

蔑视大众
作者: 彼德·斯洛特戴克|译者:常晅
出版社: 南京大学
原售价: 55.00
折扣价: 33.60
折扣购买: 蔑视大众
ISBN: 9787305283529

作者简介

彼德·斯洛特戴克,当代德国哲学家、文化理论家,卡尔斯鲁厄艺术与设计大学哲学和媒体理论教授。曾于2002年至2012年担任德国电视节目《哲学四重奏》的主持人。斯洛特戴克常自称是时代的诊断者,对社会现实进行分析评判,力求把握未知的未来,找到有利于现实的良方。他的代表作包括《玩世理性批判》《资本的内部》《你必须改变你的生活》、“《球面学》三部曲”等。他曾获欧洲政治文化奖和赫尔穆特·普莱斯纳奖。

内容简介

20世纪的很多作者,其中不乏一流作者,都将大众(Masse)进入历史算作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标签之一。这一现象的发生是基于良好的洞见之上的。近几个世纪以来有启发性的哲学思想为其提供了支撑。黑格尔提出了作为主体的实体(Substanz als Subjekt)的发展,将其作为其逻辑学研究,事实证明那是那个时代最有力的准则,在我们的时代依然如此,如今则是“作为主体的大众的发展”。该准则为可能算是现代性计划的东西赋予了堂皇的政治内容。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过去的民族主义时代,以及我们作为公民别无选择地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民主时代,其指导思想都来源于此。两个时代中,主导的动机就是,一切权力以及一切能够产生效力的表达方式都必须源于大多数人。 大众一旦成为主体,并拥有了意志和历史,理想主义的傲慢时代就完全终结了,形式(Form)自以为可以任意地塑造内容(Inhalt)。并且,一旦大众被认为有能力具有主体性和主权性,那么形而上的主人的优先权、意志、知识和灵魂就会进入原本看起来完全不过是单纯物质的东西中去,并使被征服和被误判的部分获得另一方的尊严。近代以来的宏大主题——解放——围绕着一切在旧逻辑和旧的统治秩序中被称作下等(das Untere)和他者(das Andere)的东西,这其中既有自然的物质,也有人群。那些曾经是可支配的物质的东西,将成为自由的形式(freie Form);而曾经完全献身于工作和服务的东西,将作为自我的目的来把握。现代化的、积极主动的且是主体化的人群却还被人们——无论是它的支持者,还是蔑视它的人——固执地称为大众,并且只要这种状况一天得不到改变,就意味着,绝大多数人崛起成为某种主权的进程就是一个未完成的,也许是一个永远也无法完成的过程。作为主体的实体的发展在黑格尔的著作中说起来容易,但在街头或是在近代大都市的近郊则显得困难重重。 在论及现代性的伟大作者当中,如果我没有看错的话,有且只有一人完全没有采取进步哲学的人为拔高,也没有用青年黑格尔式的进步迷信来看待大众的兴起,以及在历史中逐渐占据一席之地——在这里,我说的是埃利亚斯·卡内蒂(Elias Canetti)。鉴于格奥尔格·施泰因纳(George Steiner)自称为柏拉图式的无政府主义者,我们或许可以把卡内蒂称为人类学思想中的无政府主义者。正因为有了他,才有了20世纪最艰深的、思想最为丰富的关于社会和人的概况的著作《群众与权力》(Masse und Macht)此书译名采用了已有译法,“Masse”即大众。——编者注。然而该著作自从1960年出版以来就一直广受大多数社会学家和社会哲学家的质疑、诟病,以及回避。因为作者在这本著作中拒绝像其他社会学家就其本职工作而言所做的那样,用批判的形式来向他们的研究对象或当事人,也即当下的社会行献媚之事。卡内蒂的强项在于他一以贯之的不讨好献媚,这来源于他在数十年间总是能够一次次重新唤起关于社会不过是被暴力行径激发的大众的核心体验。1927年,年仅22岁的卡内蒂身陷维也纳一场工人起义之中,并亲身经历了当时火烧最高法院时,人群被点燃的情绪以及肆意释放的能量。从那个时候起,大众这个问题对于卡内蒂来说就至关重要,并且也在他著作的标题中得以体现。他亲身体验了人们向群体涌动的动力中注入的直觉,这对他来说难以忘记。在他的自白《我也成了大众中的一员》中,他表达了自己清醒的意志,这段经历虽令人羞耻,但同样发人深省,他有义务清算这段过往。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本书之所以叫《群众与权力》,是因为作者不想直接依照个人的经验去命名它。否则的话,这本书可能会命名为“群众和聚集”“群众和爆炸”,又或是“群众和裹挟”。这本书比他的其他任何写作都更清楚地点明了20世纪大众心理学的基本问题:被恶和假所裹挟。没有这样的论断就无法说明在大众身上始终存在着什么样的风险。马克思虽然曾经教导我们,一切的批判始于对宗教的批判——但从卡内蒂那里,我们学会了,批判宗教时,若不去区分裹挟,或将好的和坏的奉献分门别类,则批判无半点进步意义。 大众,一个既充满谜团而又具有普遍性的现象 大众的声音从何而来? 犀利、博学、深刻 德国当代哲学家斯洛特戴克锐评大众现象 1. 本书聚焦了大众文化的成型,其与现代性、后现代性的关系,分析了高雅文化和低俗文化之间的张力,为读者了解当代文化现状及文化产业提供了深刻的视角。 2. 斯洛特戴克博闻强记,引用了诸如卡内蒂等学者的理论,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3. 斯洛特戴克使用了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且笔力犀利,引人入胜,可见他对希特勒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