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莽苍苍斋藏与红学相关人物墨迹汇辑

小莽苍苍斋藏与红学相关人物墨迹汇辑
作者: 编者:雷广平|责编:胡文骏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149.00
折扣价: 99.90
折扣购买: 小莽苍苍斋藏与红学相关人物墨迹汇辑
ISBN: 9787020167340

作者简介

雷广平, 1953年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1971年参加工作,2013年退休,退休前任首钢长白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 河北省红楼梦学会顾问。多年来致力于满族文化、清朝开国史和《红楼梦》研究。出版红学研究专著《浅议红楼》、《读红偶得》等,在《红楼梦学刊》、《曹雪芹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其他著述有报告文学《辉煌之旅》《人间有股英雄气》,长篇历史小说《悲情扈伦》,整理点校出版史籍《满洲实录》《满洲源流考》。

内容简介

观其所藏知其所养 ——田家英与《红楼梦》(节选) 雷广平 田家英曾在1948年至1966年间,担任毛泽东主席的秘书,他平生所兼备的政治家、革命家、理论家、史学家、收藏家的风范,至今令人们难忘。如今提起田家英人们都耳熟能详,说起《红楼梦》更是家喻户晓。然而,若将田家英与《红楼梦》联系起来,却是鲜为人知。 大约在十几年前,出于对《红楼梦》和收藏的偏爱,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识田家英的次女曾自及次婿陈烈先生,随之把我带入了田家英的收藏世界,田家英与《红楼梦》从此成为我红学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 渐为人知的涉“红”藏品 田家英重点收藏的清人墨迹,包括著述、书画诗轴、信札等,都是研究清代史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是他倾尽所有,用毕生精力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几十年来,他的后人们一直潜心投入对这些史料的发掘、整理、研究工作中。时至今日,已有《田家英与小莽苍苍斋》《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法书选集》《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书札》①等文献资料陆续出版面世,田家英生前遗愿正在其后人们的努力之下逐步成为现实。 令人惊诧的是,在整理出来的这些历史文物中,不断有涉及《红楼梦》或与红学相关联的藏品被发现,它们或对研究作者曹雪芹家世起到互补作用;或能了解曹雪芹及祖父曹寅的社会交往状况;了解《红楼梦》面世后的流布及影响,加深对涉“红”人物的认知度;或者成为当今《红楼梦》著作权纷争中,“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总之都是红学研究难得的文物史料。 在小莽苍苍斋浩瀚的藏品中,最早被发现的涉“红”藏品是曹寅手书诗轴。曹寅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曾继其父任江宁织造并督理两淮盐政,是清初文采风流的名儒,史载他“束发即以诗词经艺惊动长者,称神童”。曹寅一生工诗词、擅戏曲、喜书画、精鉴赏,且富有藏书,校勘精审。著有《楝亭诗钞》八卷、《诗别集》四卷、《词钞》一卷、《词别集》一卷、《文钞》一卷等,并作有《续琵琶》《太平乐事》等传奇、杂剧,还曾奉康熙皇帝谕旨主持刊刻《全唐诗》等。