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山中

云岭山中
作者: 舒德骑|责编:梁洁
出版社: 中国文史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3.70
折扣购买: 云岭山中
ISBN: 978752051495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云山之外,燕来雁归。 晨光下,一群野雀迎着山风,丢下一串啁啾,渐渐消 逝在遥远的天际;一只岩鹰从悬崖边腾空而起,盘旋于崇 山峻岭。天苍苍,野茫茫,站在云岭之巅,举目远眺,群 峰巍峨,林海苍茫,雪山逶迤,云遮雾障。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 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 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 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 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公元742年,唐代诗人李白的这首《蜀道难》,发出了 “噫吁喊,危乎高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慨叹,为西 蜀之地作了这样惊悚传奇的描述,以致让人望而生畏却步 不前。 苍山依旧,星移斗转。 时光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中叶,一声开天辟地的炮响 ,打破了这大山深处亘古的沉寂。炮声隆隆,群山震颤, 地动山摇,鸟兽飞散。随即,一批批操着不同口音,来自 天南海北的人群络绎不绝涌入这片沉睡的土地,在这人迹 罕至的深山里开山劈岭、架桥筑路、修房造屋、凿洞建厂 ,开始了史无前例、波澜壮阔,长达数年、艰苦卓绝的三 线建设。 三线者,中国战略大后方基地也! “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要准备打仗!”这是当时 毛泽东同志向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发出的最紧迫的号召。 是啊,在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上,自有文字记载以来 ,由于土地、民族、信仰、人口、资源等诸多因素,就从 来没有离开过战争。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战争总是如影随 形,从来就不是以善良的人们意志为转移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又何尝不是如此! 20世纪50年代,经过朝鲜战争洗礼的人民中国,经过 10年艰苦努力,终于以崭新的姿态在东方站立起来。到60 年代,又在工业化道路上取得了不容小觑的成就。然而, 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如遮天蔽日的阴霾,长久地笼罩在我 国上空挥之不去。 此时,美国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堵,在 中国周边建立了半圆形的军事包围圈;同时,由于美苏两 个超级大国在全球争霸,在加勒比海制造出“古巴导弹危 机”,双方磨刀霍霍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随时都会 让人类陷入核战争的巨大灾难之中。 随着我国科技和军事的不断进步,第一颗原子弹在罗 布泊爆炸成功,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苏联在边境上陈兵 百万,对我虎视眈眈讹诈威胁。 美苏两国为了遏制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相继掀起 了反华浪潮,萌发了“对中国实行核空袭”“摧毁中国大 陆工业基地”的恶念。在我国西南边陲,印度也趁火打劫 ,不断蚕食我国领土,频频在我边境挑起军事摩擦和武装 对峙。逃到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在美国人的怂恿和支持下 ,甚嚣尘上,成天叫嚷着反攻大陆,不断派遣侦察机进入 我国领空骚扰,派遣特工人员潜入大陆进行破坏——由此 ,我国陆地周边和沿海地区险象环生,战争危险步步逼近 ,严重威胁到我国家安全和民族生存发展。 一时间,中国这块多灾多难的土地上,大有山雨欲来 ,黑云压城之势! 在这危机四伏、警报频仍的紧迫形势下,毛泽东同志 审时度势,未雨绸缪,决定国家实行战略大转移,将战略 重心从沿海转移到内地,特别是转移到西南战略纵深之地 。以举国之力,在这些地区建立门类齐全的军事和民用工 业体系,以应付未来战争之需——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亲自指挥下,在中国西南的崇 山峻岭中,开始了前所未有、声势浩大的三线建设! “分散、隐蔽、靠山、钻洞”,这是当时国家对三线 建设的具体部署;“好人好马上三线”,这是当时国家对 三线建设的指导方针。 于是,位于川西深山的云岭地区,一夜之间就热闹起 来。那盘旋在空中勘察地形的直升机飞走之后,那开山放 炮的爆炸声、机器转动的轰鸣声、人欢马叫的沸腾声…… 便热火朝天、没日没夜地在这深山峡谷里响了起来。 时值暮秋,草黄山瘦。 ……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