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且严谨:概念框架如何指导研究

理性且严谨:概念框架如何指导研究
作者: (美)莎伦·M.拉维奇//马修·里根|译者:张志佑//陶梦然
出版社: 世图出版公司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34.00
折扣购买: 理性且严谨:概念框架如何指导研究
ISBN: 9787523211052

作者简介

[美]莎伦·M. 拉维奇(Sharon M. Ravitch)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文化和社会学方向博士,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荣获印度政府颁发的2016—2017年度全球首创学术网络学者奖,以及2017—2018年度“国家高等教育使命”(RUSA)学者奖。主要关注质性研究、教育学、文化人类学、人类发展等领域,著有《质性研究:搭建概念、理论、方法论之桥》(Qualitative Research: Bridging the Conceptual, Theoretical,and Methodological)、《学校咨询原理:多样化与多元文化主义》(School Counseling Principles: Diversity and Multiculturalism)等。 [美]马修·里根(Matthew Riggan)宾夕法尼亚大学高级研究员,教育学博士,联合创办工坊学校(Workshop School),并在这所学校的非营利分支机构中担任执行理事,同时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研究生院任教,讲授质性和混合方法并指导博士生,此前为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政策研究联合会高级研究员。

内容简介

多年来,我们在指导研究生的工作中,看到许多人为了提出理由和目标支持研究主题和方法而苦苦挣扎。一些学生来找我们,因为他们自己确信完全成形的研究问题和研究设计被认为还缺乏一个“理论框架”,这个意见通常由他们的学位论文委员会主席告知,有效地使他们回到图书馆去寻找理论框架。而另一些人收到的是一个模糊的建议,即他们的论文需要“更多的文献综述”,这相当于告诉一个烹饪专业的学生他们的汤需要“更多的配料”。还有一些人用精致的流程图呈现“概念框架”,但其与他们对文献或研究方法的讨论脱节。这些场景显示的共同问题是,学生针对主题的阅读、对哪些研究问题重要以及为什么重要的看法,与他们探索这些问题的策略之间出现了脱节。这一系列的脱节经常会使学生和给他们建议的人感到沮丧。由此常常出现我们最初描述的那些研究状况虽然努力了,但在关键方面的概念化做得不够。这一概念缺陷对研究设计质量的影响(以及对由此产生的实证工作本身的影响)怎么高估都不为过。 本书把概念框架作为一种机制(过程和结果)提了出来,用于解决大部分如上所述的困惑和缺乏连贯性的问题。我们将概念框架定义为一种论证,即关于要研究的主题具有重要性,以及使用的研究方法恰当而严谨的论证(更全面的定义见第一章)。从这个意义上说,概念框架是实证研究的指南和压舱石,它将具体的问题和探索问题的策略置于一个已知的范围更广的特定主题或问题内。概念框架允许研究者就我们如何探索迄今未被探索的主题,或在新的背景下探索旧问题,进行合乎逻辑、合乎情理的选择。它使我们的研究问题与这些选择相匹配,进而使我们的分析工具和方法与我们的问题保持一致。它还为我们收集、分析、描述和解释资料的方式提供指导。本书试图使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这些概念,以及开发和定义概念框架的过程。 概念框架(或概念框架的各个方面,如文献综述或理论框架)常作为学术工作的一个要求呈现给学生,但对它们为什么很重要的解释却很少,而关于它们在实证研究的开发和实施中直接的、不断改进的作用的指导则更少。结果,许多学生最终引用了与他们的资料收集或分析无关的理论,或者向读者展示了“流水账”式的文献综述。他们对关于某一特定主题所写的所有内容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但没有认识到了解文献的重要性,也没有认识到这些文献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 本书旨在帮助学生和其他研究者理解概念框架在组织和指导实证研究中的功能性、综合性的作用。我们将概念框架的开发视为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研究者可以确定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问题和研究路线,制订恰当的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监督和思索他们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因此,本书的读者将学习如何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观察,现有的知识(理论、方法和实证研究)来提出更好的问题,为探索这些问题制订有力和合理的策略,并解释其研究结果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本书从目前学生论文写作遇到的常见问题入手,如不知道自己想研究什么,不清楚自己的研究是否重要;研究问题与研究主题不一致,论证结果与研究问题不相关,分析方法以及收集资料的方法无法解决研究问题,削足适履地使他们的资料符合某一个理论,“流水账”式的文献综述等等,指导学生提升论文的质量,撰写一篇优秀的学位论文、期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调查报告等。 ☆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对一个研究项目进行总体论证,即论证一个主题为什么值得研究,以及应该怎样研究。 可以确定研究主题,关注未被探索过的新问题,或者分析新背景中的旧问题,并说明为什么这个主题是重要的。 总体论证和布局研究设计、收集资料、分析论证,高效开展研究工作。 ☆两位作者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授和研究员,在指导各阶段学生完成研究任务方面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审阅过的很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期刊论文和书籍手稿,本书是总结了学生们遇到的各种问题后的经验之作。 ☆详细研究六个具体的社会研究实例,并配以作者本人对研究过程的思考,展示了概念框架如何具体地指导研究设计、资料收集、分析和论文撰写。其中包括知名心理学家杰拉·达克沃思的代表性研究(其《坚毅》一书受到了奥巴马等人的推荐)、社会发展理论的提出者弗雷德里克·埃里克森的作品、2018年获得了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终身杰出贡献奖玛格丽特·比尔·斯潘塞的作品,这个奖项可以比肩“诺贝尔心理学奖”等。 ☆美亚评分4.6,读者反响热烈、好评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