但令人遗憾的是其手书墨迹存世极少,目前发现的不过五六件,其中包括《曹寅题程嘉燧山水墨迹全图》、《宿避风馆》诗轴、《楝亭夜话图》曹寅题诗、自书扇面《北行杂诗》二十首等,有的藏于名馆,有的流落民间,也有的昙花一现即不知所终。 田家英收藏的这幅诗轴是曹寅三十岁时所书的自作诗,《楝亭集》有录,标题为《冲谷四兄寄诗索拥臂图,并嘉予学天竺书》,但未注明写作年代。该诗轴至少为我们提供了如下信息:诗轴有落款年代为“己巳孟夏”,经查己巳年应为康熙二十八年(1689),根据该诗在《楝亭集》收录中被编排在第一卷较靠前的位置,可证实《楝亭集》所收录的作品确为按写作年代排序;诗中所称“冲谷四兄”即丰润曹鼎望之子曹,字冲谷,号松茨,丰润(今河北唐山市丰润区)人,与曹寅为同宗兄弟关系,年龄稍长于曹寅,故曹寅称其为四兄,官至理藩院知事,有《雪窗诗集》《松茨诗稿》传世。《楝亭集》收入多首曹寅与他的赠答诗,如《松茨四兄远过西池用少陵“可惜欢娱地,都非少壮时”十字为韵,感今悲昔,成诗十首》《冲谷四兄归浭阳,予从猎汤泉,同行不相见;十三日禁中见月,感赋兼呈二兄》等,相互鱼笺往来、鸿雁传书,使我们能进一步了解曹雪芹祖辈与丰润曹家的交往关系。此诗是一首回忆旧事之作,可推断此前冲谷曾有信或诗寄来,夸赞曹寅所解天竺书,故又奉和而作。“天竺书”系出家人必习之婆罗谜文,或称婆罗米文,曹寅自江宁归旗后,在内务府任郎中,开始习读梵文、佛经,以求寄托。曹寅不仅自习之,还与其兄冲谷商讨展示,深得其赞,该诗流露了作者的崇佛向佛意向;诗轴所录诗句与《楝亭集》收录之诗有多处文字差异,如《楝亭集》收录时在诗题“冲谷”后加了“四兄”二字,“解天竺书”改为“学天竺书”;诗句“长城终古无坚垒”,《楝亭集》改为“长城近日无坚垒”,相较诗轴的“终古”似乎更恰当些。这些都说明诗轴是书写在前的,《楝亭集》收录时作了修订。由于诗轴篇幅容量所限,只书写该诗的前一首,后面的一首没有写,录之如下:“无遮愿力合人天,净馔频张侍讲筵。大部僧陀徒译字,终年郎署反安禅。空华想落沧江上,故纸尘劳绣佛前。能事松枝许相易,萧斋挥洒旧炉烟。”其中的“僧陀”“安禅”“空华”“尘劳”“绣佛”等,多半是与解天竺书相关,同时也表达作者当时的复杂心境。 另一件涉“红”藏品是近些年整理时发现的一封周春致吴骞的信。田家英收藏着大量的清代文人往来信札,陈烈先生曾对我说过,之前曾见到信札内容有涉及《红楼梦》的,只是一时记不起来置放于何处。2012年初,为了出版《小莽苍苍斋清代学者书札》,在整理这些书信时便发现了这封周春致吴骞谈及《红楼梦》的信,陈先生遂将复印件第一时间传给我看,令我大喜过望。周春是目前所知评论《红楼梦》并著有红学专论的第一人,吴骞则是清代浙江极负盛名的大藏书家,传世的周春著《阅红楼梦随笔》即由吴骞“拜经楼”刻印的。二人既是同乡又有共同爱好,因居异地故而书信往来不断,仅小莽苍苍斋藏周春致吴骞的信就达十六通之多。这封涉“红”的信札是周春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九月十八日写给吴骞的,其主要内容是想通过吴骞帮助了解曹雪芹及其祖父曹寅的情况,信中写道:“拙作《题红楼梦》诗及《书后》,绿饮托钱老广抄去,但曹楝亭墓铭行状及曹雪芹之名字履历皆无可考,祈查示知。”这是周春读了《红楼梦》并写完《红楼梦记》和《题红楼梦》诗之后,急于想弄清作者曹雪芹及其祖父曹寅的情况,苦于手头资料匮乏,即“皆无可考”,由此而想到一向藏书颇丰的老友吴骞,“祈查示知”。这件与曹雪芹同时代学者又是研红第一人所留下的谈及《红楼梦》的墨迹,珍稀难得。 董志新先生因此撰写的《曹雪芹拥有〈红楼梦〉著作权的又一新证》一文,对该书信的发现及其对当前红学研究的价值做了详尽的分析,认为:首先该信件所涉关于《红楼梦》的文字是对当前一部分人质疑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的有力驳斥。周春与曹雪芹基本属于同一时代的人,他写这封信的时间距曹雪芹离世仅隔三十年,他在信中打听曹雪芹及其祖父的情况,充分证明了曹雪芹就是《红楼梦》的作者无疑。