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22.50
折扣购买: 高晓声小说选(文学类)/中国文库
ISBN: 9787539932309
高晓声(1928—1999),江苏武进人,1950年开始创作,1954年发表处女作《解约》。1979年以后陆续发表小说《“漏斗户”主》、《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水东流》、《青天在上》等。迄今已出版小说、散史、诗歌、戏剧、创作谈等专集和选集30部。部分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其中英、日、德、荷四种文字有专集。他的《李顺大造屋》和((陈奂生上城》先后获1979年和1980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解约 一 张翠兰一夜没有睡好,担了心事,困里脑子也滴溜转。天还没有亮,隔 壁她爹张敖大几声老咳嗽,就又把她吵醒了,一醒来,烦人的心思又缠住她 了。 这一家,就只她父女两口。娘死得早,没留下三男四女,家穷,爹也续 不起弦。解放以后算翻了身。张敖大今年五十一岁,人还算开通,待人接物 的礼数,也能看时兴的做。做了,可并不一定真想通了。真要他开窍,有时 倒也蛮繁难的。张翠兰今年十九岁,从小没娘,样样学得会做,生相好,又 伶俐,能说会道,晓得爹苦,平时蛮体贴爹。村上有些老太婆常说:“讨到 这种媳妇,才好煞哩!”从小,张敖大却把她许给十多里路以外陈家桥陈宝 祥了。十多年来,张翠兰从没见过陈宝祥,谈不上个什么。同村有个李庚良 ,原是地主张盘兴家的长工,解放后分得了土地、房屋,才自立门户。翠兰 和他在一块长大,性情脾气摸得透熟,又很合得来,倒蛮有感情。不知何月 何日起,村上人忽然就把他俩看成一对,闲话里总把他俩捏在一块;也不知 何月何日起,翠兰和庚良也忽然把对方看成是自己“对”的“象”了。张敖 大碰着这事很伤脑筋。看时兴的,那父母做主是不行了,女儿又一向讨欢喜 ,逼她不忍心,可陈家的婚是自己亲口许的,要有差错,自己面皮剥了,嘴 也塞了,急得没办法。心里一味怨着李庚良,就怪他不好。但是李庚良身上 是找不出一点轻浮影子来的,那种人,连爱俏皮的小伙子在他面前也讲不出 油腔滑调的话来,身上汗毛都没一根歪的,要说他存着坏心眼勾搭翠兰,明 摆着是个冤枉。张敖大日里想,夜里想,做梦也想,最后总算想出了一个办 法。在他看来,这办法蛮时兴,又能解决问题。前天一早,就瞒着翠兰去托 媒人;约陈宝祥今天到自己家里来,表面上是叫毛脚女婿来走动走动,实际 是他听说那后生很出众,说不定女儿见了就中意。这一来,也算爹娘没做错 主,对女儿也有话说,也好让李庚良晓得自己是不同意的,快点死死心。昨 天晚上,张敖大就把约宝祥来的事和翠兰谈开了。照他看来,虽然带点勉强 ,翠兰总算没有反对到底。 张翠兰完全是另一种想法,她没推翻这件事,一则不愿和爹吵翻,二则 自己有了主张。这一夜,她前前后后细细地想了一番:觉得自己和庚良两人 ,活着是没人拆得散了,照着爹办,以后的日脚还有啥奔头!爹年纪老了, 自己是爹的宝贝,自己也爱爹,可爱咧!啥事不体谅爹!自己的婚姻爹偏不 体谅!可有啥办法!自己主张不拿拿稳,不害了一生?现在一糊涂,将来怨 爹,爹就好过?这就算是爱爹?封建思想真害人,弄得做爹娘的爱儿女都不 会。倒亏爹想得出,前天托媒把人约好了,昨晚上还口口声声说是和我商量 ,这也叫做商量?爹还说什么“等你们先见见,要好了再过门。”这不是硬 拉个人来叫我去“要好要好”!我“要好”得了!听爹说陈宝祥也是个青年 团员,哪里去听来的?要是真的,明天就许不会来,要是来了……倒要看看 是啥样的?青年团员了,难道不分青红皂白,什么事都干?横竖自己主张拿 定了,来有来的办法对付,来了也好,省得以后再操这份心。 二 陈宝祥今年二十一岁,爹娘去世七八年了,和他哥哥、嫂嫂、两个侄儿 、一个侄女,一家六口,翻身后勤俭过了几年,生活比以前好多了。他纯洁 坦白,很聪明,原来小学没毕业,如今读得两年半民校,就认了三四千字, 喜欢讲话,会活动,陈家桥搞工作,十九离不开他,东开会,西宣传,区里 乡里跑得笃笃转,劲头满足,是个忙人。