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九州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0.88
折扣购买: 桃花树下的鲁迅
ISBN: 9787510887987
桃花树下的鲁迅 1936年4月,一直在病中的鲁迅,收到一封署名颜 黎民的来信,虽然是一封让人猜疑的陌生来信——来信 人是以儿童口吻写的信,这着实让鲁迅和许广平猜测了 一番,但鲁迅还是及时地回了信,而且前后回复了两封 。在第二封回信里,有这么一段话: 说起桃花来,我在上海也看见了。我不知道你到过 上海没有?北京的房屋是平铺的,院子大,上海的房屋 却是直叠的,连泥土也不容易看见。我的门外却有四尺 见方的一块泥土,去年种了一株桃花,不料今年竟也开 起来,虽然少得很,但总算已经看过了罢。至于看桃花 的名所,是龙华,也有屠场,我有好几个青年朋友就死 在那里面,所以我是不去的。(1936年4月15夜《致颜 黎民》) 从这段话看,一定是来信人在信中提到了桃花,这 才会引起鲁迅的回应。这位叫颜黎民的来信者,为何会 在信中说到桃花,原信早已不存,缘由也就无从推断, 但想必跟时节有关。颜黎民给鲁迅写信,是阳历三月底 ,也就是阴历的三月上旬,正是桃花绽放、盛开的时节 。也许颜黎民在信里,只是一句随手无心的应景之语, 却触动了鲁迅某根情感的心弦。 颜黎明给鲁迅写信时,人在北京。北京对鲁迅来说 ,不仅是重要的,也是充满感情的,尤其是跟上海对比 时,鲁迅情感的天平,明显倾向北京。鲁迅回信颜黎民 时,北京早已改名北平,但在这封信中,鲁迅还是按老 习惯,写成了北京,而在给颜黎民的第一封信中,写的 却是北平,并且动情地说:“我也住过十七年,很喜欢 北平。现在是走开了十年了,也想去看看,不过办不到 。” 我猜想,鲁迅在北京时,就留意过桃花,因为北京 也是桃花的盛产地。“我在上海也看见了”,其中的“ 也”字,似乎也隐隐透露出这方面的消息,当然也许只 是针对颜黎民说到北京桃花而说的。 鲁迅对上海,虽然有极尽失望、愤恨之语,但说到 桃花,情绪却是愉快的。“连泥土都不容易看见”的上 海,种的是一株桃花(树);不管这株门外的桃树,是 不是鲁迅家自己种的,“不料今年竟也开起来,虽然少 得很,但总算已经看过了罢”。几个连接转折词语之间 ,淡淡的语气,流露的却是难以掩饰的欣悦之情。“至 于看桃花的名所,是龙华,也有屠场,我有好几个青年 朋友就死在那里面,所以我是不去的。”似乎在表明, 如果不是有屠场在,龙华的桃花,也会有兴趣去看看的 。 鲁迅说的“门外的桃花”,萧红在她那篇《回忆鲁 迅先生》里也写到了,但却把品种弄错了,说成了柳桃 : 客厅的后门对着上楼的楼梯,前门一打开有一个一 方丈大小的花园,花园里没有什么花看,只有一棵很高 的七八尺高的小树,大概那树是柳桃。(萧红《回忆鲁 迅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