其次,尽管周春因《阅红楼梦随笔》被后人归入“索隐”一派,但从这封信的内容看到,他读了《红楼梦》后便急于采用“考”或“查”的方法试图更详尽地了解作者及其家世,既为我们研究《红楼梦》开启了考证的先河,同时也印证了要研究一部作品,对其作者经历和家世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周春试图用作者家世的“可靠可信文献史料,考证曹雪芹及曹寅的生平。治曹学,即治《红楼梦》作者之学,这个命题是学术之核,理论之基”。 据载,田家英平时为了不断丰富清代学者墨迹的收藏,手里常备萧一山编撰的《清代学者生卒及著述表》和叶恭绰编撰的《清代学者像传》,将其作为收藏清代文人墨迹的“航向标”,还戏称为清朝“干部”花名册,在这个花名册中周春理当名列其间。他每逢外出工作总不忘将这两本书带在身边。20世纪60年代初,他随毛泽东赴杭州,偶尔听当地人介绍说,杭州古籍书店从海宁收到千余封清人信简,他马上与店方联系,在一周时间内利用工作间隙将这批信札过目一遍,又征得店方同意将信札借回住处,摊在地板上,对照“花名册”逐一比对琢磨,最后从中选取四十余封买下收藏。这其中周春致吴骞的信就有十六封之多,足见他对周春墨迹的重视。 在整理小莽苍苍斋藏品的过程中,田家英的后人们逐步发现,田家英的收藏是特色鲜明的专项收藏,仔细分析他的藏品,往往是围绕一位重点人物或某一文化现象,即可构成一个专题,红学即是其中之一。如今发现藏品中与红学相关联的人物墨迹多达七十余人,其中有与曹寅交往密切者,如玄烨、周亮工、邓汉仪、宋荦、尤侗、陈维崧、朱彝尊、徐元文、赵执信、彭定求、徐乾学、王鸿绪、陈鹏年等四十余人;有与曹雪芹相关联或与《红楼梦》传播流布有过关联甚或发挥了一定作用的人物,如沈廷芳、袁枚、周春、吴骞、钱大昕、孔继涑、孔继涵、弘旿、裘曰修、铁保、张问陶、改琦、姚燮、俞樾、王国维、蔡元培等三十余人。通过阅览他们的墨迹,了解这些人物的生平业绩、活动轨迹,尤其是与红学的关联,会进一步丰富我们对红学这个大文化圈所涉学者的认知度,尽管他们的墨迹内容大都与红学无直接关系,但却从一个侧面反映着红学传播流布时代文化的印记。 据悉,田家英的藏品还在整理中,其中大量的清代文人诗词有许多是未曾公开发表过的,我们期待着还会有涉“红”内容的藏品被发现。 二《红楼梦》是他所钟爱 收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藏品则处处反映着收藏者不同的目的和迥异的趣味,而“田家英的收藏是学者之收藏,其收藏目的十分明确,收藏标准全主研究……”学者之收藏是说他的收藏不是为了增值,而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这是文物收藏的最高境界。当年赵朴初先生在观看了“小莽苍苍斋藏品展览”后挥笔题词:“观其所藏,知其所养。余事之师,百年怀想。”可见观藏品识人品从来不是虚话。 田家英毕生热衷于清代文人墨迹收藏,其中不乏与红学相关的藏品,这与他平生对《红楼梦》的钟爱有直接关系。 ……… 曹寅 曹寅(1658—1712),字子清,又字幼清;号荔轩,又号楝亭、雪樵、柳山、柳山居士、柳山聱叟、西堂扫花行者,亦署紫雪庵主、棉花道人、鹊玉亭、盹翁、嬉翁等。顺治十五年(1658)九月初七生于北京,康熙五十一年(1712)七月二十一日卒于扬州。 曹寅为曹玺长子,嫡母孙氏为康熙帝玄烨保姆(满人俗称教引嬷嬷),一生深得康熙帝信任。约18岁入宫任康熙帝的侍卫。约20岁擢銮仪卫整仪尉,寻迁治仪正。康熙二十三年(1684)曹玺病,卒于江宁织造署,玄烨特晋升曹寅为内务府慎刑司员外郎,命其协理江宁织造事务。康熙二十四年奉旨返京,历任内务府会计司、广储司郎中,兼正白旗包衣第三旗鼓佐领。康熙二十九年以内务府广储司郎中出任苏州织造,三十一年调任江宁织造,直到康熙五十一年去世为止。其间,从康熙四十年开始连续八年承办龙江、淮安、临清、赣关、南新五关铜觔;自康熙四十三年开始与苏州织造李煦轮番兼任巡视两淮盐课监察御史。