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32.80
折扣价: 23.60
折扣购买: 人的现象(精)/汉译文库
ISBN: 9787550222007
德日进(1881-1955),生于法国。天主教耶稣会神父、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曾在中国从事考古研究工作20多年,是“北京猿人”的发现者之一。其主要著作有《人的现象》和《人的未来》。 德日进虽非职业作家,但却是20世纪西方国家乃至世界很有影响的文人。他的文稿五六十年代发表后被译成10多种文字,被称为“德日进现象”。1965和1981德日进逝世10周年和诞辰100周年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两次召开国际研讨会以纪念他。
将一样物体再推移到过去,等于将它化为最简单 的元素。假如我 们循着组成人的纤维发源的方向极目望去,我们就会 看到,这些纤维 已与宇宙组织混杂在一起了。 宇宙组织是日益深入的科学分析剩下的最后部分 ……要好好地对 它作出描写,我还缺乏同它的直接的、密切的接触。 只埋头看书的人 和不断进行实验的人之间的全部区别,就在于有没有 这种接触。同 时,我也意识到,把那些就作者的观点而言充其量不 过是昙花一现的 假说当做长期结构的材料,是多么危险。 现在的原子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只不过是一种暂时 的图解法,可以 让科学家对物质所表现的越来越多的“效果”进行分 类,并检验它们 的无矛盾性。而且其中的许多效果在人的身上还看不 出有任何明显的 延续。 由于我更多的是一个大自然研究者而不是物理学 家,我自然不会 多谈这个题目,也不会不适当地依靠这些复杂的理论 体系。但是在形 形色色、层层叠叠的理论里却可以看出一些但凡解释 宇宙的说法都必 不可少的特点。这一“必不可少的东西”,依照它反 映任何自然变化 包括生物变化的条件的程度,也必然是一般研究人的 现象的自然科学 家的出发点。在这方面他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一、基本物质 假如从这个角度来观察可触知物的组织——开始 时我们不妨取基 本状态的组织(这里我指的是在任何时刻,在任何点 以及任何大小的 组织)来看,那么,它就会作为一种大量的“颗粒状 的”,同时本质 上相互关联的,以及极其活跃的东西越来越顽强地呈 现在我们面前。 众多性、统一性、能量,这就是物质的三个方面。 1.首先是众多性 宇宙的深刻原子性在日常的经验里表现得很明显 。它体现在雨点 里和浴场的沙粒里。它存在于众多的生物和天体里。 甚至在死人的骨 灰里也能看到它。人不需要借助显微镜和电子分析就 能想到,他生活 在尘埃的包围之中,并且靠尘埃支撑。然而要计算和 描写这些微粒, 那就需要现代科学的最耐心的洞察力了。伊壁鸠鲁的 原子是惰性的和 不可分的。①而帕斯卡的无限小世界竞还会有它们的 蜱螨。②如今在 把握性和准确性方面我们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本能的、 有时是天才的推 测的时期了。由大变小是没有限度的。就像硅藻的小 壳体,每放大一 点就会构成新的图案,几乎变化无穷。同样,经过我 们的物理学家的 分析,每一粒微小物质都力图变成比它自己更小的微 粒。这种体积不 断变小而数量增多的情况每发生一次,世界的总图像 便随之发生变 化,变得越来越失真。 一旦深度和细小程度达到某个水平,物体的常见 属性(光,颜 色,热,不可穿透性……)就失去了它们的意义。 事实上我们的感官经验是在某种难以计数的和不 可捉摸的东西表 面飘浮、凝聚的。数量极大而体积极小的宇宙基质在 永无休止地分裂 下去。 2.然而,我们越是人为地去分裂和分离物质, 物质就越表现出 牢固的统一性 这种处于最不完善但又最容易想象形式的统一性 ,表现在已发现 微粒的惊人相似上。分子,原子,电子,所有这些极 小的微粒,不论 它们的体积多大,不论它们叫做什么,就质量和性状 而言,都完全相 同(至少在我们对它们进行观察的距离是这样)。从它 们的体积和活 动来看,它们都显得异常划一,异常单调。仿佛所有 那些表面上的令 我们目眩神迷的闪光,到了深处都纷纷熄灭了。仿佛 任何一种组织的 组织都化为简单而单一的物质形式。 总之,这是同类的统一性。这还不算。通过宇宙 微粒的体积来限 制这些微粒的个体活动区域,这本来似乎是很自然的 。但现在情况正 好相反。很明显,每一个微粒都只是通过它对它周围 东西的影响来确 定的。无论我们想象这个或那个宇宙元素处在多大的 空间里,它的辐 射都会完全充满整个空间。也就是说,不管原子“核 ”被圈定在多么 狭小的范围里,它的作用范围(至少潜在地)与任何一 个别的原子的 作用范围是一样大的。一个惊人的特性。这一特性以 后随处可见,连 人的分子也不例外! 这便是集体的统一性了。 为数众多、彼此共同分享物质的这一空间的中心 并不是相互独立 的,某种东西将它们联系和结合在一起。充满大量微 粒的空间并不是……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