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译林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2.90
折扣购买: 孤独相伴:戈尔巴乔夫回忆录
ISBN: 9787544751254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生于1931年3月2日,是苏联☆具胆魄的政治改革家之一,大力倡导以“新思维”和“公开化”为标志的改革。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国际社会公认是他结束了东西对峙的冷战时代,重建了国际政治的新秩序。1990年以其“在世界和平进程中发挥的主导性作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91年12月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他被迫宣布辞职,苏联正式解体。2007年创立俄罗斯社会民主联盟。多数俄罗斯人虽然将苏联解体视为20世纪的地缘政治灾难,但仍然称戈尔巴乔夫为“俄罗斯全民族的quanwei”。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于2012年授予他圣徒安德烈? 佩尔沃兹万内勋章。
叶利钦事件 正是在这几个月里,叶利钦事件发生了。事件是一步步发生的,这源于他的工作方式,包括他对待人事问题的方式。 鲍里斯·叶利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为莫斯科不仅是本市官僚,也是俄罗斯和全苏官僚关注的焦点。一个人必须具备政治上的成熟度和意志力才能在这个城市担负改革的使命。 我曾希望叶利钦能够搞定莫斯科的工作。起初,他全身心地投入首都的管理工作。按照惯例,我站在他的一边,即使开始得知有关他的擅权行为时也是如此。 他的工作有两个特点:依赖行政手段,而全然不顾改革的民主性质;再就是民粹主义。民粹主义是他的也是我们的不幸所在。但由于这种民粹主义,莫斯科人才会把他扛在肩膀上。这就是我们的社会,你能够从莫斯科发生的事想象出全国所处的状况。 叶利钦还特别记恨一个事实:作为全国最大的党组织—莫斯科市党委的一把手,他并不是政治局委员。这伤害了他的自豪感和虚荣心。 但正是他在莫斯科的形象使他无法获得晋升。他很明显缺乏自制力。回过来讲夏天的事。当时我正在克里米亚度假,叶利钦寄给我一封信,表达了对中央书记处,特别是对利加乔夫的不满,称利加乔夫将他当小孩一样看待。 我必须说,叶利钦在这里遇到了对手,利加乔夫也是个很难对付的人。也许,我最好在这里先谈谈我与利加乔夫的关系。利加乔夫是一个极为活跃的人,具有政治家的素质。他坚持他所理解的社会主义,很有文化涵养。他与他的家庭,尤其是妻子季娜伊达的关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季娜伊达的父亲是在肃反时期被枪决的40 位军团司令之一。要是换成另外一个人,这也许就是分手的借口,当时他们还是年轻的学生。 但是,利加乔夫没有离开她。相反,在这个困难的时刻他给了她支持。我相信他是一个真正从一而终的人,这件事能够很充分地反映出他的为人。 利加乔夫对人开诚布公,但他也已经习惯于大权在握的感觉,极有野心而且专制。也许,这是因为他参加政治局工作之前在托木斯克地区党委担任第一书记达18 年之久,之前他还在中央委员会机关工作过。 总之,他是一匹需要套上缰绳的烈马。叶利钦经常不顾我的立场在背后搞小动作,比如在我们就有关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和其他几个人事问题做出决定时就是如此。 他感到我看低了他,但他错了,我当时尊重他,直到今天仍然尊重他。 这样,叶利钦在信中严厉抨击政治局。他要求在我度假之后返回时与他见面,要与我讨论所有问题。我告诉他我们肯定能够见面,但是他需要等一段时间,因为我正在忙于准备我在十月革命七十周年大庆上的讲话。 但是,叶利钦等不及了,在10 月21 日中央全会讨论报告时,他挑起了一场争执。 中央全会批准了报告,提出了几点建议,会议就要结束了。主持会议的是利加乔夫,正要宣布结束辩论。