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32.80
折扣购买: 中国特色新闻论
ISBN: 9787507854640
李彬,1959年1月生,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著述 《全球新闻传播史》(2005) 《中国新闻社会史(插图本第二版)》(2009) 《清潭杂俎——新闻与社会的交响》(2011) 《传播符号论》(2012) 《传播学引论(第三版)》(2013) 《唐代文明与新闻传播(修订版)》(2014) 《新中国新闻论》(2015) 《水木书谭——新闻与文化的交响》(2016) 《新时代新闻论》(2019) 《中国道路新闻论》(即出) 《从清华到河大——一个黄河学者的新闻思考》(即出) 主编 《百年中国新闻人》(2007) 《大众传播学(修订版)》(2009) 《新闻人生——名记者清华演讲录》(2009) 《欧洲传播思想史》(2016)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五讲(第二版)》(2018) 《清华新闻书目导读(100种)》(2018)
再谈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与历史观 无论理论,还是实践,新闻观与历史观都息息相关 ,新闻观是“表”,历史观是“里”,故任何新闻观和 历史观都得表里如一而不能表里不一。或者说,新闻观 是“毛”,历史观是“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故 没有历史观,新闻观就只剩徒有其表的“皮毛”。20世 纪80年代,一代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家甘惜分曾在兰州大 学新闻系两度开讲“新闻学与历史学”。按照冯友兰的 说法,哲学无非“照着讲”与“接着讲”,本文也算对 甘惜分之说的“照着讲”与“接着讲”。 一 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与历史观始终表里如一,无不 秉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即实事求是与人民主体。同样,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 新闻观与历史观也同样一脉相通,就像新自由主义的历 史观及其专业主义的新闻观,总不离唯心论、人性论、 精英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改革开放初,建立学位制度时,针对新闻学授什么 学位问题,甘惜分与王中各持一端。甘惜分主张授史学 学位,王中主张授法学学位。他们的想法貌似不同,实 则如出一辙,都是基于实事求是的思路。授史学学位, 是因为历史必须依据事实,没有事实,就没有历史,如 同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即便历史叙事与新闻报道难 免于选择,没有选择就无从谈论历史,也无从述说新闻 ,但选择的基础与前提必须是事实,就算“后现代”“ 后真相”也得以事实为基础与前提,特别是经济、政治 、文化、心理等构成的总体事实,比如以下提问所针对 的历史背景:“为什么唐太宗再开明也不可能签署中国 的《自由宪章》,为什么拿破仑再强霸也不可能成为法 兰西的苏丹,为什么老子再睿智也不可能在竹简上创立 后现代主义。”a与此相同,王中主张新闻学授法学学 位,同样着眼于事实,因为新闻与法律一样,都必须以 事实为依据,而不能以其他任何东西如想象为依据。 与形形色色非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与历史观相比, 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与历史观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认 识层面讲究辩证唯物论而非机械唯物论,如联系的而非 割裂的、运动的而非静止的、全面的而非片面的视角。 对此,列宁精辟概括道:“社会生活现象极其复杂,随 时都可以找到任何数量的例子或个别的材料来证实任何 一个论点。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 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 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 离开马克思的新闻学者与学子看问题、想问题,往 往也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别说 其三其四等,同样体现着机械唯物论的简单化与片面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特别 谈到辩证唯物论的新闻观无疑具有针对性:“要根据事 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 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 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与历史观的第二个突出特征在 于,价值层面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如前所述,历史与新 闻都是选择的学问,没有选择就没有历史,也没有新闻 ,而任何选择说到底都体现着不同的价值取向。100余 年前,梁启超在《新史学》中揭示了两种史学,一是以 帝王将相即精英为中心的“君史”,一是以黎民百姓即 人民为中心的“民史”,从而也揭示了历史书写的两种 价值取向。a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与新闻观,自然选择 人民而非精英作为历史的主体与主人,因而致力于人民 当家作主而非精英当家作主的历史实践与社会愿景,包 括“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新闻工作就是群众工作 ”(习仲勋),以及毛泽东为《大公报》的题词“为人 民服务”。 需要强调的是,马克思的奋斗,共产主义的理想, 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践与愿景,并非单纯源于想象中的美 好愿望,如同古今中西各方圣贤一直向往的、描绘的、 召唤的桃花源、理想国,而是以科学坚实的唯物史观为 依据并磅礴于全球的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工程、 伟大梦想。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两百周年,以人民为中 心的思想理论与历史实践已从涓涓细流,蔚为长江大河 ,波澜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