因为他进步,批准入了团,又当了 宣传员。空时他爱看看小说,看了爱讲给别人听。农闲里,喜欢搞搞文娱活 动,常帮村里业余剧团编小戏,自己也爱唱爱演。在这许多活动中,他逐渐 锻炼得老练起来,现在,甚至于人家在一大堆大姑娘面前开他的玩笑,他也 毫不在乎。 他因为忙,也就没多少时间去想婚姻问题。这些年来渐渐长大,有时也 想到这个,原先只模模糊糊晓得父母在世时曾给自己订过婚,本没当一回事 ,自己又还年轻,不急着要。他嫂嫂却偏很关心,常给他提这件事。原来嫂 嫂娘家的嫂嫂是张家村上人,常在嫂嫂面前夸翠兰好,因而嫂嫂也就常对宝 祥夸翠兰,多半也是寻小叔开心。陈宝祥经嫂嫂三番五次地夸,对翠兰就有 了好感,在他脑子里就慢慢地捏出了一个心爱姑娘的轮廓。这以后,这个轮 廓就常在脑子里出现,越来越清爽,越来越完美。看到村上姑娘们的长处, 他就想,我的未婚妻也有这些长处;看到短处,他想,翠兰不会有。这样, 他把自己生平看到的所有女人的长处都集中起来,捏成一个翠兰,因而他常 常觉得翠兰像他母亲,因为母亲死时他还年幼,母亲给他的印象是最好的。 他倒觉得这也蛮好,父母做主的婚姻固然不作准,但要真是人好,能看 得中,也没啥不好,倒省得自己再操别的心。这么一来,却也挂了一条心, 觉得有件大事要了,平常就有个念头,要跑去探探。只是没有个方便。 那一天,媒人忽然跑来,说张家约他去走走,陈宝祥心想,分明是对方 想看看自己,这还怕走不出!正中心意。刚巧农忙停当了,自然想去。他嫂 嫂又一味怂恿,说毛脚女婿走走岳家时兴的。陈宝祥一口答应。那天早晨, 由媒人陪着,向张家去了。 三 张敖大一早上街买了些小菜,回来又请隔壁大婶过来帮忙烧饭;自己把 屋子收拾了一下,身上打扮得整整齐齐,显得比平常端正拘束。父女俩各人 想着各人的心事,等约好的陈宝祥来。 早点心时,陈宝祥由媒人伴着来了。 一进门,媒人就亲呢地喊了一声“老阿哥”。张敖大毕端毕正地站了起 来,媒人马上招呼着说:“喏,这是宝祥。宝祥,这就是你岳父。” “大伯。”陈宝祥爽口地叫了一声,像早就准备好了似的。两只眼睛滴 溜滴溜在翠兰身上打了个滚。 张敖大不好意思答应,装着没听见,又要对女婿表示好感,他在口袋上 捏了几捏,摸出一包“飞马”,也没开封,塞给媒人:“吸烟,发发。” 场面突然一僵,显得陌生、尴尬,聪明的媒人,马上解围地说:“喏, 宝祥,这是翠兰。” “翠兰同志。”宝祥爽口地叫了一声,仍是早准备好了的,顿都没顿一 顿。他竭力用开朗的声调和微笑掩盖着脸上隐隐露出的羞色,装着大方。心 里想:“嫂嫂真没错讲,倒是好。” 张翠兰站了起来,微红着脸,朝他笑了笑,心里想:“庚良比他要高大 些。” 张敖大满意地看着陈宝祥,心里想:“比他爹还出众。”轻松了一下, 进一步想表示好感,提着喉咙向灶下喊道:“阿婶,阿婶,肉烧没?鱼烧没 ?糖放在厨里呀。” 陈宝祥两只穿着黑色浅帮跑鞋的脚,八字平叉站着,挺起胸脯,身上一 套八成新工农蓝人民装,插袋里挂一支钢笔,口袋里衬出一个笔记本的轮廓 。刚留起来的头发,冲在前额。圆圆的脸上,阔额角,大眼睛,眼珠时常转 动着,下颚的肌肉很结实,不时自然地微微动着,老像要讲些什么。整个儿 显得神气活现,给人一种清新愉快的感觉。 大家坐了下来,喝茶,谈话。 谈话总是断断续续的,大家都觉得,自己谈的话都不是今天需要谈的, 今天需要谈的话,又都觉得没谈出来;都是在吃力地寻话说,拖着时间,各 人却想各人的心事。敖大很满意,不时把眼睛看看翠兰,意思是说:“怎么 样,你爹没做错主吧!”翠兰一直沉默着不开腔,从宝祥谈吐中她觉得这小 伙子确是不错,考虑着怎样对付。陈宝祥心里急巴望敖大和媒人赶快走开, 好单独和翠兰谈一谈。媒人则老惦念着鱼肉烧得啥样了?买了几斤酒? 好容易挨到吃过中饭,又停了一刻,敖大朝媒人暗示了一下,媒人会意 地站了起来,喉咙里做作地咕晤了一下,笑着说:“陪你们年轻人吃饭才倒 霉,过不了瘾,我可要老阿哥再陪我三杯哩!”说着,滑稽地向宝祥眨眨眼 ,打个哈哈,同敖大一块出去了。他是个酒鬼。 屋子里剩下翠兰和宝祥两个,又觉得轻松,又觉得紧张。 张翠兰紧张地沉默着,她的主张是坚定的。 ……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