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家门(消逝中的城市记忆)

上海家门(消逝中的城市记忆)
作者: 胡志洪//胡明旻|责编:由爱华//孙彬
出版社: 同济大学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8.30
折扣购买: 上海家门(消逝中的城市记忆)
ISBN: 978756089478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沪城北郊 鸦片战争英军的炮舰轰 开了大清帝国的大门,也炸 开了吴淞口的海防。当十余 英舰侵入黄浦江后,最先踏 入上海北郊的一队英军大肆 掠夺与屠杀平民。 1842年6月16日,英舰纳 密季斯号血洗上海吴淞口炮 台,英军蒙哥马利中校的一 支2000人的步兵部队带着 两尊炮,经吴淞江新闸石桥 而下,熟门熟路地先期踏入 的就是这片风水宝地。吴淞 江(苏州河)、洋泾浜(延安 东路)至外滩南北的狭长地 带,是地处黄浦江英军舰炮 的射程之内,当地俗称“北 郊”的地方。 同年6月19日,英军经北 门占领整个未设防的县城, 司令部就设在城隍庙九曲桥 的湖心亭。最终,沪人被迫 支付了50万两银子的赎城费 方使洋寇撤出。翌年上海正 式开埠,沪城北郊遂成“夷 场”“洋场”的租界地。经历 了华洋杂居充满屈辱的百年 嬗变,当年的北郊终成当代 上海城市发展的起点。大约 在小刀会与太平天国运动期 间,上海诞生了成片以“里” 为名的石库门里弄。城隍庙 九曲桥的湖心亭也成为史学 爱好者怀旧的好去处。 其时,所谓无人滩涂, 传说中的荒地人云亦云并不 见实。1844年,外滩宝顺 洋行就是通过业主奚尚德永 租的。沪城北郊乡民保护土 地的斗争十分惨烈,临江的 外滩一带绝对是各有地主, 主人们几乎都拒租自已赖以 生活的土地。外商往往是在 巴富尔和上海道的亲自陪同 下,由麦华陀作翻译,强势 “劝”租。如琼记洋行、有利 银行等许多洋行的用地都是 与官府一起对当地平民强租 强拆。法租界外滩,雷米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