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1702)

读库(1702)
作者: 编者:张立宪
出版社: 新星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19.20
折扣购买: 读库(1702)
ISBN: 978751332533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之一 2009年8月15*(晴丹江口均县、丁家垭子) 我与《长江商报》记者权义赴丹江口南水北调移 民试点区(均县镇、**店镇),拍摄采访**批移民 。 通过京利介绍的易兵是丹江口市劳动局的一名干 部,原来在市新闻部门工作,也是摄影师。因为关注 移民题材,主动要求下基层做移民试点工作队队员。 此前,我只在网上和他沟通过,**他送妻子、儿子 和另外一个朋友来襄樊(现*名为襄阳市)坐火车,于 是中午请他们和前天赶到的权义吃饭。 饭后,我们坐易兵朋友的车经老河口赴丹江口市 。一点半离开襄樊,赶到丹江口水利工程枢纽大坝码 头时,离开船还有十分钟,**一班船,错过了就只 能等明天的,或者取道土关垭、六里坪走八十公里的 山路。 码头趸船边从库区驶来的一艘渔船上,码头工人 正在下货,用白色泡沫塑料保温箱包装的丹江大白鱼 和他们自己所说的小鲹子鱼。鱼老板说小鱼每斤两块 。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鱼腥味。一头黄牛惊魂甫定, 在客轮甲板上等待新的旅程。 能坐四十四人的轮船客舱是封闭式的,到均县镇 的票价是十六元。易兵说他们到工作队驻地一般坐这 船。 天空湛蓝,空气炽热。丹江口水库的水,蓝得让 人头晕目眩。在船上远远可以看到农夫山泉的取水口 ,农夫山泉是一家****的纯净水生产厂家,选择 丹江口水库作为自己的水源。这种瓶装水在超市价格 低廉,有时每瓶还不到一块五。远远的,在库区我也 看到运送水泥的货船,还有一只捡拾库区漂浮垃圾的 工作船。 乘客大部分是库区附近地区的农民,经过一段航 程后,他们在凉水河、**店陆续下船。易兵说,库 区农**要依靠船舶当交通工具,否则翻山越岭距离 很远,也花钱。 17:50,到达均县镇。再花二十元转面的到丁家 垭子,这个地方属于关门岩村九组。 晚上,我们住在丁家垭子的丹江口市移民试点工 作队驻地,队员们来自市内的各个单位,他们租用了 当地居民的一栋小楼。老板娘给队员们做好饭,晚上 ,刚好有镇、村工作队队员为20***批移民的搬家 事宜开会,安排部署。 易兵安排我和权义住在一起,四人间。天气闷热 难当,一台电扇**未关。 8月16*(晴关门岩) 离开工作队驻地,开始去移民家庭访问。权义、 易兵和我走到沿均县镇方向公路的一个拐弯上坡处, 这是村民汪发学的家。老汪今年四十八岁,住的是三 间土坯房,一问偏厦作了厨房。因为从2003年起库区 就有了“停建令”,汪的房子已是危房,今年还在门 前搭了一顶救灾帐篷,帐篷内有一张单人*和一台电 视。汪只有一个女儿,招了上门女婿,老婆到屋后邻 居家打麻将去了。“八月份第三批搬家,晚点再回来 收苞谷,要等冬天才能**脱掉壳。”汪对我们说, “没什么东西搬,一个人三百五十块搬家费,用不完 也给别人了。”汪发学全家有五口人,每个人补助一 万零八百元。 我拍摄的**个移民样本是陈光洋夫妇。陈光洋 四十五岁,种柑橘,每年收四万到六万斤,还喂了两 头猪,养*,种水稻、芝麻和花生。“下面(指枣阳 市南城办事处的新家)的交通条件确实瞧得高兴,就 是没有多少地,一个人才一亩半,全家能分六亩地。 大儿子二十一岁了,没结婚,下去了也没地,*心。 ”陈光洋作为移民代表也去南城看了移民点,还注意 到离将来的家不远的地方就是高速公路和火车站。政 府部门那天还安排他在枣阳市住了一晚宾馆。 我拍摄的时候,有人过来收购猪和苞谷,他们抓 住移民马上要搬家的心理,故意压价,苞谷每斤才六 角五分钱。陈连连说“太吃亏了”。但有些移民要走 ,家里年轻人外出务工,回来帮忙的少,只有贱价处 理。 柳正和的家离公路只不过几十步。这是个精明的 中年汉子,待人热情,让我们进屋喝水。因为马上要 搬家了,他把住外村的岳母接过来住几天。柳家门口 晒着金灿灿的苞谷,“牛去年就卖了”。他们的家庭 收入以柑橘为主,橘子一年一万多元,为别人代收橘 子可以挣到三四千元,再加上其他杂粮,共收入两万 元左右。“下去的话主要得打工挣钱,种田要用机械 、要请工,都要掏腰包。”他对新家的生活充满信心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