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个小学生

我家有个小学生
作者: 蔡朝阳
出版社: 上海社科院
原售价: 46.80
折扣价: 27.20
折扣购买: 我家有个小学生
ISBN: 9787552020670

作者简介

蔡朝阳: 文艺中年、**奶爸、书籍出版人;曾为高中语文老师,人称“麻辣语文教师”,与推动学校语文教育改革的吕栋、郭初阳合称“浙江三教师”;2010年《时代周报》影响中国社会进程100人之十大教育工作者,2012年《新京报》年度教育书《寻找有意义的教育》作者,2014年“一席”年度演讲者。 著有《阅读抵抗荒诞》《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寻找有意义的教育》《为什么不能把所有东西买回家》《但得爱书人似我》等。 教育观念可以激进,而实行却要谨慎。 温和而坚定地坚持我的教育观,温和而坚定地守护孩子们的童年。 ——蔡朝阳

内容简介

择校记 菜虫上小学后,逢到年纪稍小的孩子,总要如此 这般介绍他的学校:前后有两个公园,依山傍水,绿 树覆盖,山上有座塔,可登高遥望。某**在一个湿 地公园玩,跟几个小妹妹喂鱼之余,终将推介词概括 为两句:环境好,作业少。言简意赅,且有韵律之妙 。众皆大笑,我亦莞尔,而心下则不由颇为感慨。 2012年开春,我与虫妈面临*焦虑的问题:还有 半年,菜虫就要上小学了。 时间退回到2005年,在我下决心要一个孩子的时 候,我想,再过7年,等到我们的孩子读小学,中国 的教育或许已有所改观了呢。2008年,李玉龙、郭初 阳审视小学语文教材时,我想,批判的火力这么猛烈 ,或许,会对死水一潭的基础教育有所触动吧。2010 年,《救救孩子一小学语文教材批判》一书出版后, 有记者问我,如你所说,小学教材如此糟糕,那你还 会送孩子去公办学校念书吗?当时我的回答是,不送 去,你有别的选择吗?略一沉吟,又补充一句:这是 宿命。记者觉得真是悲怆。 转眼时间就来到了2012年。幸好,此时,尽管仍 是焦虑,但我已经想通了一些问题。 我选择了公办小学。其实这个时候并非没有别的 选择,比如下定决心,移民成都,想尽办法进华德福 。比如可以选择在家学习,就像郑渊洁做的那样,我 甚至加入了一个QQ群,就叫“在家学习联盟”,但当 这个联盟的成员一窝蜂读“国学”时,我退出了。在 家学习并非不可行,本地有一些想法接近的朋友,孩 子也差不多年龄,其中有行动力者已经创办了一家华 德福幼儿园,还有朋友本身就是做教育培训的。也即 是说,我可以有另外的选择,但还是选择去公办小学 ,原因有三。 首先,公办小学是*经济划算的。这个经济划算 不是指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之类,而是指你的心力* 省,不必再*心过多的教育以外的问题。尽管教育体 制弊病丛生,却并非一无是处。 其次,也是*核心的一点,在公办小学,菜虫可 以遇到足够多的同龄人,满足他与同龄人交往的需求 ,并在这个基数足够的人群中,发现与他相似乃至截 然不同的孩子。与同龄人交往中菜虫之所获,是家长 无法给予的。公办学校让菜虫融入同龄人这个社会一 请注意,是社会,不是集体一见识各种孩子,并与他 们交往,从而理解这个社会的多样性,建立他的自我 定位,与世界的平衡。 其三,小学里的课程、考分之类,不甚重要,重 要的是习惯。初始阶段,按照一定规范,形成学习习 惯,至关重要。比如,每天阅读的习惯,每天有一段 时间安静地待在书桌前专心做某事的习惯。至于语文 教材,还真在其次,家长自可补充足够多的**读物 ,来充实孩子的大脑。因为人的大脑就是一个比特之 海,**可以装满各种各样甚至互相冲突的东西,从 这是一本写给小学生父母的安心之书。 孩子升入小学,父母的焦虑指数也随之直线攀升。从择校焦虑到作业压力到校园欺凌到性教育,无一不在挑战父母们脆弱的神经。在作者看来,在整体浮躁、追逐实利的时代荒流中,在评价体系高度单一化的当代教育环境中,身为小学生家长,如何能够做到不急不躁、从容而坚定地守护孩子内在生命的自然生长,守护好孩子的童年,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这需要父母的觉醒,*需要父母的成长。 父亲和独立教育工作者的双重视角,让作者的叙述兼有感性的温情细腻和理性的冷峻深刻。 面对焦虑的父母,作者抽丝剥茧,毫不留情地指出症结所在:“家长的焦虑其实来自两个方面,就浅层次而言,无非是家长的虚荣心,似乎孩子考试分数高,便有面子。就深层的原因而言,这是对教育尤其是儿童成长规律的外行。” 他还向父母们指出,学校教育虽然有问题,但不能一股脑儿全推给体制,那同样是一种思想上的懒惰,甚至不负责任。他诚挚地向父母们发出邀约,吁请大家在社会压力与孩子的成长之间,承担起守护孩子童年的职责。他认为,比起主流要求的“品学兼优”,孩子与生俱来、对万事万物的天然好奇心*值为珍贵。“一个完整的、不急功近利的、有足够时间虚度的童年,”对于人漫长的一生来说至关重要。 面对孩子,作者则呈现出无限宽容与温情的一面,始终与面临成长难题的孩子站在一起。在陪孩子写作业成为焦点话题的**,读到下面的文字不由令人心头一热:“整个一年级,只要我在家,就陪伴菜虫,直到他作业写完。菜虫的书桌前是并排放两把椅子的,他坐一把,我坐一把。我不在,则换虫妈。这里也需要说明一下,陪伴的目的不是监督,陪伴是共同承担,不论快乐还是困难。”不去责难孩子,接纳孩子的感*,与孩子共情,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看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这既是一位父亲的温柔深情,也体现了他对孩子成长规律与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 “我自己是一个教育者,但只有成为父亲,才敢说,对教育有了*贴近本质的理解。在这个意义上,我必须坦然承认,孩子在成长,同时,孩子也带来了我们父母自身的成长。” 作者如此写道。因此,作为父母,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焦虑不堪,首先应当自我审视,而非将外在的压力再转嫁到孩子身上。父母持续的学习与成长,才是克服焦虑症的**解药。根本上来说,孩子其实并非父母们焦虑的对象,而恰恰是帮助父母继续成长的动力。在承担起对孩子温柔笃定的守护职责之际,父亲母亲的称呼也落在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