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20.70
折扣购买: 分寸拿捏的要领(中国式管理精华版)
ISBN: 9787550242739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之父,当今中国极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与国学大师。首倡中国式管理,名动政、商、学界,享誉海内外。央视《百家讲坛》最受欢迎的主讲人之一,《对话》栏目特邀嘉宾,台湾交通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台湾兴国管理学院首任校长。 曾教授以其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中西贯通的渊博学识,以及睿智而幽默、精辟而实用的深刻解读在中国培训界独领风骚二十余年,被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尊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天人之师”。 所授课程或所著书籍涉及易经、道德经、论语、大学、中华文化,中国式管理、企业经营、团队、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及人性、情绪管理等各个领域。代表作有《胡雪岩的启示》《易经的奥秘》《三国的奥秘》《中国式管理》《中国企业怎么管》《领导的方与圆》《做最好的总裁》《圆通的人际关系》等。限量珍藏版《中国式管理全集》(精装二十四卷)已于近期隆重上市。
许多人认为人是被动的,推一步才进一步,不推 就不动。其实,人最喜欢自动,不喜欢被动。被动是 后天养成的坏习惯,并不是先天带来的。 但是,我们所看见的,是被动的现象;所能观察 到的,几乎都是被动的人,很少有自动的人。于是, 我们逐渐产生一种错觉,认为人喜欢被动。 这种错觉,使得大家存有“被动”的期待心理, 以致引发更多“被动”的行为。 我们不妨反问自己:被动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而自动的时候,又有什么样的感受? 当我们想要请别人吃饭时,我们不但不计较金钱 和时间上的损失,而且唯恐对方吃得不满意。但是当 别人要我们请客时,我们却十分不情愿,推三阻四, 借口没有时间,或者一时不方便,这是什么道理? 因为人必须对自己负责,所以对自己的决定,最 愿意顺从。何况对于别人的要求,如果我们答应得过 快,很容易造成别人要求我们愈来愈多的倾向,这对 自己是非常不利的。 我们自己决定,便是出于自动的“自决”。民族 要求自决,个人也要求自决。别人的决定,对我们来 说,便是“被动”。就算这个决定相当合理,也终归 是别人的决定。 若是决定的人平日和自己的关系良好,我们还比 较乐于接受;如果彼此的关系不怎么好,我们当然更 加不愿意接受。 人对自己的决定,大多全力以赴。我们对别人的 决定,顶多尽力而为。前者出于自动,而后者属于被 动。由此可见,我们喜欢自动,却不喜欢被动。从现 在开始,不要再相信“中国人很被动,推一下才进一 步”的不可靠传言。我们所看见的是一种人为的假象 ,并不是合乎人性的真相。 二、大家都拖拖拉拉 由于这种“人是被动的”错觉引起许多不良的互 动,结果造成“大家都拖拖拉拉”的不正常现象。久 而久之,习以为常,这种原本不正常的现象,反而成 为大家认定的正常状态。 拖拖拉拉,成为一种风气,变本加厉地影响到每 一个人。大家一方面指责、埋怨,一方面却愈来愈如 此。 大家都拖拖拉拉,形成一种低效率的坏习惯,对 管理的成果势必有不良的影响。 拖拖拉拉和推、拖、拉不同,就好像“马虎”和 “马马虎虎”不相同一样,我们必须用心地加以区别 ,才能够明白其中的奥妙。 推、拖、拉是好的方法,而拖拖拉拉却是不良的 习惯。这种风气一旦形成,必然降低组织的力量,严 重影响大家的执行力。 马虎是不好的,马马虎虎则是一种对美好的称羡 。我们不好意思说自己做得很好时,谦称为马马虎虎 ,便是有君子风度的一种表现。 被动时拖拖拉拉,自动时才会合理地推、拖、拉 。管理者最好明辨清楚,才不致引起误解,增添管理 的困惑。 三、管理的心态错误 在拖拖拉拉的风气中,最严重的问题是产生一种 不正常的管理心态:非严管不可。 严格管理,采取紧逼盯人的方式,凡事推、催、 逼、压,好像不如此,就没有人做事。唯恐对员工宽 恕一些,大家就会更加偷懒。于是把不正常的推、催 、逼、压,看成正常的做法,并且变本加厉,愈催愈 急,愈逼愈紧。 管理的错误心态,导致管理的不良态度,产生不 良的管理效果。 管理者应该明白,拖拖拉拉的不良习惯,实际上 是不合人性的领导所产生的恶果。如果领导得宜,大 家自动自发,就不可能拖拖拉拉。相反,如果领导得 大家十分被动,当然会拖拖拉拉。管理者把责任完全 推给下属,显然并不恰当。不正常的推、催、逼、压 ,只可能增强大家被动的感觉,徒然产生负面的效果 。 管理者秉持絜矩之道,以将心比心的方式来体会 被管理者的心态:怎样才会觉得自动?怎样形成被动 的感受?因此,尽量造成大家自动的局面,用心地避 免制造被动的气氛,应该是管理者正确的领导心态。 唯有如此,才能改变员工拖拖拉拉的恶习,使大家自 动自发、安心乐业,并以乐在工作的心情,不断提升 管理的效果。 四、殊不知物极必反 世间事原本物极必反,一切都循环往复。推、催 、逼、压如果使用得合理,还可以收到相当的效果。 若是推、催、逼、压得过分,便会物极必反,引起相 反的后果。P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