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江湖——江孔殷的美食人生

诗酒江湖——江孔殷的美食人生
作者: 李怀宇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0.70
折扣购买: 诗酒江湖——江孔殷的美食人生
ISBN: 9787547323106

作者简介

李怀宇 1976年生于广东澄海。 多年从事知识人的访问和研究。 作品有《访问历史》《访问时代》《知识人》《思想人》《家国万里》《与天下共醒》《各在天一涯》《如是我闻》《字里行间》等。

内容简介

江兰斋农场的四时佳果 江孔殷不再担任英美烟公司广州全权代理后,致力建设江兰斋农场。当年,从广州乘广九铁路火车到南岗站,转乘小火车便可抵达萝岗圩。农场位于小火车右边沿线上,从莲潭圩一直伸展到黄竹坑。由黄竹坑一过小河,就是毕村;黄竹坑再下,便是萝岗洞了。 若提荔枝,要算毕村的糯米糍与萝岗洞的桂味。江兰斋农场拥有一个面积甚广、规模宏大的荔枝园,不惜工本种植与施肥,不用便宜的豆肥而用兽肥,长出来的荔枝远胜毕村与萝岗的名产。 蝉鸣树梢,正是荔枝旺季。荔枝是即采即送,一抵广州太史第,便整箩吊入花园内的两口大古井去浸凉。到孩子们放学回家,便可大快朵颐。江献珠说:“江兰斋的桂味,个子比萝岗的要大,外皮绿中带红,红中又有绿。外壳易剥,果肉晶莹通透,啖来阵阵幽香、清甜爽脆。” 糯米糍比桂味成熟较迟。时届暑期,小孩们都随长辈去农场度假,等待一年一度赏“露水荔枝”的盛事:“毕村名种糯米糍,被悉心种植在兰斋的荔园中,佳种中之最佳种也。糯米糍比桂味甜而汁多,香味特浓,但肉质较松,一经阳光,糖分稍为变酸,口感的享受大打折扣。先祖认为只有经过夜晚的温凉,糯米糍方能显出其香、甜、鲜、脆的最佳状态。而在晨光熹微下自采自啖沾满了露水的糯米糍,确是一绝。” 江孔殷又从增城的挂绿老树,折枝嫁接到几棵桂味树,结出了果,每年都有收获,但产量不多。挂绿荔枝红绿相参,当中有一条绿线经荔枝蒂围绕果身,故有挂绿之称。所以与别不同,在其兼有桂味之清爽、糯米糍之香甜,而肉质特别脆口,是荔枝中的极品。 农场还种植了一些异种荔枝如妃子笑、亚娘鞋等。亚娘鞋身略扁而带心形,恰似一只缠足小脚的红鞋,颜色及样子都十分可爱,不过核很大也不够甜。荔园中还有一棵接驳了8种不同的荔枝树,每种占一桠,分别为三月红、槐枝、黑叶、亚娘鞋、妃子笑、桂味、糯米糍、挂绿。接驳后的荔枝,品质都略逊母树,但因成熟时期各个不同,是上佳的展览品。 江家人夏天结队去农场吃露水荔枝,新年后月夜联袂赏梅。江献珠回忆: 梅花比桃花开得较迟,趁着寒假未了,我们又可以跟着大人到农场去。桃花俗艳,无足观赏。梅花冷傲,一轮冷月,照出花海似雪。冷冷的风,送来花香阵阵,众人欲醉,好一个“香雪海”! 因为防盗,农场四处设立哨站。梅林旁有一幢小屋,是看更人的宿舍。祖父诗兴大发时,即席在此吟哦一番。孩子们巴巴盼望锅内的鸡粥快点烧好,祖母们则闲话家常。八祖母多时会静悄悄地提了一壶酒,溜入梅林去。她酒量甚浅,每饮必醉,醉后狂哭狂笑,至颓然倒下为止,扫尽众人兴致。 那时少不更事,只怪八祖母败兴。现在想来,万分同情。八祖母平日不苟言笑,落落寡欢,心底的寂寞无告,惆怅郁闷,就此哭尽笑尽。人道一入豪门深如海,面对一望无际的香雪海,谁又能无动乎中? 江兰斋农场还种有李子、桃子、杏子、橄榄、木瓜、菠萝、柳橙等。“密宗铁禅禅师又送家乡名产夏茅芒树苗给祖父,祖父特辟一个山坡全种夏茅芒。这种芒果细小精致,只有猪腰芒一半的大小,绿色的皮上有一块红斑,悦目可爱。