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影之间观世事(比景泰蓝更蓝精装典藏版)(精)

形影之间观世事(比景泰蓝更蓝精装典藏版)(精)
作者: 林清玄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3.50
折扣购买: 形影之间观世事(比景泰蓝更蓝精装典藏版)(精)
ISBN: 9787550288256

作者简介

林清玄,台湾高雄人,散文大师,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二十岁出版散文集《莲花开落》,正式走上散文创作的道路;三十岁前揽尽台湾各项文学大奖;三十二岁时入山修行三载,出山后写成“身心安顿”系列,风靡整个台湾地区;四十岁出版“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 他在文学上悲智双运,情境兼容,不断创造推新,自成一家之言。三十多年来,他著书百余部,且本本畅销。他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教材,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

内容简介

形与影之间 与朋友去登大屯山。 秋气景明,我们沿着两旁种满箭竹的石板阶梯缓 步攀高,偶尔停下来俯望红尘万丈的城市,以及在山 间流动着的雾气,时有不知名的鸟,如箭凌空而过, 留下清越的叫声。 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谈起了“文学死亡”的问题 ,大概是因为《蓝星》诗刊的停刊吧。 《蓝星》是仅存的一本大型诗刊,它的停刊等于 正式为诗刊画下了休止符。 近年来出版的文学书籍普遍滞销,使得出版文学 书籍的出版社多处于半停滞的状态,有勇气出版文学 书籍的出版社往往要面临库存与赔本的命运。 近几年来,似乎也没有特别引人注目的文学作品 ,从前一有好的创作就奔走相告、洛阳纸贵的情景, 仿佛只能在梦中追忆了。 朋友说文学没落,或者说文学濒临死亡的原因, 是读者与市场不支持。文学投入市场一再地遭到挫败 ,使出版者望而却步,不敢在文学作品上投资。作家 由于得不到响应,创作上意兴阑珊,甚至一些有才情 的怍家转业从商,做房地产和炒票。更年轻的创作者 把这些看在眼里,不敢再走文学的道路。长远下来, 文学自然没落了。 “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现代人不读书,没有市场 。”朋友说。 这时,我们正好登上了大屯山的最高点。 听说这是台北盆地的第三高峰,视野果然开阔, 可以一直看到北面的海边,环顾四面,整个台北就展 现在眼前了。听说每年到冬天,我们站立的大屯山高 点都会下雪,那时站在雪封的高顶,城市之繁美、灯 火之亮灿就更动人心魄了。 我对朋友说,文学之没落与市场的关系微乎其微 。在古代,中国的文学并没有什么市场,文学家还不 是写出了无数感人的伟大作品吗?以我正在读的寒山 子的诗为例,寒山子“每得一篇一句,辄题于树间石 上”,一共写了六百多首诗,现存的就有三百一十二 首。 在树上、石头上都可以写诗,哪来什么市场问题 呢?寒山子有一首诗可以表达他的创作心灵—— 一住寒山万事休, 更无杂念挂心头。 闲于石壁题诗句, 任运还同不系舟。 可见,一个文学家从事创作乃是基于心灵的渴望 与表达,有市场时固然可以刺激作品产生,但即使没 有市场,也应该一样能写出好的作品。如果一个文学 作家必须仰赖市场而创作,则表示他的创作心灵尚未 到达成熟之境。 因此,读者不应该为文学的没落承担任何责任。 说现代人不读书也不公平,以近几年为例,台北就出 现了许多家面积超过四百坪①的大型书店,可见读书 人口是在增加的。许多读书人宁可去读对心灵没有助 益的东西,而不愿读文学书,光是这一点就值得文学 家深思了。 市场对文学无绝对影响,读书人的人口也在增加 ,文学却奄奄一息。 我对朋友说:“我们写作的人应该反省。我每读 报上或周刊上介绍的好书,都觉得比读唐宋时期的作 品还难瞳,文字艰涩、思想僵化、创作浮夸,作者呢 ,写作态度浅薄,名利心跃然于纸上,文学没落实在 是有道理呀!” 反过来说,要使文学重活于世间,我们必须写一 些文字优美、思想开阔、创作深刻、写作态度诚恳、 不为名利的作品,这才是拯救文学之道,至于稿费、 市场、文学家的尊重都是次要的了。 从大屯山主峰下来,夕阳已经快西下了,满山的 绿草蒙着金光,洁白的菅芒草含苞饱满,等待着秋天 吐蕊盛放。它们永远都是那样盛放,不会因为有人看 就开得更美,也不会因为没人看就随便一开,不会先 有意识形态再开,不会结党营私,也不会故意要开成 后现代主义的样子。甚至呀甚至,它们不会故意开出 别人不能欣赏的样子,以证明自己的纯白。 由于夕阳的关系,大屯山的山影整个投射在马路 上。那影子的线条十分优美,可以使人想象到那座山 的伟岸。但是影子到底不是真实的山,正如所有对文 学没落的思维、研究、检讨,都不如努力去创作。所 有的形式、主义、意识形态、同人情结都只是路上的 影子,不是真正的大山。 我们的车子沿路下山,穿过台北县和台北市的界 碑。我想,文学家应该突破疆界,以更大的包容与自 由来努力写作! 要使自己成为大山,不只是路上的影子。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