剩下的事情只是投票。就在此时,我看到叶利钦举起手来。利加乔夫也看到了,于是请他发言。 叶利钦说他在政治局参加了对报告的讨论,他的建议也已经被采纳,他对报告表示支持。但是,他还没有机会说这些,他更愿意谈谈他对党的领导层的看法。(他的确挑了一个绝佳时间来说这个。) 每一个人都十分震惊地听到他说,他怀疑党的领导层正在逐步地树立起个人崇拜。他所说的是总书记,就是我本人。 他的发言十分怪异。他说由于没有得到支持,特别是没有得到利加乔夫的支持,他感到在政治局工作十分困难。因此,他请求免去他的政治局候补委员和莫斯科市党委第一书记的职务。 叶利钦的发言充满了桀骜不驯的口气,就像是最后通牒,引发了激烈的反应,但与他期望的反应不同。讨论随之展开,根本无法停下来,也没有理由停下来。发言中最常用的术语就是“受到伤害的自尊心”和“膨胀无度的野心”。 24 人在这场辩论中发言,有人要求将叶利钦开除出中央委员会。 我坐在我的位置上注视着叶利钦,尽力要弄明白他心里在想些什么。他的表情交织着恼怒、茫然和后悔的成分,包含了一种不稳定的精神状态具备的所有特性。那些发言者,包括昨天还赞扬他的人,现在却在无情地斥责他,我们就是擅长这一套。气氛变得十分热烈。 然后我说:“我们来听听叶利钦自己怎么说。请他讲讲对于中央委员发言的看法。” 会议厅里发出声音:“不需要那么做。一切都很清楚。” 但我坚持允许叶利钦讲话,指出我们正在建立党内民主,应当从中央委员会做起。 叶利钦走上讲台,开始讲一些不着边际的话,但他承认他做错了。 我扔给他一个“救生圈”,建议他收回关于辞职的请求。他极为紧张,但还是回答道:“不,我仍然请你解除我的职务。” 中央全会审议了叶利钦的讲话,建议政治局连同莫斯科市委共同解决党委第一书记的问题。 11 月3 日,就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叶利钦发给我一封短信,请求我给他继续工作的机会。顺便说一句,叶利钦出席了11 月7 日的游行,与其他领导人一起站在列宁墓上,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 11 月9 日,我突然得到消息,称莫斯科市委出事了。人们发现叶利钦倒在休息厅的血泊里,由叶夫根尼·恰佐夫院士率领的医疗队正在那里抢救。后来才弄清楚原来是叶利钦假装自杀,用一把剪刀割伤了自己。 医生说只是伤到了表皮,他没有生命危险。但叶利钦住进了医院。 我不得不立即召集政治局委员开会。我们决定按照我们在中央全会上做出的决定采取行动。过了一会儿,我打电话给叶利钦,告诉他我已经知道了发生的事情,将在他身体恢复后举行莫斯科市党委全会。全会于11 月12 日召开。 在那些天的一次谈话中,叶利钦问我他是否能够退休并拿到退休金。最后,我们决定保留他的中央委员职务,甚至还任命他担任苏联国家建设和住房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正部级)。 后来,许多人好几次责备我没有把事情做绝。“你要是把他赶出中央委员会,再发配到外省的某个偏远的地方去就好了。假如你觉得过意不去,就任命他去某个橡胶共和国当大使,事情就会了结了。”人们这样说。我还不止一次听到人们说:“承认吧,这是你犯下的弥天大错!” 我没有这样的想法。罢人官职不是我的性格,这与我在党内大力提倡的精神和态度相抵触。我不憎恨他,也不想复仇。甚至在他开始用下流的语言指责我时,我也没有让自己卷入让人颜面尽失的争吵之中。 那么,最终的结果如何?!是的,我想无论如何我是犯下了错误。回过头来看这件事的时候,我想引用我最近与米哈伊尔·波尔托拉宁的一段谈话,他与叶利钦关系密切。波尔托拉宁说,叶利钦的计划是他在中央全会上的发言将是一枚炸弹,许多与会者会支持他。但他打错了算盘。 叶利钦在担任国家建设委员会负责人的时期并没有干什么实事。但随着改革面临的困难增加以及人们对于改革结果的不满增多,叶利钦诉诸激进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能力派上了用场。这使他得以驾驭这股潮流重返政坛,其余皆成为历史。 叶利钦事件 正是在这几个月里,叶利钦事件发生了。事件是一步步发生的,这源于他的工作方式,包括他对待人事问题的方式。 