因为皮也可食而带仁面味,又称仁面芒,果肉香甜,就算当时十分名贵的吕宋芒也望尘莫及。”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太史家宴并非只有山珍海味。往往平平无奇的作料,经过恰当而精心的处理,变成了席上珍馐。江献珠说:“我不敢妄言奢食者都不是美食家,但美食家可能不重奢食。我祖父饮誉广州食坛,除太史蛇羹外,其他冠以太史名衔的菜式并不多,也不珍贵,且从未听人提过什么‘太史鲍鱼’或‘太史鱼翅’的。虽然很多金贵海味都是祖父席上的常菜,奇在江家人均处之淡然,在我们心目中的家馔,可能绝不值今日的奢食者一顾,但我们都认为配称美食有余。” 礼云子是江孔殷心爱的食物,并非十分贵重,只因季节甚短,稍纵即逝。礼云子其实是小螃蟹(俗称蟛蜞)的卵子,农民从水田中捕捉大批带卵的小螃蟹,把卵洗出,加盐稍腌,盛在瓦盅出售。拱手为礼,是古人见面的礼节,拱手之状恰如小蟛蜞横行,故得名。典故出自《论语》“阳货第十七”之:“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而《广州西关风味趣闻》中说“礼云子”一名的来源:据说广州话“来”与“礼”同音,当蟛蜞卵煮熟时,像一块云彩仿佛从天上飘来,故美其名曰“来云子”。后来有文人厨子上菜牌时,易为“礼云子”。 春末是礼云子的季节,与江孔殷相交甚稔,在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朋友会及时大盅大盅地送来。江家每年有一次包礼云子薄饼的聚会。薄饼皮用福建式,从外面买回来的。馅料由大厨师切备,逐样炒好。江孔殷的众妾坐在一起,分工合作,先将薄饼皮在碟上摊平,中间加一撮礼云子,再盖上鸡丝、肉丝、冬菇丝、笋丝、鲜虾肉、蟹肉、蛋皮丝、韭王、芫荽等,包成扁平信封形。之后但交由六婆去煎。煎薄饼要有耐性,火不能猛,油不能多,慢慢煎至两面微黄而皮脆才好,切不能煎焦,坏了颜色及味道。礼云子橙中带红,若隐若现,衬着其他五光十色的馅料,卖相极佳。江家每人两包薄饼,一碗白粥,吃罢一哄而散。而礼云子粉果,只供江孔殷之用。粉果皮薄,晶莹通透,馅料细致,鲜美无伦。 抗战时,江家避难香港,挤住在罗便臣道妙高台一层楼,雇用的厨师亚勋是上班式,每天来煮两顿饭,不留宿。至广州沦陷,水路交通恢复后,仍有人托水客带礼云子赴港送给江孔殷。有一次,江孔殷着亚勋用礼云子炒蛋,端上桌时,江孔殷说蛋太嫩未熟,油又多,要他另炒。不料过犹不及,却炒老了,江孔殷生气至极,炒至第三次方算合格。炒坏了的,江孔殷叫亚勋全用来炒饭,加点葱花。礼云子红得艳,配上黄色的鸡蛋,连白饭也被小粒小粒的礼云子染得通红。虽然每人分尝少许,但江献珠觉得那炒饭的鲜、香、美,毕生难忘。 江献珠曾见江孔殷咏礼云子词,词牌名为“倾杯乐”,兹录如下: 炙嗜车熬,酱调尊鲎,人家社日南食。傍海疍户,汐退岸阔,郭索笼长唧。年年细雨微风里,也一行横绝。餐鲜带子,开肉戒,恣啖头陀贪餮。三族醢彭同赤,断骸零胾,唼水乡凫鸭。哭鼎镬残生,黄垆红熟,别尖脐多白。蚁慕羊膻,升平属餍,忍臭防炎热。置坛坫,弋美名(一名礼云子),可无玉帛。 周松芳倾情作序 晚晴末代科举进士江孔殷的传奇一生 “龙虎斗”创始人,广州一代食神 “南海十三郎之父”,江式家宴一度引领文化风潮 下笔翕然,宛如天人俱在,百年时光,潸然而过。 ·当代粤菜之前史,能读出往昔世道人心,可谓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