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49.90
折扣价: 29.44
折扣购买: 攻心为上赵匡胤
ISBN: 9787559454751
苏城育,历史作家,前媒体人,毕业于北京大学。 苏城育读《宋史》,发现宋太祖赵匡胤不仅是宋朝的开国皇帝,更是一位无与伦比的心理战大师:无论是陈桥兵变,还是杯酒释兵权,背后都隐藏着他对人性的洞察和利用。为找出赵匡胤“攻心”的秘诀,他研究《五代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等相关典籍,最终著成这部《攻心为上赵匡胤》。 另著有畅销书《韩信:越强大的人,越懂得忍耐》。
攻心为上赵匡胤: 攻心为上,谈笑间杯酒释兵权 建国之初,有一回赵匡胤与群臣宴饮,酒过三巡,似醉非醉的皇帝抬手指向一员武将:“你,出来。” 那武将惶然起身,低头不敢直视皇帝。 “卿昔日在复州,朕前往投奔,为何不接纳?”赵匡胤眯着眼,似笑非笑。 赵匡胤年轻时外出游历,前去投奔复州防御使王彦超,王大人拿十贯钱就将他给打发了。世事难料,当年那个落魄的年轻人,如今贵为九五之尊。王彦超心里打鼓:此刻旧事重提,莫不是要秋后算账? 他急中生智,疾步走下大殿台阶,顿首跪拜:“一勺浅水,如何令神龙栖息?当年陛下未留滞复州小郡,而今君临天下,皆天意也。” 赵匡胤爽然大笑,令王彦超平身,没有再逼问什么。 王彦超大概以为终究难逃处罚,第二天主动奉表请罪。赵匡胤派遣中使宦官前往他的住处,宽慰惶恐不安的王彦超。 后来,他照例入朝觐谒,君臣面对面时才发现,赵匡胤根本没有把那些陈年旧事放在心上。后来,王彦超历任永兴军节度使、凤翔节度使兼中书令,不仅未受责难,反而被委以重任。王老爷子一直活到了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享年七十三岁。 当年得罪赵匡胤的,可不止王彦超一位。 赵匡胤有一天心血来潮,在便殿召见武将董遵诲。 董遵诲一入大殿,没等皇帝发话,便匍匐跪地:“罪臣该死,死不足惜,请陛下赐罪!” 赵匡胤道:“岁月如梭,董卿可还记得昔日城楼紫云、黑蛇龙化之梦?” 董遵诲哪能不记得。当年赵匡胤离开复州之后,投奔随州刺史董宗本,其子董遵诲时时挑衅,逼得赵匡胤只能离开随州。董遵诲曾对赵匡胤说道:“我经常看到城楼上空,紫云弥漫如同车盖。又梦见自己登上高台,遇见一条黑蛇,长百尺有余,俄而化作神龙,伴随电闪雷鸣,往东北飞去。不知奇观怪梦何意?”那时,赵匡胤笑而不语,没有理会。 此刻,二人再次相遇,身份已然是天差地别。 赵匡胤往事重提,董遵诲急汗如雨,慌忙回道:“紫云压城、黑蛇化龙,乃天子降临之兆。臣当时年少无知,有眼不识泰山,竟不识得天子就在眼前,惭愧惶恐……” 后来,董遵诲部下有军卒敲登闻鼓,状告董遵诲不法之事十余件,赵匡胤没有追究。董遵诲听说了,越发惊惧不安。 赵匡胤对他直言道:“圣朝方立,朕正赦免群臣罪过,赏赐百官功绩,岂会念旧恶不放?这也未免太看轻朕!你大可安心,卿乃将帅之才,朕还打算委以重任呢。” 董遵诲再次叩拜,感激流涕。 “汝母安在?”赵匡胤突然问。 “母氏在幽州,罹经战乱,两地分隔许久。” “哦……”赵匡胤若有所思,没有再说什么。 后来,董遵诲外调离京。某一日,离散多年的老母亲竟然回来了,他惊讶得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董母道:“多亏了圣德天子皇恩浩荡。” 那时候,幽州被契丹人占领,赵匡胤暗中派人前往边境,贿赂边民,想办法把董母接回来,安然无恙地送归儿子身边。 董遵诲既诧异又感激,费心挑选一匹汗血宝马送往京城,委托在京的表弟刘综敬献天子。 赵匡胤也很欣喜,脱下身上穿的真珠盘龙衣,交给刘综:“替朕赐予董将军。” “这……”刘综拜谢推辞道,“遵诲乃人臣也,岂敢当此!” “无妨。朕正要将一方军务委任于他,传朕的话,让他无须避嫌顾虑,替朕尽心竭力守卫边疆便好。一件常衣而已,朕赐的,穿上便是!”乾德六年(968年),董遵诲被任命为通远军使,负责西北边境防务。到任后,他召集各族酋长,晓谕朝廷威德,平定边关骚乱,把军政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赵匡胤嘉奖其卓越功劳,拜罗州刺史。董遵诲在通远军边境十四年,安抚一方,西夏人对他心悦诚服。