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学与大学比较研究)/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系列丛

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学与大学比较研究)/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系列丛
作者: 刁生富//李香玲//刁宏宇|责编:韩婷婷|总主编:刁生富
出版社: 知识产权
原售价: 86.00
折扣价: 62.00
折扣购买: 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学与大学比较研究)/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系列丛
ISBN: 9787513066877

作者简介

刁生富,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与法学院教授、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佛山市网络空间研究院院长,国家生态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科技哲学与科技社会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哲学、数据治理与社会治理创新等,发表论文110余篇,出版著作40余部。 李香玲,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表论文7篇,合著或参与完成著作4部,曾获广东省第四届高校(高职)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 刁宏宇,北京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政工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科技哲学,发表论文10余篇,合著或主编著作8部。

内容简介

据考证, 把 “舆情” 两字连着使用的文献可以追溯至唐朝的 《旧唐书》 (卷一百七十七回), 唐昭宗李晔在乾宁四年 (公元897年) 的一封诏书云: “……朕采于群议, 询彼舆情, 有冀小康, 遂登大用……” 这是目前查找到的 使用 “舆情” 一词年代最早的文献记载。 此后, “舆情” 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多。 比如南唐诗人李 中在其 《献乔侍郎》 一诗中有: “格论思名士, 舆情渴直臣。” 宋代秦观所作 的 《与苏公先生简》 一文中写道: “伏乞为国自重, 下慰舆情。” 明代刘基在 其作的 《处州分元帅府同知副都元帅石末公德政碑颂》 一文中写道: “予既敬 公德, 又重父老请, 于是述舆情而颂之。” 清代李鸿章1873年奏请在天津建 “曾国藩专祠”, 奏折中写道: “仰恳天恩, 俯赐照准, 以顺舆情。” 此奏折后 做了该专祠的碑文。 在上述文献中, “舆情” 一词指的是民众的情绪、 意见、 意愿。 有学者对 《文渊阁四库全书》 电子版进行全文检索发现, “舆情” 一词在其中共出现了1100余次①。 由于古代思想家们并没有对 “舆情” 的内涵进行过系统探讨, 因而还不 能称之为概念, 仅仅是作为一个词语在使用。 但我们从古代思想家们的记录 中可以看出: 第一, “舆情” 一词在中国本土化的概念, 且最早使用的源头是 官方, 而非民间; 第二, “舆情” 指的是庶民百姓的情绪、 看法、 意见, 而非 统治阶级/统治者的情绪、 看法、 意见。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如何开展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