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文化

何谓文化
作者: 余秋雨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7.60
折扣购买: 何谓文化
ISBN: 978753546222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谢家门孔 一 直到**,谢晋的小儿子阿四,还不知道“死亡”是什么。 大家觉得,这次该让他知道了。但是,不管怎么解释,他诚实的眼神 告诉你,他还是不知道。 十几年前,同样弱智的阿三走了,阿四不知道这位小哥到哪里去了, 爸爸对大家说,别给阿四解释死亡; 两个月前,阿四的大哥谢衍走了,阿四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爸爸对 大家说,别给阿四解释死亡; 现在,爸爸自己走了,阿四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家里只剩下了他和 八十三岁的妈妈,阿四已经不想听解释。谁解释,就是谁把小哥、大哥、 爸爸弄走了。他就一定跟着走,去找。 二 阿三还在的时候,谢晋对我说:“你看他的眉毛,稀稀落落,是整天 扒在门孔上磨的。只要我出门,他就离不开门了,分分秒秒等我回来。” 谢晋说的门孔,俗称“猫眼”,谁都知道是大门中央张望外面的世界 的一个小装置。平*听到敲门或电铃,先在这里看一眼,认出是谁,再决 定开门还是不开门。但对阿三来说,这个闪着亮光的玻璃小孔,是一种永 远的等待。 他不允许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因为爸爸每时每刻都可能会在那里 出现,他不能漏掉**时间。除了睡觉、吃饭,他都在那里看。双脚麻木 了,脖子酸痛了,眼睛迷糊了,眉毛脱落了,他都没有撤退。 爸爸在外面做什么?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有一次,谢晋与我长谈,说起在封闭的时代要在电影中加入一点人性 的光亮是多么不容易。我突然产生联想,说:“谢导,你就是阿三!” “什么?”他奇怪地看着我。 我说:“你就像你家阿三,在关闭着的大门上找到一个孔,便目不转 睛地盯着,看亮光,等亲情,除了睡觉、吃饭,你都没有放过。” 他听了一震,目光炯炯地看着我,不说话。 我又说:“你的门孔,也成了全国观众的门孔。不管什么时节,一个 玻璃亮眼,大家从那里看到了很多风景、很多人性。你的优点也与阿三一 样,那就是无休无止的坚持。” 三 谢晋在六十岁的时候对我说:“现在,我总算和全国人民一起成熟了 !”那时,“**”结束不久。 “成熟”了的他,拍了《牧马人》、《天云山传奇》、《芙蓉镇》、 《清凉寺的钟声》、《高山下的花环》、《*后的贵族》、《鸦片战争》 ……那么,他的艺术历程也就大致可以分为两段,前一段为探寻期,后一 段为成熟期。探寻期*多地依附于时代,成熟期*多地依附于人性。 一切依附于时代的作品,往往会以普遍流行的时代话语,笼罩艺术家 自身的主体话语。谢晋的可贵在于,即使被笼罩,他的主体话语还在顽皮 地扑闪腾跃。其中*顽皮之处,就是集中表现女性。不管外在题材是什么 ,只要抓住了女性命题,艺术也就具有了亦刚亦柔的功能,人性也就具有 了悄然渗透的理由。在这方面,《舞台姐妹》就是很好的例证。尽管这部 作品里也带有不少时代给予的概念化痕迹,但“**”中批判它的*大罪 名,就是“人性论”。 谢晋说,当时针对这部作品,批判会开了不少,造反派怕文艺界批判 “人性论”不力,就拿到“阶级立场*坚定”的工人中去放映,然后批判 。没想到,在放映时,纺织厂的女工已经哭成一片,她们被深深感染了。 “人性论”和“阶级论”的理论对峙,就在这一片哭声中见出了分晓。 但是,在谢晋看来,这样的作品还不成熟。让纺织女工哭成一片,很 多民间戏曲也能做到。他觉得自己应该做*大的事。“**”的炼狱,使 他获得了浴火重生的机会。“**”以后的他,不再在时代话语的缝隙中 捕捉人性,而是反过来,以人性的标准来拷问时代了。 对于一个电影艺术家来说,“成熟”在六十岁,确实是晚了一点。但 是,到了六十岁还有勇气“成熟”,这正是二三十年前中国***知识分 子的良知凸现。也有不少人一直表白自己“成熟”得很早,不仅早过谢晋 ,而且几乎没有不成熟的阶段。这也可能吧,但全国民众都未曾看到。谢 晋是永远让大家看到的,因此大家与他相陪相伴地不成熟,然后一起成熟 。 这让我想起云南丽江雪山上的一种桃子,由于气温太低,成熟期拖得 特别长,因此收获时的果实也特别大,大到让人欢呼。 “成熟”后的谢晋让全国观众眼睛一亮。他成了万人瞩目的思想者, 每天在大量的文学作品中寻找着既符合自己切身感*、又必然能感染民众 的描写,然后思考着如何用镜头震撼全民族的心灵。没有他,那些文学描 写只在一角流传;有了他,一座座通向亿万观众的桥梁搭了起来。 于是,由于他,整个民族进入了一个艰难而美丽的苏醒过程,就像罗 丹雕塑《青铜时代》传达的那种象征气氛。 那些年的谢晋,大作品一部接着一部,部部深入人心,真可谓手挥五 弦,目送归鸿,云蒸霞蔚。 就在这时,他礼贤下士,竟然破例聘请了一个艺术顾问,那就是比他 小二十多岁的我。他与我的父亲同龄,我又与他的女儿同龄。这种辈分错 乱的礼聘,只能是他,也只能在上海。 那时节,连萧伯纳的嫡传弟子黄佐临先生也在与我们一起玩布莱希特 、贫困戏剧、环境戏剧,他应该是我祖父一辈。而我的学生们,也已成果 累累。八十年代“四世同堂”的上海文化,实在让人难以忘怀。而在这“ 四世同堂”的热闹中,成果*为显赫的,还是谢晋。他让上海,维持了一 段为时不短的文化骄傲。P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