鲍里斯·叶利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为莫斯科不仅是本市官僚,也是俄罗斯和全苏官僚关注的焦点。一个人必须具备政治上的成熟度和意志力才能在这个城市担负改革的使命。 我曾希望叶利钦能够搞定莫斯科的工作。起初,他全身心地投入首都的管理工作。按照惯例,我站在他的一边,即使开始得知有关他的擅权行为时也是如此。 他的工作有两个特点:依赖行政手段,而全然不顾改革的民主性质;再就是民粹主义。民粹主义是他的也是我们的不幸所在。但由于这种民粹主义,莫斯科人才会把他扛在肩膀上。这就是我们的社会,你能够从莫斯科发生的事想象出全国所处的状况。 叶利钦还特别记恨一个事实:作为全国最大的党组织—莫斯科市党委的一把手,他并不是政治局委员。这伤害了他的自豪感和虚荣心。 但正是他在莫斯科的形象使他无法获得晋升。他很明显缺乏自制力。回过来讲夏天的事。当时我正在克里米亚度假,叶利钦寄给我一封信,表达了对中央书记处,特别是对利加乔夫的不满,称利加乔夫将他当小孩一样看待。 我必须说,叶利钦在这里遇到了对手,利加乔夫也是个很难对付的人。也许,我最好在这里先谈谈我与利加乔夫的关系。利加乔夫是一个极为活跃的人,具有政治家的素质。他坚持他所理解的社会主义,很有文化涵养。他与他的家庭,尤其是妻子季娜伊达的关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季娜伊达的父亲是在肃反时期被枪决的40 位军团司令之一。要是换成另外一个人,这也许就是分手的借口,当时他们还是年轻的学生。 但是,利加乔夫没有离开她。相反,在这个困难的时刻他给了她支持。我相信他是一个真正从一而终的人,这件事能够很充分地反映出他的为人。 利加乔夫对人开诚布公,但他也已经习惯于大权在握的感觉,极有野心而且专制。也许,这是因为他参加政治局工作之前在托木斯克地区党委担任第一书记达18 年之久,之前他还在中央委员会机关工作过。 总之,他是一匹需要套上缰绳的烈马。叶利钦经常不顾我的立场在背后搞小动作,比如在我们就有关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和其他几个人事问题做出决定时就是如此。 他感到我看低了他,但他错了,我当时尊重他,直到今天仍然尊重他。 这样,叶利钦在信中严厉抨击政治局。他要求在我度假之后返回时与他见面,要与我讨论所有问题。我告诉他我们肯定能够见面,但是他需要等一段时间,因为我正在忙于准备我在十月革命七十周年大庆上的讲话。 但是,叶利钦等不及了,在10 月21 日中央全会讨论报告时,他挑起了一场争执。 中央全会批准了报告,提出了几点建议,会议就要结束了。主持会议的是利加乔夫,正要宣布结束辩论。剩下的事情只是投票。就在此时,我看到叶利钦举起手来。利加乔夫也看到了,于是请他发言。 叶利钦说他在政治局参加了对报告的讨论,他的建议也已经被采纳,他对报告表示支持。但是,他还没有机会说这些,他更愿意谈谈他对党的领导层的看法。(他的确挑了一个绝佳时间来说这个。) 每一个人都十分震惊地听到他说,他怀疑党的领导层正在逐步地树立起个人崇拜。他所说的是总书记,就是我本人。 他的发言十分怪异。他说由于没有得到支持,特别是没有得到利加乔夫的支持,他感到在政治局工作十分困难。因此,他请求免去他的政治局候补委员和莫斯科市党委第一书记的职务。 叶利钦的发言充满了桀骜不驯的口气,就像是最后通牒,引发了激烈的反应,但与他期望的反应不同。讨论随之展开,根本无法停下来,也没有理由停下来。发言中最常用的术语就是“受到伤害的自尊心”和“膨胀无度的野心”。 24 人在这场辩论中发言,有人要求将叶利钦开除出中央委员会。 我坐在我的位置上注视着叶利钦,尽力要弄明白他心里在想些什么。他的表情交织着恼怒、茫然和后悔的成分,包含了一种不稳定的精神状态具备的所有特性。那些发言者,包括昨天还赞扬他的人,现在却在无情地斥责他,我们就是擅长这一套。气氛变得十分热烈。 然后我说:“我们来听听叶利钦自己怎么说。请他讲讲对于中央委员发言的看法。” 会议厅里发出声音:“不需要那么做。一切都很清楚。” 但我坚持允许叶利钦讲话,指出我们正在建立党内民主,应当从中央委员会做起。 叶利钦走上讲台,开始讲一些不着边际的话,但他承认他做错了。 我扔给他一个“救生圈”,建议他收回关于辞职的请求。他极为紧张,但还是回答道:“不,我仍然请你解除我的职务。” 中央全会审议了叶利钦的讲话,建议政治局连同莫斯科市委共同解决党委第一书记的问题。 