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文汇
原售价: 69.90
折扣价: 45.40
折扣购买: 消费主义如何操控我们 赠思维导读
ISBN: 9787549643493
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1925—2017) 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思想家,被誉为“当今用英文写作的zui伟大社会学家”“后现代性预言家”。 出生于波兰,曾任华沙大学社会系教授、英国利兹大学终身教授。 鲍曼用文字译写世界,一生撰有50多部著作。广为人知的中译著作包括《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社会学之思》《现代性与大屠杀》等。 【译者简介】 李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哈佛大学、牛津大学访问学者。 在社会学理论、文化社会学、历史社会学方面完成译著30部,1500余万字。代表译作有《社会学的想象力》《置身时代的社会理论》《教育思想的演进》《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等。
第一章 消费主义与消费(选摘) 消费者社会的前提是承诺满足人类的欲望,其程度是过去其他任何社会所无法达到的,甚至做梦也无法达到。尽管如此,只有在欲望尚未得到满足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只有当客户还不“完全满意”的时候,也就是说,只有当那些激发和启动寻求满足感、促进消费主义实验的欲望,还没有被认为得到真正而充分的满足的时候,有关满足的承诺才能保持诱惑力。 容易满足的“传统劳动者”—— 他们不会同意工作超过允许习惯性生活方式继续下去所必需的程度—— 是方兴未艾的“生产者社会”的噩梦,无独有 偶,“传统消费者”受着昨日熟悉的需求引导,乐得闭上双眼,堵上双耳,抗御商品市场的奉承与诱饵,以便能遵循旧有的惯例,抱守自己的习惯,这将会敲响消费者社会、消费工业和消费市场的丧钟。梦想的阈限低,容易获得足够的物品来达到这个阈限,相信对于“真正的”需求和“切合实际的”欲望,存在客观的界限,难以或不可能协商妥协:这些都是消费导向型经济面临的极其可怕的不利因素,因此应该推动人们忘记这些。欲望的无法满足,以及不可动摇、不断更新、反复强化的信念,相信一次接一次满足欲望的尝试都完全或部分归于失败,留下大量有待满足的欲望,可以比之前做得更好,这些才是消费目标型经济的真正飞轮。 消费社会只要设法使其成员的不满足(因此,用它自己的话来说,他们的不快乐)持久存在,它就会蓬勃发展。而达到这种效果的明确方法,就是在消费品被炒作进入消费者欲望的世界后不久,又对其进行诋毁和贬值。但是,另有一种方式能做同样事情,并且更加有效,却仍处于半遮半掩的状态,除了富有洞察力的调查记者之外,它很少被带到聚光灯下,也就是说,通过满足每一点需求/欲望/需要来达到效果,但其方式是使消费者不得不产生新的需求/欲望/需要。一开始是为了满足某项需求而展开的一次努力,最终必然是一种强迫或成瘾。只要在商店里,而且只在商店里,寻求解决问题、缓解痛苦和焦虑,这样的冲动仍然是行为的一个方面,不仅被允许,而且被热切地鼓励,凝缩成一种习惯或策略,没有明显的替代选择,只要还是这样,就会出现上述演变。 承诺和交付之间的巨大差距既不是功能失调的迹象,也不是疏忽的副作用或误算的结果。在大众信仰和消费者生活现实之间,是盛行虚伪的领域,这是消费者社会功能正? ◆ 消费主义就是创造你根本不需要的东西,然后让你渴望得到它。 ◆ 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作者齐格蒙特鲍曼关于消费主义话题的集大成之作 ◆ 学界、媒体、读者齐盛赞“对消费主义zui清晰、zui直接的分析” ◆ 为什么总是忍不住买买买?为什么越消费只会越空虚和孤独?消费主义如何将人驯化成社畜和新穷人?如何避免被消费主义洗脑? ◆ 消费主义是一种过剩、浪费和充满欺骗的经济学。它寄希望于消费者的非理性,唤起消费主义情绪,而不是培养理智。 ◆ 消费主义将幸福与欲望的不断增多和增强相挂钩。每一次消费之后产生的不是满足,而是更多的消费欲望。 ◆ 消费主义将使我们越来越孤独,因为在消费活动中不会出现任何持久的纽带。 ◆ 页页有金句,句句醍醐灌顶,随便读一句都能对消费主义免疫! ◆ 精装典藏版,鲍曼作品权威译者、北大社会学教授李康翻译! ◆ 随书附赠全书思维导图 ◆ 翻开本书,立即获得抵制消费主义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