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6.60
折扣购买: 从前有个王村
ISBN: 9787559816870
彼稷之实 高梁是中原大地上最古老的一种农作物,可是现在的 王村却难见它的踪迹了。 说高梁,先想到的是高粱秆。高粱秆和玉米秆,我们 都叫作“葛档”。而归为水果类和它们长相酷似的甘蔗则 被我们称之为“甜葛档”。 上高中的时候,教我们语文的老师姓窦。他和其他用 地方方言讲课的老师不同,他用一种方言版普通话给我们 上课。有一次上课时他就这样朗声高呼:“甜葛档——” 把我们都笑喷了。 窦老师当时还是一位虔诚的“文学青年”,擅长运用 讽刺挖苦手法对付我们,而且说话风格无所顾忌。有一次 课堂上他竟然以一种暖昧的语调奚落我们:“先生们,太 太们……”男同学哄然大笑,女同学恼羞成怒。而我们敬 爱的窦老师则面不改色。 北方不种甘蔗,小孩子为了解馋,就拿地里种的高粱 秆和玉米秆代替。相比较而言,细长高瘦的高粱秆要比粗 壮的玉米秆滋味略胜一筹。在嘴里嚼来嚼去的,便会有一 种秋高气爽的况味自心底升腾而起。 高粱这种农作物历史悠久,一直悠久到我的小时候。 小时候家里还种着高粱。几乎每年都种在铁路北的那块被 称作“东北地”的地里。其他人家的地里也是种高粱的居 多。秋风一吹,比人高出许多个头的高梁头都低下来,齐 刷刷地朝一个方向摇摆。这样的景象是颇为壮观的。 有些年里,父母会在高粱地截留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 一出来,种上沉甸甸的谷子。谷子秆的身高比不上玉米秆 ,更比不上高梁秆,它是三者中最矮的,可是它结的果实 最多。一到了快成熟的时候,它们都早早累弯了腰,齐刷 刷地低垂了头,完全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 此时站在近旁的那群细长高瘦的高粱,它们正拼命地 低下果实稀疏的小脑袋,以表达自己的羞愧之意。 成熟的高粱要被镰刀割了头去,拉回家里用刮地的刮 板把高梁籽撸下来。大多数被磨成高粱面,做高梁窝头, 以填饱全家总是处于饥饿状态的肚腹。少数留下来做牲畜 们增加营养的夜间草料。一家人坐在院子里,齐刷刷刮高 梁的情景也颇为壮观,那种不绝于耳的“吱啦吱啦”声如 今仍隐约可闻。 长大后到了山东,才知道高粱还可以制出高粱饴和高 梁酒。高梁饴是一种黄褐色透明的软糖,过年回家时也曾 买一些回去当作馈赠佳品。大约山东的高粱也不是我小时 候吃过的红米高粱,而是和东北一样的白色高梁米,才会 呈现出这种浅淡颜色。 高粱酒还不曾喝过。春节时去朱家峪,有当地人在摆 摊叫卖自酿酒,淡红色的50度高梁酒,据说是纯粮酿造, 买了两瓶回来,来不及喝,就送给姐姐带回她婆家孝敬老 人家去了。 当高粱秆上那柔嫩淡红的穗子,逐渐变成深红,籽粒 饱满的时候,我也曾走进去那不算茂密的丛林,去采摘间 种在里面的豇豆绿豆,偶尔也会惊喜地发现一两株野生的 甜瓜或者西瓜。多少个夕阳西沉的时候,收工回家,从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