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人民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16.92
折扣购买: 季羡林(散文精读)/且读
ISBN: 9787213092770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语言学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散文家,被称为“学界泰斗”。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翌年作为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归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曾任北大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我写我 我写我,真是一个绝妙的题目,但是,我的文章却不 一定妙,甚至很不妙。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我”,二者亲密无间,因为实际 上是一个东西。按理说,人对自己的“我”应该是十分了 解的;然而,事实上却不尽然。依我看,大部分人是不了 解自己的,都是自视过高的。这在人类历史上竟成了一个 哲学上的大问题。否则古希腊哲人发出狮子吼:“要认识 你自己!”岂不成了一句空话吗? 我认为,我是认识自己的,换句话说,是有点自知之 明的。我经常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剖析自己。然而结果并 不美妙,我剖析得有点过了头,我的自知之明过了头,有 时候真感到自己一无是处。 这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拿写文章做一个例子。专就学术文章而言,我并不认 为“文章是自己的好”。我真正满意的学术论文并不多。 反而别人的学术文章,包括一些青年后辈的文章在内,我 觉得是好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心情呢?我还没得到答案。 再谈文学作品。在中学时候,虽然小伙伴们曾赠我一 个“诗人”的绰号,实际上我没有认真写过诗。至于散文 ,则是写的,而且已经写了六十多年。加起来也有七八十 万字了。然而自己真正满意的也屈指可数。在另一方面, 别人的散文就真正觉得好的也十分有限。这又是什么原因 呢?我也还没得到答案。 在品行的好坏方面,我有自己的看法。什么叫好?什么 又叫坏?我不通伦理学,没有深邃的理论,我只能讲几句大 白话。我认为,只替自己着想,只考虑个人利益,就是坏 。反之能替别人着想,考虑别人的利益,就是好。为自己 着想和为别人着想,后者能超过一半,他就是好人。低于 一半,则是不好的人;低得过多,则是坏人。 拿这个尺度来衡量一下自己,我只能承认自己是一个 好人。我尽管有不少的私心杂念,但是总起来看,我考虑 别人的利益还是多于一半的。至于说真话与说谎,这当然 也是衡量品行的一个标准。我说过不少谎话,因为非此则 不能生存。但是我还是敢于讲真话的。我的真话总是大大 地超过谎话。因此我是一个好人。 我这样一个自命为好人的人,生活情趣怎样呢?我是一 个感情充沛的人,也是兴趣不老少的人。然而事实上生活 了八十年以后,到头来自己都感到自己枯燥乏味,干干巴 巴,好像一棵枯树,只有树干和树枝,而没有一朵鲜花, 一片绿叶。自己搞的所谓学问,别人称之为“天书”。自 己写的一些专门的学术著作,别人视之为神秘。年届耄耋 ,过去也曾有过一些幻想,想在生活方面改弦更张,减少 一点枯燥,增添一点滋润,在枯枝粗干上开出一点鲜花, 长上一点绿叶;然而直到今天,仍然是忙忙碌碌,有时候 整天连轴转,“为他人作嫁衣裳”,而且退休无日,路穷 有期,可叹亦复可笑! 我这一生,同别人差不多,阳关大道,独木小桥,都 走过跨过。坎坎坷坷,弯弯曲曲,一路走了过来。我不能 不承认,我运气不错,所得到的成功,所获得的虚名,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