11 月3 日,就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叶利钦发给我一封短信,请求我给他继续工作的机会。顺便说一句,叶利钦出席了11 月7 日的游行,与其他领导人一起站在列宁墓上,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 11 月9 日,我突然得到消息,称莫斯科市委出事了。人们发现叶利钦倒在休息厅的血泊里,由叶夫根尼·恰佐夫院士率领的医疗队正在那里抢救。后来才弄清楚原来是叶利钦假装自杀,用一把剪刀割伤了自己。 医生说只是伤到了表皮,他没有生命危险。但叶利钦住进了医院。 我不得不立即召集政治局委员开会。我们决定按照我们在中央全会上做出的决定采取行动。过了一会儿,我打电话给叶利钦,告诉他我已经知道了发生的事情,将在他身体恢复后举行莫斯科市党委全会。全会于11 月12 日召开。 在那些天的一次谈话中,叶利钦问我他是否能够退休并拿到退休金。最后,我们决定保留他的中央委员职务,甚至还任命他担任苏联国家建设和住房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正部级)。 后来,许多人好几次责备我没有把事情做绝。“你要是把他赶出中央委员会,再发配到外省的某个偏远的地方去就好了。假如你觉得过意不去,就任命他去某个橡胶共和国当大使,事情就会了结了。”人们这样说。我还不止一次听到人们说:“承认吧,这是你犯下的弥天大错!” 我没有这样的想法。罢人官职不是我的性格,这与我在党内大力提倡的精神和态度相抵触。我不憎恨他,也不想复仇。甚至在他开始用下流的语言指责我时,我也没有让自己卷入让人颜面尽失的争吵之中。 那么,最终的结果如何?!是的,我想无论如何我是犯下了错误。回过头来看这件事的时候,我想引用我最近与米哈伊尔·波尔托拉宁的一段谈话,他与叶利钦关系密切。波尔托拉宁说,叶利钦的计划是他在中央全会上的发言将是一枚炸弹,许多与会者会支持他。但他打错了算盘。 叶利钦在担任国家建设委员会负责人的时期并没有干什么实事。但随着改革面临的困难增加以及人们对于改革结果的不满增多,叶利钦诉诸激进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能力派上了用场。这使他得以驾驭这股潮流重返政坛,其余皆成为历史。 戈尔巴乔夫的☆新自传《孤独相伴:戈尔巴乔夫回忆录》有八大看点: 看点一: 戈尔巴乔夫首次回到人生的起点,梳理动荡的传奇人生。高加索北部山区的农民之子,在动荡战火中度过童年。爷爷被流放、外公险被处以死刑,全村险遭德国军队屠杀。 看点二: 戈尔巴乔夫爆料从共青团火箭式崛起的政治生涯。在前苏联的政治生态中,他如何成为苏联☆年轻的总书记? 看点三: 揭秘戈尔巴乔夫政治登顶的秘诀。耀眼的经济成就和良好的人脉关系是戈尔巴乔夫成功的经验。作为边疆区☆年轻的di一书记,他的经济政绩令人刮目相看。戈尔巴乔夫的自传详述了他在苏联体制内指导经济工作的挫折与成就。 看点四: du家揭秘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源起与历程、阿富汗战争的黑洞、高层政坛的微妙诡谲。与里根共同结束冷战,开启苏联的民主化改革。重重阻力下,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从哪里开始又怎样结束? 看点五: 澄清对戈尔巴乔夫民主改革的关键误解。戈尔巴乔夫直面骂名,揭开“新思维”、“民主化”改革失败的内幕,陈述挽救苏联的☆后努力,背后的真相令人震惊。 看点六: 详述与苏联历代领导人的交往和恩怨。戈尔巴乔夫回顾与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叶利钦、普京等政治人物的交往,恩怨是非已成往事,留给世人评判。 看点七: 深情回顾与夫人赖莎的真挚爱情。高贵、智慧、坚强的苏联di一夫人赖莎被誉为拥有超过南希?里根的魅力。戈尔巴乔夫深情回顾与赖莎的相恋、相守,展现一段令人钦羡的爱情。 看点八: 首次公开大量珍贵历史照片及家庭合影。收入与里根的历史性握手、家族成员的珍贵合影等五十余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