同时,随时访查江南吏治民情,向玄烨专折奏报。康熙三十八年、四十二年、四十四年、四十六年玄烨南巡途经南京,皆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曹寅四次参与接驾。康熙四十三年因捐修宝塔湾行宫、接驾“勤劳诚敬”,特加通政使司通政使职衔。康熙五十一年七月曹寅病重,玄烨特命快马疾驰数千里送药抢救。曹寅病故后,亏空织造公款白银近三十万两,玄烨乃命两淮巡盐御史为之填补,并命其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不久颙死,又命将其弟曹荃之子曹过继给曹寅承嗣继职。 曹寅多才艺,知识面广泛,他喜吟咏,诗、词、歌、赋、文、曲等无所不涉,无所不精,写作终生不辍,早年所作《荔轩草》即已深得时人赞赏。现存《楝亭诗钞》八卷、《楝亭诗别集》四卷、《楝亭词钞》一卷、《楝亭词别集》一卷、《楝亭文钞》一卷。他还擅书画、精赏鉴、喜收藏、爱作剧曲。著有杂剧《北红拂记》《太平乐事》《虎口余生》《续琵琶》等。曹寅藏书极富,又喜刻书,曾汇刊前人文字音韵书为《楝亭五种》、艺文杂著为《楝亭藏书十二种》(浙江省图藏有“十三种”),校勘精审。内廷御籍多命其董督,雕镂之精,胜于宋椠。后世称“康版”者,即曹寅首创。现存《全唐诗》等书即曹寅兼任两淮巡盐御史时受命于扬州主持刊刻的。此外,他还娴于弓马骑射,熟谙朝章国体,可谓文武全才。曹寅又喜广交当时天下名臣文士,尤其与诸多明末遗老士人,己未博宏科文士及江淮名士有广泛交往,这一点从他的《楝亭集》所收大量的酬唱诗词中足见一斑,正可谓: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 曹寅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雪芹不仅继承了其性格爱好尤其文学才华,更主要的是将之所生活的时代,也可以说是曹家由盛极转衰落的时期作为背景素材写进了《红楼梦》,若仔细研读这部小说,曹寅生活时代的影子及《楝亭集》所涉内容俯拾皆是。总之,没有曹寅就很难有后来曹雪芹的《红楼梦》。 本书收曹寅行书七言律诗轴一幅,绫本,纵139.4厘米,横54.2厘米。此轴行书七律,见于《楝亭诗钞》卷一,题为“冲谷四兄寄诗索拥臂图,并嘉予学天竺书”。原诗二首,为依冲谷韵奉和之作。此轴仅录其中一首,以就教于蕉庵主人。诗句略有改动,“长城终古”刻本作“长城近日”,“费除”刻本作“废除”。刻本将诗轴的落款稍加改动作为标题,如在“冲谷”之后加了“四兄”二字,“解天竺书”改为“学天竺书”。“冲谷”,即为曹,字冲谷,号松茨,乃曹寅之族兄,行四,世居丰润。《楝亭诗钞》卷二有《松茨四兄远过西池,用少陵“可惜欢娱地,都非少壮时”十字为韵,感今悲昔,成诗十首》;《楝亭诗别集》卷二有《冲谷四兄归浭阳,予从猎汤泉,同行不相见,十三日禁中见月,感赋兼呈二兄》等诗,皆咏与曹事。下款“己巳”为康熙二十八年(1689),曹寅时年三十二岁。 “小莽苍苍斋”是田家英的书斋名。田家英早年参加革命,1948年起担任毛泽东政治秘书,平生喜好书法,对清代历史颇有研究,他多方收集清代名人墨迹,作为研究清史的史料。经过多年孜孜不倦的努力,他收集到了有清一代众多文化名人的手迹,其专门和齐全的程度在国内收藏界罕见其匹。本书汇集“小莽苍苍斋”有关曹雪芹家世研究、《红楼梦》传播和评论的人物的墨迹,如曹寅的书法,清代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周春的信札等。对于考察曹家的交游交往,证明《红楼梦》著作权为曹雪芹等课题有学术参考价值。专家撰写解析论文和人物小传,使读者在欣赏这些墨迹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其学术价值。 全书收录与红学相关人物的墨迹六十余件,并收录清代云锦图样。全彩印制,精美精致。以下是内页版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