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9.30
折扣购买: 做人要看沉思录处世要读智慧书
ISBN: 9787563922581
机会总是转瞬即逝 一旦变化的东西绝不会在时间的无限持续中再存在。而你,你的存在占 据一个多短的时间呢? ——《沉思录》第十卷 机会不可能在时间中无限期地存在下去,它总会发生变化,并且能够将 机会抓住的时间也是一个很短暂的过程,一旦没有抓住,机会就会很快流失 。 抓机遇好比老鹰捕兔子。要捕捉到灵敏的兔子,老鹰必须做到稳、准、 狠。机遇好像兔子,它是动态的,绝不是静止的,机遇的性格就是谁也不等 待。老鹰在天上盘旋,只能说是“机”,老鹰捕捉到兔子那一刹那才是“遇 ”。 英国机械专家布利阿里是位和武器打交道的人,他的绝大多数时间都用 在琢磨枪支的性能和构造上,但他最大的成就之一不是发明了什么武器,而 是发明了与武器毫不相干的不锈钢餐具。其成功的奥秘也就在于他能在偶然 中抓住到来的机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热衷于殖民扩张,但英军发现他们的枪支使用 时间一长,射程和命中率就会大大降低。布利阿里的任务就是改进枪支构造 ,设法解决枪支的性能问题。 布利阿里很快发现造成枪支性能问题的原因是枪膛的用材硬度不够,如 果能找到相当硬度的材料,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他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合金钢,进行耐磨和耐热试验。由于 品种繁多,试验时间被拖得很长,试验场地很快被各种合金钢堆满了,但仍 然没有发现适合的材料,布利阿里的心情很差。 有一天,布利阿里在清理场地时发现一块锃光发亮的钢材,他分析了这 块钢材,发现它并不适合用在枪支上,但就在将它抛弃的时候,他突然觉得 这么漂亮的材料没有派上用场太可惜了。他看到了试验场里暗淡无光的餐具 ,心想,“如果把这些材料用来做餐具,不是十分漂亮吗?” 因为这个念头,布利阿里成为一位不锈钢餐具推销商。数年后,不锈钢 餐具开始进入家庭。 当布利阿里获得极大收益的时候,不锈钢材料的发明者、德国人毛拉不 禁感叹:“我把它扔进了垃圾堆,怎么没有想到它可以成为餐具呢?” 有时候机会确实有它的偶然性,正是因为这样的偶然性才让机会变得扑 朔迷离、转瞬即逝。就是因为机会存在偶然性,所以更应该努力地抓住它。 试想如果布利阿里当时直接把不锈钢扔进了垃圾桶,他不就成了第二个毛拉 了吗?可是他没有,他用机敏的反应意识到了这块平凡的钢材或许还有用处 ,进而有了他以后的成功。 1977年,梁晓声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北京。 站在北京站广场,梁晓声想起自己从哈尔滨到北大荒再到上海,最后又 到北京的经历,就像做了一场长长的梦。但这次从复旦到北京,却是梁晓声 一生中一次重要的机遇,而这次机遇,也可以说是他自己在瞬间抓住的。 初到北京的梁晓声并非一切顺心,他很快又遇到了当时无法解决的麻烦 ——工作分配。 当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一年,很多机关还没有恢复元气。他到文 化部要求解决工作分配问题,人家回答说:“你来得太早了,分配办公室还 没有成立呢。” 梁晓声在北京无亲无故,有时只好到火车站过夜。拖了好几天,梁晓声 又到文化部去。负责人只好让他在几个文艺单位中挑选一个。梁晓声选中了 北京电影制片厂,他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编辑。 谁知,北影以职工定额超编为由,继续把他的工作分配搁置起来。到手 的机遇一下子又模糊不清了。 经过几天的苦等,梁晓声终于忍不住了。他气冲冲地冲进北影,一把推 开会议室的门,冲着正在开会的北影厂领导大吼:“哪位是党委书记?” 然后就是一番义愤填膺、振振有词的即兴演说,特别强调他“曾经和‘ 四人帮’作过斗争”的光辉历史。 这一番演说颇有效果。北影的女政治部主任拿他的档案看了看,然后对 党委书记说:“他确实是同‘四人帮’作过斗争,那就把他分到编辑部吧。 ” 党委书记连连点头:“同意,同意。” 原来,当时开的正是敦促党委书记“说清楚”的会,在座的都是党委委 员,难怪这位书记如此的没精打采,唯唯诺诺。梁晓声多少有些莽撞的举动 正赶在“说清楚”大会的点上,这次批判会又帮了他一个大忙,不得不让人 叹服机遇有时候真是一瞬间的事情。就这样,奔波了数次,一个星期弄得他 吃不下睡不着的事,几分钟内就简简单单地解决了。他成了北影的正式编辑 ,并逐步走向他人生中的辉煌。 如果不是因为当时正在开“说清楚”的会,不知道梁晓声还要在工作的 路上等待多久,要是他那天早去一会或是晚去一会都是不行的,可见机遇总 是转瞬即逝的。不过我们也要看到梁晓声自己的不懈努力,如果不是梁晓声 自己有准备,自己主动寻找机会,那一个机会也是会错过的。 P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