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陕西师大
原售价: 22.80
折扣价: 18.24
折扣购买: 诺桑格寺(精)
ISBN: 9787561349083
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汀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在父母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 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充斥英国文坛,而奥斯汀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尽管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风气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凡是见过童年时的凯瑟琳·莫兰的人绝不会认为她是一个天 生的女主角。她的社会地位、她父母的性格、她本人的相貌和性 情,都不过尔尔。她的父亲是一位牧师,不算不显赫,也不算穷, 他是一位非常令人尊敬的人。虽然名字叫做理查德,但他从来不算 英俊。除了两份不错的教堂薪俸外,他还有一份足以养家糊口的收 入。他可不喜欢把女儿们整天锁在闺房里。她母亲是一位平庸、感 性而讲求实用的人,性情不错,更值得一提的是,她还有一副好身 体。在凯瑟琳出生前她已经有了三个儿子,把第四个孩子带到世上 后,她不仅没有像所有人想象的那样差点死去,而且还再接再厉, 又生了六个孩子,并且看着他们一个个长大,她自己还非常健康。 一个有着十个孩子的家庭,只要每个人都健全,通常就会被人称为 是美满的家庭。但莫兰一家其实除了这一点外,并没有什么特别之 处,因为他们都是些非常平凡的人,凯瑟琳这些年的生活也跟别人 没两样。她身材瘦削难看,脸上毫无血色,黑色的头发毫无形致, 五官过于突出——她的相貌就是这样,而她的头脑也同样平庸,毫 无过人之处。她喜欢所有男孩子们的游戏,还特别偏爱板球运动, 而不喜欢各种洋娃娃,甚至连更像女主角们幼年时喜欢的娱乐,像 照顾一只睡鼠啦,养一只金丝雀啦,或给玫瑰花浇水什么的,她也 都不喜欢。她的确对花园不感兴趣,即使她摘过花,那也是出于淘 气——至少可以这样猜测,因为她总爱摘那些不允许她摘的花儿。 她的天性如此,她的能力差不多同样与众不同。凡是没有教过她的 东西她一概学不会、弄不懂,有时即使教给她,她也学不会,因为 她常常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还很笨。她母亲花了三个月反复教给她 《乞讨者的心愿》,而最后,她的大妹妹萨莉都说得比她好。其实 凯瑟琳也不是总这么笨——完全不是,她学起《兔子和众多朋友 们》这样的寓言故事来不比全英国的任何女孩子慢。她母亲想让她 学习音乐,凯瑟琳也相信自己会喜欢的,因为她很喜欢叮叮咚咚地 拨弄那台破纺纱机。就这样,她八岁就开始学习音乐了。学习了一 年,她就受不了了,莫兰夫人从不强迫她的女儿们做她们力不能及 或者不喜欢做的事情,便允许她放弃了。把音乐老师打发走的那天 几乎是凯瑟琳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了。她对绘画的兴趣也不比弹琴 的兴趣大,不过每当她设法从母亲那里找到一个信皮或者其他任何 奇形怪状的纸片,她就会尽情发挥起来,画一些房屋、树木、母鸡 和小鸡等等,画出来的东西都有些雷同。写字和计算是她父亲教 的,法语是母亲教的;但这两样她学得都不是很好,而且一有机会 她就会逃课。她的性格就是这么奇怪而难以解释!——虽然她十岁 时有着这么多放荡不羁的苗头,但她的心肠和性情并不坏,很少任 性,更难得跟人吵架,对弟弟妹妹们也不错,很少霸道地干涉他 们;同时,她又很能折腾,有些野性,她讨厌受限制和洁癖,她最 喜欢做的事莫过于从房后长满青草的坡地上滚下来。 凯瑟琳·莫兰十岁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到了十五岁,她的模 样越来越好看了,她开始卷发,期待各种舞会,她的脸色也好了, 五官由于更加丰满、有了颜色而变得柔和,一双眼睛更有灵气,她 的身材更引人注意了。她对玩土的兴趣也被对修饰打扮的兴趣所取 代,渐渐变得漂亮了,也变干净了。她现在很高兴有时听到父母夸 她变得好看了。“凯瑟琳变成一个挺好看的姑娘了——今天她简直 是个美人。”这样的话不时地飘进她的耳朵里,听起来多么悦耳。 呀!近乎美丽的相貌对于一个十五岁之前一直相貌平平的姑娘,要 比对一个从摇篮里就是个美人胚子的姑娘来说,意味着更加令人兴 奋的收获。 莫兰夫人是个好女人,她希望看到孩子们都有出息,只是待 产和教育幼小的孩子占了她的大部分时间;所以,大一点的孩子们 只得自己照顾自己。难怪生性并不勇敢的凯瑟琳十四岁时会喜欢板 球、棒球、骑马、在乡下到处乱跑,而不喜欢读书——至少不喜欢 那些学习类的书;只要是没有任何有用的知识,里面全是故事,不 需要思考的书,她从来不排斥。但是从十五岁到十七岁时她接受了 女主角的培养训练。她遍读所有女主角们必读的书,以便使脑子里 塞满了名言,这些名言非常有用,在她们历尽沧桑的坎坷生活中, 给她们以慰藉。 从蒲柏那里,她学会了谴责那些“到处假装悲痛”的人。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