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译林
原售价: 128.00
折扣价: 76.80
折扣购买: 译林思想史~俄国思想史:从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
ISBN: 9787575301169
作者简介 安杰伊·瓦利茨基(1930—2020),波兰历史学家,曾执教于美国圣母大学,专攻俄国哲学史、波兰哲学史和社会政治哲学。他是“华沙思想史学派”的代表人物。1998年,他因在俄国和波兰的文化与社会史研究,以及19世纪欧洲文化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荣获巴尔赞奖。 译者简介 刘文飞,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社科学部主任,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有《普希金诗选》《抒情诗的呼吸:一九二六年书信》《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悲伤与理智》《俄国文学史》《茨维塔耶娃诗选》《读与被读》等著译作七十余部。
启蒙主义思想在俄国出现的条件于数十年间逐渐发生着变化。这一进程虽发端于彼得大帝的改革和俄国的强制西化,但历史学家仍认为,启蒙运动直到 18 世纪下半叶,即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1762—1796)初年方才开始。 彼得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俄罗斯国家最迅速、最有效的军事现代化和技术现代化。正如普列汉诺夫所言,18世纪上半叶杰出领袖们对启蒙运动的态度是“着眼于启蒙运动直接的、实际的利益”。他们未曾料到,政治和社会制度或也需要进行彻底改革。他们对独裁制度的“摩西遗训”深信不疑,认为它富有文明的使命,能够唤醒国家,引导国家走向启蒙和进步。就连伟大的俄国科学家、诗人、文学理论家和莫斯科大学的创始人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1711—1765),亦持同样信念。 然而在叶卡捷琳娜在位期间,某种类似独立的公众舆论的东西开始出现,它有异于开明的宫廷人士所持的观点。此时对西化的社会效果和道德效果以及西化的未来前景进行评估,时机似已成熟。如今人们对道德问题更为敏感,这使得人们对现实更具批判眼光,对眼下的恶有更广泛的认识。反省的进程一旦开始,人们便会在那些由社会制度和政府权威所奠定的、之前貌似确凿无疑的原则中寻找恶的根源。现代的政治反对派由此现身,这自然会削减“开明的”独裁政权的改革热情,而由此导致的镇压反过来又强化了当局和国家知识精英之间日趋激烈的冲突。 在这一进程中,法国启蒙主义哲学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哲学在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间盛行于俄国。俄国启蒙运动事实上成熟于法国启蒙思想所造就的氛围,其中包括法国启蒙思想对于各种被盲目接受的传统和社会制度所持的批判态度,我们后面将看到,就连那些启蒙运动最坚定的敌人也曾受到这一氛围之影响。 追寻俄国知识分子的源起,重走俄罗斯文明的转型之路 史学写作的典范,“华沙思想史学派”代表作,欧美史学专业课本。 传统与现代、俄国与西方、民粹与马克思主义,一己之力写尽俄国历史上的思想交锋与路径挣扎 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刘文飞移译,华东师范大学政治思想史学者刘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