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红的炉火

通红的炉火
作者: 王广杰|
出版社: 天津社科院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58.00
折扣购买: 通红的炉火
ISBN: 978755630948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20世纪70年代,我初中 毕业后分配到天津重型机器 厂(原天津铸锻件厂)铸钢车 间清整工段氧化皮组。组里 突然来了几个新分配来的学 生,师傅们都很高兴,因为 年岁大的即将退休,年轻的 师傅也大我们十几岁。组长 让一个师傅带我们去仓库领 工作服和劳保鞋。所有铸钢 车间职工一律发放白色帆布 工作服和鹿皮大头鞋(老师 傅对工作鞋的通称),穿白 色帆布工作服为了隔热,大 头鞋穿在脚上也是起到保护 脚的作用,每天与热钢件打 交道当脚下的钢件温度高时 鞋底冒烟不至于把脚烫伤; 再有大头鞋鞋头硬挺的部分 对于碰到钢件掉在脚上的特 殊情况,能减少发生工伤的 概率。 发放新帆布工作服那天 ,我还和小伙伴们到照相馆 拍了一张纪念照送给同学, 彰显我是一名炼钢工人,感 到自己可神气了,而自己留 的那张现在找不到了。 氧化皮组主要工作就是 对毛坯件加热处理。第一天 我透过黑色防护镜看加热炉 里的钢件,望着不断燃烧的 火焰,钢件由暗慢慢变红, 知道了经过热处理的钢件能 进一步提高铸钢件的内在质 量。 刚分配到组里,组长就 给我们做了学徒师傅“一对 一”的安排,而我和师兄是 两个人一个师傅。因为我们 的师傅最年轻,再有能带领 我们干热处理的师傅人手不 足,不够安排。组长安排组 里的技术人员每天给我们讲 一点热处理知识。给我讲课 的师傅是北京钢铁学院毕业 的技术员,他讲了正火、退 火、回火、淬火等一些基础 知识。然而,好景不长,报 纸上掀起了批判潮,这股风 潮同样也冲击到我所在的班 组,组长就再也没有安排这 个技术员给我们讲课了。可 我一个初中毕业生,本来文 化基础就差,根本就弄不明 白这些专业知识,问也不敢 问,生怕戴上什么“帽子”。 于是,我自己就在下早班后 到天津图书馆查资料,终于 知道了有关热处理的一些基 础知识,如晶体结构的变化 和机械性能的关系等。了解 了热处理的基础知识后,我 也清楚了热处理对提高钢件 内在质量的作用。在工作中 ,我非常认真地按要求去做 ,每天早班装炉根据技术员 下达的工艺,调整加热火焰 的分布及抄记操作温度的变 化,中班继续加热然后根据 工艺让钢件冷却下来。 回想起当年那段刚刚接 触毛坯件热处理的时光,我 还是很快乐的。因为在学徒 期间,我们参与了天津第一 台6000吨水压机毛坯件的 加热处理,我也第一次知晓 锻工车间的蒋子龙师傅,他 所在的车间加热炉数量比我 们铸钢车间多,炉体体积也 比我们车间大,还知道热处 理车间有井式炉给“五零七” 高炮做淬火处理,技术要求 非常严格。我更加自豪做一 名重要岗位上的热处理工人 。 后来清整工段厂房建好 了,整个工段都搬到新厂房 ,氧化皮组也搬过去了。氧 化皮组被分成两个小组,一 个是热处理组,一个是入库 组。我被入库组组长“厚爱” 调到入库组,结束了自己所 钟爱的热处理岗位。 在人库组里每天的工作 很简单,溜氧化皮和装运钢 件到成品库和半成品库,内 心的无聊和装运钢件的危险 天天困扰着我,我看不到任 何希望,“离开这里”的想法 越来越强烈。后来我调到供 应科,告别了在铸钢车间的 日子,投入一个新的工作岗 位。 调到供应科以后,本来 安排我跑业务,但我刚从车 间出来,啥原材料知识也不 懂,就找领导申请到仓库“ 实习”,没想到这一“实习” 就是十年。我在仓库被科长 任命为配套库库长,回想起 来这不同寻常的十年,我的 收获挺大,不仅增长了知识 ,而且学会了物资管理,还 提高了自己的综合工作能力 。 1987年,那时天重厂主 要燃料——煤炭的供应出现 了问题,煤炭调运不进来直 接影响水压机生产。供应科 主管科长找到我,让我帮忙 解决此项难题。厂长王兆振 跟我认真谈了这个事情,我 就走马上任从事起天重煤炭 采购催发业务的工作。我退 休以后在《中老年时报》刊 发了《催发煤炭》一文,简 单记述了一下。随着一节节 装满煤炭的车皮缓缓驶进天 重厂区,煤炭源源不断供给 ,通红炉火熊熊燃烧,让我 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没 辜负王兆振厂长给予我的厚 望。随着企业改革的进一步 深入,企业体制的不断变化 ,我不得不含着泪水离开了 天重厂。但是在我任职煤炭 采购催发工作的过程中,各 个相关企业对我的鼎力支持 ,让我想起来就感觉亏欠他 们。天重厂那通红的炉火是 这些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值, 因为天重厂资金周出现转困 难,在我充当天重厂煤炭采 购员期间,所欠款项暂时无 力偿还,这件事我一直装在 心里,有一股说不出的味道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