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湖南人民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中国识人学智慧大全
ISBN: 9787543858039
第一章 总论 老子认为“知人者智”,把善于知人看作智慧的象征。在人才识别、 选用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古代的一些仁人志士总结了许多人才识别的方法 和手段,这对于现代的人才测评活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管仲的人才鉴别方法 管仲是齐桓公的宰相,他当宰相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强国政策,使 齐国成为春秋时代最富足、最强盛的大国,称霸诸侯。 他在齐国,能够顺利推动强国政策,说穿了,是得力于他的“观人有 术”。由于有了知人之明,用人得当,政治上的一切措施,都能按照他的 理想,逐一推展,齐国才能一跃成为当时的霸主。 管仲在《管子》一书里的“形势篇”中,详述了他独特的人物鉴定法 ,他那一套“观人术”,在如今仍然适用。 訾之人。勿以与任大 意思是说,莫把大任交给妒心强烈的人。因为细小之事就妒意大起, 绝对无法用公平的眼光观察对方,对部属也容易有所偏袒。 这是很严重的性格缺陷,因此,只要嫉妒心强烈的人,任他才高八斗 ,也不能让他处理要务、位居高位。嫉妒心强烈的人,往往为了微不足道 的事而怀恨在心,甚至伺机报复,或是背叛你,这种人不得不防。 无巨者。可以远举 意思是说,会拟定远大的计划,把以后的发展看得清楚的人。这种人 ,可以跟他共策大计,或赋予重任。有先见之明的人,就可以放心地举荐 ,让他独当一面,发挥他的长处。 顾忧者。可与敬道 意思是说,能够时常回顾过去,检讨自己所做的事到底是好或者坏, 这么有责任感的人,可以让他担任要职。对自己做过的事,从不回顾、反 省,表示他是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把重要职位给这种人,一定不会把 事情办好的。 其计也速。而忧在近者,往而勿也 意思是说,只知急追眼前之功,不管计策的可行与否,这种人必须疏 远他。因为缺乏理性的思考导致盲目的冒进终会失败。 目前这种人,愈来愈多。这是不堪重任的性格之一,有志于创大事业 的人,应该及早改正这种坏习惯,否则前途多难有大成。 学长者。可远见也 意思是说,有先见之明,而能追求长期利益的人,是属于大器晚成型 。对这种人必须以长期的眼光来看待。一些看来机灵透顶,但是只知追逐 近前之利的人,往往给人聪明至极的印象,其实,只求快速之利,对一个 企业并非好事,老板更应该重用的是重视长期利益的“晚成型”的人才。 裁大者,众之所比也 意思是说,坚决实行大计的人物,必然受大众敬重。所以,要实行大 计就非重用勇于行事的人才不可。 美人之怀。定服而勿厌也 意思是说,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大人物,绝不能以眼前之功为依据。一 个人才,必须长期观察他,才能透彻了解他真正的为人,真正的能力。在 鉴别人才时,不能只看表面,应该透视到一个人的本质。 必得之事,不足赖也 意思是说,动不动就说,“这种事太简单了”。这么易下评语的人, 不能寄予信赖。愈容易轻下评语的人,愈容易把事情弄糟。相反的,慎重 下评语的人,则大多思考力周密,有责任感,赋予重任,当可不负所望。 必诺之言。不足信也 “这种事交给我办,保证做得又快又好。”如此轻诺的人,绝不能随 便相信。当你听信其言,交给他办,八成都会一拖再拖,或是使计划胎死 腹中。 小谨者。不大立 意思是说,拘泥细节的人,难有大成,因为,他只会钻牛角尖,忘了 掌握大局。只顾小利的人,必定损失大利。 食者,不肥体 意思是说,偏食的人,身体绝不会长得结实;同理,偏执一方的人, 绝难成功。从事任何工作,都不能偏执一方,有这种缺点的人,脑筋再好 ,也不能重用他。 有无弃之言者,必参之于天地也 出语绝无废言的人,即使把天下交给他治理,也可以放一百个心。跟 任何人来往,都能谨言慎行,语无赘词,这样的人是值得信赖,可以委以 重任的。 上面这些就是管仲“人物鉴定的评价标准”,虽然从他那个时代,已 历2400余年,这些鉴别和评价人才的方法至今对我们仍有很大的启发。 因此,要看透一个人物,必须从这些角度观察。反过来说,一个人如 果想有所作为,就得把管仲的话谨记于心,努力实践。 荀子对管理人才的理解 荀子,名况,人称荀卿。生于赵国,游学于齐国。当时的齐国,在国 都“临淄”的稷门之旁,设有一座学园,在那里,经常聚集了各种门派的 学者讲座或发表各种思想,包括儒家、墨家、道家等等。 荀子一到“稷下”(稷门之旁的学园,故有这种称呼)就当了“祭酒”( “祭酒”就是学者们的首席人物)。 后来,齐人进谗言,荀子不得不离开齐国,到了楚国,成为春申君的 食客。春申君封他为兰陵县令,直到春申君去世,他才辞官,定居于兰陵 。 在《荀子》这本书的“解蔽篇”里,提起过对人才的三种看法,虽然 离现在几千年了,但仍值得我们借鉴。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