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老照片温情系列

我的父亲/老照片温情系列
作者: 编者:老照片编辑部
出版社: 山东画报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5.10
折扣购买: 我的父亲/老照片温情系列
ISBN: 978754742735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回忆父亲朱培德 我的父亲朱培德(1889—1937),字益之,原属 滇军,后率部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广东革命政府,1925 年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后 历任江西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参谋总长、 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等职,1935年被国民政府授予 最高军衔,成为五位陆军一级上将之一(其他四位是 何应钦、张学良、阎锡山、冯玉祥)。他曾致力于对 日作战的准备工作,却于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五个 月辞世。当时我十六岁,对他的许多事情已有很深的 记忆。 父亲身材中等,但却给人“魁梧”的印象。平时 不轻易发怒,偶有怒意时,即使不扬声也使人感到“ 雷霆万钧”之威。他不喜欢官场的习俗。初到南京参 谋本部时,他发现每次进出大门,总有卫兵列队迎送 ,还有军乐队在大门内演奏。几天后,他就下令取消 了此类仪式。再如,他乘火车出行,常有政府官员去 火车站迎送。父亲在国府会议上力倡简仪,这些旧俗 遂被革除。 父亲的阅读范围很广,从中国史、诗、散文到有 关欧、日、美近代政治、社会、民情的资料,皆有涉 猎。他读书时,身边带着两本小手册,一本录下较重 要的内容或心得,另一本选录有意义的字句。周末我 从学校回家时(当时我住读于金陵中学),他常向我 讲解读书心得或特别欣赏的词句。商务印书馆发行“ 四库全书”选集时,父亲买了一套精装本,藏在三个 特制的大书柜内,说等打完“大战”后退休回家从头 读起。可惜,父亲所有藏书、笔记均在1937年日军攻 占南京时与住房同被焚毁。 父亲晚年开始对宗教发生兴趣。他带兵征战十几 年,见每次战后,都有许多青年遭受伤亡的痛苦,总 觉得自己负有直接或间接的责任,导致他试图从宗教 中寻求解脱。曾跟随他多年的参谋长黄实亦因此成为 虔诚的佛教徒。经黄的介绍,父亲开始对佛教发生兴 趣。起初自己选读经书,也曾去南京近郊佛寺与较知 名的住持高僧研讨几段经文。1935年,父亲在家中阁 楼特设小间,作为他研究佛理的“静室”。他曾几次 对我讲授佛教理论及佛教在印度及中国发展的史迹, 等等。 父亲平时居家平易俭朴,但在外交场合,非常注 意中华大国的庄严和体面。为此,他特请一位曾留学 剑桥大学的先生来鼓楼家中教习英语,讲授欧洲文化 、历史、礼仪,母亲有时也在旁同学英文。1936年, 父亲为翌年准备代表中国出席英皇加冕大典,特制了 一套陆军一级上将的大礼服和几套西服,研习宴席上 的礼节,并与母亲同习交际舞。 在日常生活方面,他教导我们生活要俭朴,居家 要勤俭。衣服有破洞时,补好再穿,但要干净;不滥 用纸张,须用两面写;每餐要想到农人种植辛苦。“ 一粒米,一滴汗”,碗内不能剩饭。他要求我们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