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两朝,西北边境大体上安然无事,董遵诲总算没有辜负赵匡胤的宽容恩遇。 赵匡胤驭将有道,不念旧恶,胸襟广阔,能容人过,除非犯下了贪赃枉法、谋逆叛乱这样的大罪,一般不以重刑处罚功臣武将。 然而,对于手握兵权的武将,仅有优容亲善这一招远远不够。 “自唐代镇兵拥立留后,积习相沿,直至五代,造成国擅于将、将擅于兵的局面。”(钱穆《国史大纲》) 不受控的武将,堪称五代一大乱源。君王控制不了将帅,将帅控制不了手下的兵。骄兵悍将甚至能够左右皇帝的废立,郭威和赵匡胤都是在军队拥立下登临大位。后汉大将郭威,推翻后汉建立后周;后周大将赵匡胤有样学样,推翻后周建立大宋。赵匡胤绝不希望这样的剧情重演,大宋王朝想要国祚绵长,必须从根子上解决武将擅权问题。 事情的复杂性在于,那些功勋卓著、位高权重的武将们,可都是跟着他出生入死打天下的老伙计,在陈桥兵变中从龙有功。赵匡胤对他们既要优赏恩遇,又要收权抑制,两项目标之间存在显而易见的矛盾冲突。鱼和熊掌,如何兼得? 赵普数次向赵匡胤进言,建议撤掉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在禁军中的职位,授予其他官职。 赵匡胤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直接回绝。赵普很有耐心,一有机会就见缝插针,旧事重提,赵匡胤终于忍无可忍,索性把话挑明: “石、王诸将,追随朕多年,忠心耿耿,必定不会叛朕,卿究竟在担忧什么?” “臣并不担忧他们背叛陛下。只是臣仔细观察石、王等人,皆非统帅之才,恐怕不能制服部下。军中若有图谋不轨者,到时他们怕是身不由己,难以控制局面。” 赵普说得含蓄,点到为止。兵士拥逼主将上位的场景,不是刚刚在陈桥驿站发生过么?赵匡胤默然,若有所悟。 最终,他下定决心彻底解决武将擅权问题,一场千古闻名的宴会拉开帷幕。 宴会发生在建隆二年(961年)七月的汴京皇宫。盛宴的主人自然是大宋皇帝,宴请对象全都是禁军高级武将,包括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张令铎等人。 酒酣耳热、气氛欢畅之际,赵匡胤以目示意,屏退左右。大殿之内,没有外人,赵匡胤一脸诚恳地对弟兄们说:“我非尔曹之力,不得登此大位。每每感念诸卿恩德,无有穷尽。” “陛下有这份心,我辈为陛下肝胆涂地,赴死亦心甘情愿!” 赵匡胤话锋一转:“诸卿有所不知,天子也有他的难处,还不如当个节度使快乐!自从登基以来,我没有一天能睡个安稳觉啊!” 诸将不明其意,皆问何故。 赵匡胤半醉半醒,看似漫不经心地说道:“缘由也不难知晓,我坐在这个位置上,谁不想取而代之?” “陛下何出此言?今天命已定,谁敢复有异心?” “不然。弟兄们虽无异心,朕也信得过,但难保麾下兵将没有图谋富贵之徒,一旦黄袍加在你们身上,到时候即使不愿意就范,诸位恐怕也身不由己喽!” 诸将大惊失色,纷纷起身,顿首道:“臣等愚钝,未能考虑到这一点。唯愿陛下哀矜垂怜,指示臣等一条生路。” “都起来吧。人生如白驹之过隙,但求富贵而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后代不再贫苦,便是圆满。既所求如此,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外出镇守大藩,购置良田好宅,为子孙立下永不可动之产业。平日里,多置歌儿舞女,日日饮酒畅怀,以终天年,岂不美哉?到那时,朕与尔曹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陛下顾念臣等至此,真令臣等白骨生肉、死而复活啊!”诸将拜谢再叩首。 第二天,参加此次宴会的诸位将领,全都不约而同地称病不朝,同时上表请求卸去军职。 赵匡胤顺水推舟,对禁军人事安排进行重要调整。 ◆所有的谋略,本质都是对人心的洞察! ◆杯酒释兵权,就是一场环环相扣的攻心战! ◆回忆旧时战友情,解除功臣的防备心。 ◆提出被夺权的担忧,激起功臣的恐惧心; ◆用富贵交换兵权,满足功臣的贪婪心; ◆蕞终,赵匡胤在谈笑间轻松收回武将的兵权。 ◆翻开本书,领略宋太祖赵匡胤如何用心理战建立三百年大宋王朝! ◆《韩信:越强大的人,越懂得忍耐》作者苏城育最新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