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慢病找上你

别让慢病找上你
作者: 斯蒂芬·科佩基
出版社: 浙江科技
原售价: 79.90
折扣价: 52.00
折扣购买: 别让慢病找上你
ISBN: 9787573915832

作者简介

"[美]斯蒂芬·科佩基(Stephen Kopeck,M.D.) 医学博士,世界排名第一的医院——妙佑医疗国际(梅奥诊所)的心血管专家,致力于心血管疾病预防和风险因素管理工作,目前担任妙佑医疗国际他汀类药物不耐受诊所主任。 一直活跃于临床研究和教育领域,是全球心血管疾病预防领域享有盛誉的演讲者,曾任美国预防心脏病学会主席、运动和体育科学亚洲委员会顾问以及全球社区健康基金的国际顾问。他还在妙佑医疗国际医学院和科学学院担任医学教授,并因教学卓越获得了众多奖项。 因为两次患癌的人生经历,他开始对预防心脏病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身为三个孩子的父亲,他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才能尽到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凭借在医学院学到的知识,他掌握了延长生命和保持健康的关键步骤,并且凭借个人经验,写下了这本书,帮助人们远离慢性疾病,保持健康、高质量的生命状态。"

内容简介

\"01 什么在威胁我们的生命 从统计数据来看,心脏病是人类大敌。在许多情况下,癌症幸存者最终更可能死于心脏病而非癌症。那种主要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因素所引起的、损害心脏和血管的疾病,以相当大的优势占据死因榜首。 生命终将随着时光流逝而逐渐凋零,但未老先衰、英年早逝完全可以避免。 理查德·多尔(Richard Doll)爵士 英国流行病学研究先驱 我一直觉得自己会像父亲那样,成为一名心脏病医生。我曾经做过这样的计划:某一天,回到家乡圣安东尼奥市,加入父亲的诊所,和他一起工作,一起为改善我儿时生活过的社区的居民健康状况而努力。当然,这只是过去的计划,因为人往往会被生活裹挟,走上不同的道路,看到其他的可能性,并被带去新的地方。 两次患癌经历 20 世纪 80 年代初,我 20 多岁,正值青春年华,意气风发,感觉一切都尽在掌握之中。在休斯敦市得克萨斯大学医学院的第四年,我准备游历美国,在不同的医疗机构各待上一个月。这是美国医学院毕业生的常见做法。通过游历,我将决定自己最终在哪里接受培训。在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市的妙佑医疗国际,我度过了令人大开眼界的一个月。之后,我又去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到达洛杉矶的几天后,我发现自己的睾丸上出现了一些肿块。这些肿块比较硬,没有痛感,但这正是恶性肿瘤的危险信号。活检证实,我得了一种叫作“精原细胞瘤”的睾丸癌。睾丸癌是造成年轻男性早逝的5大病因之一。幸运的是,我的癌症没有扩散,这大大增加了生存的机会。 回到休斯敦,我在安德森癌症中心接受了为期6周的放疗。正如每个癌症患者会告诉你的那样,接受放疗的几周感觉就像是几个月。我的6周的确像 6 个月一样漫长难熬。放疗伴随着副作用,我每天昏睡 16 小时,几乎昼夜不分,时间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过去了。 还好我当时正年轻,只是把这件事视为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坎坷,并不认为它会长时间对自己产生较大的影响。我准备把这一切抛诸脑后,继续在医学生涯中锐意进取。 我的主治医生一度认为,患癌的经历会改变我的职业道路,甚至会让我转入癌症治疗领域。但我暗自思忖,觉得这不可能改变自己成为心脏病医生的既定目标。最终,我在妙佑医疗国际接受了 3 年的内科培训,并在那里完成了实习。我患癌之前能在妙佑医疗国际培训一个月是幸运的。如果时间推后一个月,一切都会不一样了。妙佑医疗国际的医疗团队齐心协力、竭尽所能地帮助病患,这一点鲜有机构可以与之相比。我在患癌后接受治疗期间,更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在培训期间,我和琳达结婚,生下了我们的第一个孩子埃米莉。培训结束后,我们一家去了得克萨斯州。是时候实现与父亲一起工作的梦想了。但是,妙佑医疗国际一直吸引着我。在父亲的诊所工作了两年后,我又回到了那里,成了一名心脏病专家,并与琳达和 3 个孩子过起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39 岁那年,我的睾丸处又出现了一个肿块,检查结果显示还是睾丸癌。但这一次结果更糟,是胚胎癌。这种癌更具侵袭性,已经扩散到了我的肺部(见图 1-1)和身体的其他部位。治疗更加痛苦,不仅需要 6 个月的化疗,而且需要通过手术切除所有残留的癌变组织。 治疗结束后,我又痊愈了。这时我意识到几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我已在 40 岁之前得过两次癌症;我有癌症家族史;我还有妻子和3个年幼的孩子;我得好好活下去;我要尽我所能防止第三次患癌。 癌症幸存者都会或多或少地担心癌症复发,甚至认为自己或许终将死于癌症。这些想法都是可以理解的,我最初也有类似的想法。 但作为一名心脏病专家,当看到全球越来越多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时,我意识到,心脏病也是人类大敌。我还注意到另一个严峻的事实:在许多情况下,癌症幸存者最终更有可能死于心脏病。 头号杀手:心脏病 如今,心脏病是全球第一大夺命元凶,全球近 1/3 的病患死于心脏病。但以前的情况却大不相同。 一个多世纪前,人类最大的健康威胁来自传染病。