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广播影视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30.40
折扣购买: 建党伟业
ISBN: 9787504379146
1911年4月,四川、湖南、广东等地掀起的保路 运动进入高潮,湖北革命党人组织的文学社和共进会 在武昌举行会议,决定借助保路运动提供的有利时机 ,联合发动起义。为此,革命党人建立起统一的领导 机构,推举文学社社长蒋翊武为总指挥,共进会领导 人孙武任参谋长,预定在10月6日(当年的中秋节)举 行湖北新军的武装起义。 然而,在起义日期临近的时候,革命党人意识到 时间仓促,起义的准备尚未做好,遂决定将起义延期 到农历八月二十日。不料,在八月十八日也就是公历 10月10日这天,孙武在汉口革命总机关试制炸弹时, 因操作失误触发了炸弹。巨大的爆炸致使起义的准备 泄露,汉口的机关也因此被破坏。 蒋翊武闻讯后,果断约定当夜12时新军各营以炮 声为号起义。然而,由于武昌的革命机关当时也已经 被破获,蒋翊武无奈之下被迫出走。晚上,又因为送 信人未能到达炮营,号炮未响,各营没有起义。 10月10日上午,湖广总督瑞瀓开始按查获的名册 大规模抓捕革命党人。由于形势紧迫,革命党人熊秉 坤等秘密商定顺势于当晚起义。晚7时,熊秉坤、金 兆龙等在工程第八营后队首先发动起义,并迅速占领 楚望台军械局,新军各营随即响应,开始兵分三路进 攻总督府。瑞瀓被隆隆的炮声吓得魂不附体,眼见抵 御不住新军的进攻,赶紧派人从总督府后墙挖了个洞 ,匆忙逃走。清军统制张彪,最初凭借有利地形,带 领清兵拼死顽抗。然而,他们并非斗志昂扬的新军的 对手。熊秉坤组织敢死队猛冲猛打,很快摧垮了清兵 的防线,眼见手下士卒无力守住武昌,张彪率领残兵 败将退往汉口。 11日上午,革命军在武昌宣布成立湖北军政府, 强推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咨议局议长汤化龙为政 务部长。12日,革命军向全国发表通电,宣布改国号 为中华民国,号召各省起义。随后,各省纷纷响应, 到11月,全国有江苏、湖南、广东等14个省区宣布脱 离清政府独立,清政府的统治短时间内土崩瓦解。 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它的成功与各 省的纷纷响应,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于革命党的始料 之外,充分显示了偶然性在历史发展中所蕴含的巨大 力量。 所谓在情理之中,首先是革命形势发展到清王朝 必将垮台的临界点,这时只要一个小小的火星,就足 以使充满火药的大厦腾空崩裂。清政府的专制腐朽虽 久为人们?阶层不敢轻举妄动,所以最开始革命只可能在无私无 畏的勇士中秘密进行。但革命者总是少数,尽管起义 不断,可歌可泣,但若没有全社会的共识,没有各阶 层对现政府的绝望,总归只是少数人的行动。而当清 王朝自鸦片战争以来被迫面对世界时,它的一系列腐 朽落后的方面就更为显著地凸显出来,人们在自强求 富的愿望中一次次地对清政府失望,改变现状,另立 政府的呼声也就越来越迫切,这就使得清政府最终崩 溃成了历史的必然。 所谓的始料之外,是因为革命党人举行了数次的 起义斗争,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因此,武昌起义的猝 然成功大大超出了革命党人的预料,首义后的数省响 应更是革命党人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武昌起义后,建立全国性的革命政府就成为摆在 革命党人面前的首要问题。11月11日,江苏都督程德 全、浙江都督汤寿潜和上海都督陈其美联名致电各省 军政府,建议派代表到上海讨论成立中央统一机构的 事宜。接着程德全又致电各省军政府,建议公请孙中 山回国组织临时政府。 15日,各地代表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会议,规定 每省派代表两人,组成“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 17日,黎元洪发电建议各省派代表到武昌开会。考虑 到武昌是起义首捷之地,黎元洪是第一任都督,拥有 极高的威望,于是代表联合会议定以武昌作为中央军 政府所在地,推黎元洪代行中央政务,并请武昌政府 委派伍廷芳、温宗尧为革命政府外交代表。决定每省 派代表一人在上海组成联络机构。但当各省代表到达 武昌时,黄兴所指挥的湘、鄂联军在袁世凯的进攻下 正处于劣势,不久汉阳失陷。 袁世凯进攻武汉的同时,革命党领导的江、浙联 军于12月2日攻下了南京。12月4日,江苏都督程德全 、浙江都督汤寿潜、上海都督陈其美,认为汉阳失守 、武昌危急,在那里的代表已无法组织临时中央政府 。于是,他们与留在上海的各省代表集会商议,将临 时政府所在地改在南京,并投票公举黄兴为大元帅, 黎元洪为副元帅。但武昌各省代表接电后,认为上海 的各省代表是联络员身份,无权议决有关组织临时政 府等重大事项。革命党内部产生了分歧。 12月10日,在上海和武汉的各省代表陆续到达南 京。原定12月16日举行临时总统选举会,在这期间, 他们得到了袁世凯和谈代表到达汉口的消息,一部分 代表被时局迷惑,决定虚总统之位,以待袁世凯反正 。(P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