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敬与喜悦(精)/日知文丛

虔敬与喜悦(精)/日知文丛
作者: 聂尔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1.20
折扣购买: 虔敬与喜悦(精)/日知文丛
ISBN: 9787554021903

作者简介

聂尔,生于1961年,山西晋城人,太行文学主编。出版有《隐居者的收藏》《最后一班地铁》《路上的春天》等散文随笔集。文学评论类文章散见于《读书》《小说选刊》《博览群书》《名作欣赏》等处,也写小说。

内容简介

景观与文学 有人指出,当代文学作 品对自然和人文景物的描写 日渐稀少和薄弱,这表示当 下作家身上的某种能力的退 化,或是某种意识的消退。 但我认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 意味颇复杂,且并不一定原 因只在作家身上,我的理由 是:首先,社会生活的全面 的景观化导致人与其环境的 关系正在变得日甚一日地疏 离、短暂并且虚伪,人从其 先前所在的阶级关系、社群 关系、历史关系,总之是从 一切的固定的关系中被拔了 出来,被瞬间抛人到景观社 会的某一个偶然的位置上; 人被迫地流落在了一条一直 通往 “前方”的路上,流落在 了现代生活的旋涡里,他只 得在无人管顾的自我的晕眩 中,在昏昧的意识和潜意识 中,独自寻找他的已然离失 的家园,他并且知道这是一 次永久的离失;而且,这条 不可选择的路,这魔鬼的手 掌一般不停息的旋涡,这悲 伤而又可怜悯(但却无人怜 悯)的自我,甚至包括这个 自我的潜意识,都有着一种 不甚清晰的悖论式的否定性 :我本不愿意走这条路但我 却只能在这条路上,我本不 愿意一直向前走但我却无法 按照自身的意愿向后走,是 何种巨大的力量把我那熟悉 的、生我养我的大地从我的 脚底抽离?为什么到处都是 如此令我眩晕的宏大的景观 ?这里绝对不是我的家但我 却只能以此为家。 这就是在黑格尔的“世界 精神”缺失之后,在一切乌 托邦试图重新建立世界的统 一性失效之后,马克思在《 共产党宣言》中所描绘过的 资产阶级革命给予现代世界 的一种动荡的、脆弱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