这类疾病通常通过被污染的水、空气或不良的卫生环境进行人际传播。以美国为例,20 世纪初,美国的主要致死疾病是流感、肺炎、结核病(也被称为“肺痨”)和消化道感染疾病。当时还没有疫苗,卫生条件也普遍较差,人们对如何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也知之甚少,那些潜在的致命疾病从而大肆传播。1900 年,心脏病是美国十大致死疾病之一,但当时的心脏病主要是由感染或瓣膜问题引起的。 图 1-2 反映了 20 世纪美国人死亡原因的变化情况。尽管美国人口急速增长,但流感和肺炎已不再是头号杀手。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导致的心脏病以绝对优势占据了榜首。相比于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给人类生命造成了更大的威胁。 迈入长寿社会 那么,这些年来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上述变化呢?图 1-3 显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随着生活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变化,使人类保持健康或导致人类患病的因素在不断演变。 20 世纪,随着医学不断进步,疫苗接种的普及、抗生素的应用、公共卫生系统的健全和健康教育的完善等因素共同减少了传染病对人类的影响。但与此同时,一些新的现象出现了,如吸烟和驾车的人正在不断增多,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人死于肺癌和车祸。 医疗技术和检测水平也在不断进步,这有助于更有效地治疗现有疾病,并发现未知的疾病。此外,制造业和工业的进步也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并最终影响了我们的健康。例如,大多数人通常不会选择步行去商店,而选择驾车前往。许多人大部分时间都坐在电脑前伏案工作,而不会从事体力劳动。还有一些人不得不改变睡眠和饮食的模式,以便在夜间工作。 过去,我们的祖先依靠采集植物和狩猎为生。随着农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我们获取食物变得更加容易。因此,人类的饮食结构相应地发生了改变,这包括我们食用了更多的乳制品、谷物、精制糖、精炼植物油、盐、肉类等。 虽然现代加工食品方便实惠,但天然的未加工食品能让我们更健康。1970 年,人类食用的糖中只有 0.2% 来自高果糖玉米糖浆。但到了2000 年,在人们饮食的糖消耗量中,这种经过加工的甜味剂占到了大约1/3。脂肪的食用情况也是如此。在 20 世纪,制造业的发展致使人们对植物油、起酥油和人造黄油的消耗量分别增加了 130%、136% 和 410%。 我们正身处一个繁荣且长寿的社会,但不幸的是,虽然科技日新月异,但我们身体的生理机能没有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污染严重、压力过大、缺乏运动、睡眠不足、过量食用加工食品等造成了人类诸多健康问题,而这些问题导致的慢性疾病逐渐成为主要死亡原因。 此外,心脏病、癌症、肺病、老年痴呆等疾病往往从中年时期就开始发病,这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而且还意味着患者受这些慢性疾病困扰的时间变得更长。慢性疾病会降低患者的工作能力,削弱其独立性和社交能力,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换句话说,如果有人得了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不仅寿命会缩短,生活质量也会显著降低。\" "科学、简单、有效:任职于世界排名第一的医院——妙佑医疗国际(梅奥诊所)的心血管专家斯蒂芬·科佩基博士在书中给出的健康建议和操作方法无需耗费巨大的精力和金钱,就可以帮助人们改善身体状况,预防疾病,并在整个生命中保持健康和活力。 医生与患者的双重视角,有深度、有温度地解读慢性疾病。妙佑医疗国际(梅奥诊所)的心血管专家斯蒂芬·科佩基博士用自己临床的从医历程和两次患癌的经历练就了一本慢病预防手册,他分别从医生和患者的双重视角探讨了“如何救治痛苦、延长有质量的生命”这个议题。他不仅切实有效地帮助我们最大限度地呵护自己的身体,还用自己两次抗癌的历程告诉我们:医学从来不是冷冰冰的应用,而是深奥的人文关怀。 6大生活习惯的实操指南,帮助你定制个性化的健康计划,建立更强韧的身体屏障,收获百岁健康人生。这是任职于世界排名第一医院、两度患癌的心血管专家写给所有人(适合18~80岁的全年龄段人士)的健康生活指南。科佩基博士不仅列出了6大健康的普适原则,以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整体健康,同时也附上健康自测工具箱中的各式量表(见附录)鼓励人们定制适合自身的个性化方案,激励人们掌控自己的健康,拥抱积极的变化,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重磅专家导读推荐,一众大咖集体盛赞! 云南白药集团CEO董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北京大学肿瘤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兴重磅推荐;美国德克萨斯心脏研究所博士后,北京和睦家医院运动心血管专家钟幼民、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跑过130多场马拉松的畅销书作者田同生真诚导读! 湛庐文化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