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豆捞遇上豆汁儿

当豆捞遇上豆汁儿
作者: 穆欣欣|总主编:吴志良//吴义勤//黄宾堂//葛笑政//张陵等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24.00
折扣价: 15.40
折扣购买: 当豆捞遇上豆汁儿
ISBN: 9787506390217

作者简介

穆欣欣,澳门人。祖籍山东蓬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暨南大学新闻专业学士、南京大学戏剧学博士。以读(闲)书、看戏(剧)为主要生活方式,相信“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曾居住北京十五年,致力澳门和内地文化交流,被媒体誉为“让澳门文化散珠成串”之人。于1999年澳门回归,以及在澳门回归五周年、十周年及十五周年时先后四次应邀走进中央电视台演播室担任直播节目嘉宾主持。作品有散文集《戏笔天地间》(澳门版及内地版)、《诗心》《风动心也动》《相看俨然》《寸心千里》;“澳门艺术丛书”之《走回梦境一澳门戏剧》(合著);2014年编剧完成澳门**部以传统戏剧形式表现本土历史故事的京剧《镜海魂》,该剧已在南京、天津、澳门、北京、西安、重庆等地上演。

内容简介

澳门——关于记忆、关于美 我的小男孩在澳门出生了。如果以生在哪儿就算 哪里人,小男孩是地道的澳门人。在他这个澳门人眼 里,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不及澳门好,他也容不得别人 说澳门的不好。这是他的家乡情结。 然而,在外地孩子眼中,澳门却是一个乏善可陈 的城市。和香港比,澳门没有像海洋公园、迪士尼乐 园这样足以让孩子热闹地玩上**的游乐设施。 有一年春节,我接待了从北京来的朋友一家。他 们在澳门停留的时间只有大半天,这是很多内地人游 港澳的路线图:游罢香港之后,顺道过来澳门看看。 所谓港澳游,澳门往往是香港的附属。大半天时间, 吃两顿饭、到标志性景点大三巴牌坊一游、买上两盒 杏仁饼作手信、*后赌场转转。 一圈行程下来,朋友六岁的女儿对澳门并无好印 象。她说,澳门的冬天好冷,澳门的房子又破又旧… …顺带说一句,我们请朋友在内港一家葡餐餐厅吃饭 ,这里是澳门的旧区。 别说孩子,即便是来旅游的大人,他们的澳门印 象往往也是——澳门一点都不现代,因为大高楼不及 香港多。面对以高楼等于“现代化”的标准来论,澳 门的确显得不那么新,*不要说“现代化”了。在这 个定位标准面前,澳门一定会失语! 而关于澳门,不说历史就难以窥探她的真容。这 座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城市,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交 融;她既是西方文明进入中国的起点,也是东方文明 输出的窗口。只看见西方文化或东方文化,都不足以 勾勒出一个完整、真实的澳门。历史的沧桑和小城的 宁静,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澳门。**这座城市的面貌 是东西文化经过交汇、碰撞的结果——西方中有东方 ,东方中又可见西方。它们还体现在这座城市景观、 街道名称、路牌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等诸多细节上。 2005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给澳门一张 弥足珍贵的文化名片——澳门历史城区列入世界文化 遗产名录,这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好证明。澳门历 史城区由八个广场二十五处建筑组成,如同一串美丽 的项链,镶嵌在澳门半岛上。而拎出这些“遗产”中 任一建筑单独看,会骤然失色。因为,论辉煌,澳门 的教堂难与欧洲教堂抗衡;论规模,澳门的中式大屋 难与中国境内有年头的大院相比,如山西的乔家大院 。把历史城区的建筑视为一个整体,教堂、西式剧院 和中式屋宇安然共存,相映照、相辉映的景致便格外 美丽。 澳门,既有历史的沧桑感,又有安之若素的淡然 。直至**,她越来越显车水马龙的城市繁华,但一 个转身又能得见她一派悠然的田园风光。入夜,霓虹 闪烁与万家灯火并存,远处海面有归帆点点,渔舟唱 晚。而澳门人的生活方式就*是多元,既讲究喝茶也 喝咖啡,既听歌剧也看广东大戏,既过圣诞节*重视 中国的春节,结婚的新娘既穿婚纱也穿传统的中式裙 褂……在这里,没有张扬,不过分夸大,处处**对 称。这便是澳门之美! 2013.10.14 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