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安到罗马 第二季

从长安到罗马 第二季
作者: 编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责编:樊程旭
出版社: 五洲传播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37.40
折扣购买: 从长安到罗马 第二季
ISBN: 9787508547046

作者简介

图书《从长安到罗马》第二季原汁原味地保留了纪录片的精彩,5个系列50个主题,涉及美食、时尚、建筑、艺术、政治等各个方面。学者为你当导游,带你行走西安和罗马之间,结合历史文物、人物事件不断地对比、追问和发现,用文明互鉴的方式讲述一个人类历史文化的伟大故事。

内容简介

说起对于罗马美食的印象,我的脑海中总能浮现出一个词——无肉不欢。肉食的种类和烹饪方法很多,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肉,才能被意大利人奉为珍宝呢?为了探索意大利人对肉食的极致追求,我来到了罗马的弗拉斯卡蒂,一座藏匿于亚平宁山脉之中的高山小镇。 走在这里的街道上,追随着空气中弥漫的肉香味,我找到了一家店铺。这家看似十分平常的店面,其实是远近闻名的百年老字号。和店主互致问候之后,我告诉他,我听说这里有一种肉非常有名,所以想来看一下。店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肉食,店主如数家珍地说出了一堆对我来说似曾相识的名字。看着这些琳琅满目的美味,我真不知道该先尝哪个好了。店主告诉我,他们这里的特产是罗马城堡钻石级的火腿,这是一种国家级的火腿。在他们这里,国家级的火腿是价值最高的,其中品质最好的就是“罗马城堡钻石”。 对于最上等的火腿,意大利人一直采用手切薄片的方法来加工,他们相信,只有这样,才能让火腿更好吃。这种火腿肉质细腻,香气扑鼻,尝过一口之后,还会让人忍不住想吃第二口。吃过之后,我才知道,我刚刚品尝的,是他们最引以为傲的生火腿肉。这么美味的火腿居然是生的,这让我完全没有想到。 对于意大利人来说,火腿并不是简单的生肉,而是相当精细的高档美味。相传在古罗马时代,这样的火腿曾经是专供贵族享受的珍品。在出土的古罗马钱币中,人们甚至可以看到印有火腿图案以及火腿形状的钱币,由此可见,这种火腿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 意大利火腿的加工过程是漫长而繁琐的。首先,制作这种火腿,必须采用特定品种的猪,这些猪吃的饲料都是精挑细选的。制作火腿的时候,要选取最好的前腿肉,进行撒盐腌制等若干道特殊的加工,最后还要在专门的山洞中风干至少两年,这样才算真正成熟。难怪这种国家级火腿在今天的产量也十分稀少,堪称贵比金银。成熟的火腿,切片之后薄如蝉翼,虽然是生肉,但确实非常好吃。可以说,火腿的生是一种别出心裁的极致加工,不仅经得起时间的磨砺,还能保持优质食材最天然的美妙口感,以至于无需烹饪,就可以自然呈现美味。这种至真至纯的生,正是意大利人对于肉食的极致追求。 相比之下,古都长安的肉食所追求的又是什么呢?在西安的永兴坊,厨师为我端上了一道酥脆飘香的佳肴,这就是西安的葫芦鸡。据说它是从唐代传下来的。这道貌似平常的菜,其实隐藏着中国人独特口味的秘密。 制作葫芦鸡,需要桂皮、花椒、豆蔻、草果等许多调料,而且需要长达八个小时的腌制时间。在中国人的厨房里,美味佳肴的诞生,常常具有一种仪式感。为了达到好吃的终极目标,再复杂的工序也值得尝试。葫芦鸡恰好就是这样的一道菜。 我在厨房里观察着厨师的操作,看着一只鸡被各种调料浸润,鸡皮变得光滑饱满。在完成了漫长的准备工作后,等待着鸡肉的,就是复杂又彻底的熟制过程。 鸡下锅之后,先用卤汤水煮,煮到所有香味都深入骨髓。然后,还要用蒸汽蒸,蒸到肉质松软,富有弹性,最后,还要挂糊油炸,炸到通体金黄,酥脆飘香。这样复杂而细致的反复加工,才是中国人眼中一道大菜区别于普通小吃的根本所在。 其实,把饭做熟并不难,中国人在烹饪上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体现的其实是东方饮食文化中的敬畏之心。下足功夫,追求品质上的极致,是对大自然馈赠的食材的尊重,更是对每一个食客的尊重。所以,东西方的饮食文化中,虽然生熟有别,但对于美食的极致追求,却是殊途同归的。 一本轻松有趣的青少年人文知识读本;了解中西文化异同的入门级读物。 1、“碎片化”拆解宏大主题,用一个个小故事或生活细节揭示中西方文明的奥秘。2、对比贯穿全书: 50个主题,中西对对碰。3、一本包罗万象的人文知识百科。4、跟着专家学者实地探查,涨知识的同时,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