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山东人民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4.60
折扣购买: 且行且思
ISBN: 9787209090452
张德宽,1955年7月生,1975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赏,在职研究生学历。责任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分党组书记、办公厅机关党委书记。 1977年8月泰安师专中文系毕业,2005年省委学校在职研究生毕业。先后在济宁市计委、济宁市统计局、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工作,历任市计委副主任、市统计局局长、省统计局副局长、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省政府新闻发言人。 兼任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齐鲁师范学院、省委学校、山东行政学院的教授,省委组织部齐鲁名师团成员。山东省生产力学会副会长、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父亲留下的家风 父亲离开我们整整二十年了。二十年来,父亲一 直活在我的心中。他的音容笑貌时常在我的脑海中浮 现,我们爷俩常在梦中相见交谈…… 父亲一生清正廉洁。父亲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 三年困难时期”因食用橡子面患上慢性肠胃病,那时 他还是基层工商所的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着国家供应 标准,从没想过从个体工商户那里捞点什么改善自己 的生活。后来,响应党的号召,退职回到了家乡。病 依然没有治愈,那时没有医疗保险,费用全是自负, 中医、西医,热性药、凉性药、补药、泄药均不适应 ,这种慢性病折磨了父亲一生,晚年又患上疑似精神 抑郁症,整夜不能安睡,济宁第一人民医院、济宁精 神病防治医院均没能挽回父亲的健康,最终在1995年 春节过后不久以六十一岁的阳寿离开我们。这期间, 父亲多年担任大队会计,掌管村里财政大权,但他从 没有在自己身上花过集体一分钱。父亲去世后,我请 时任村干部们清清账,看父亲是否欠村里账,如有我 们子女还,结果得到的答案是,父亲不欠村里钱,村 里反欠父亲操心工资近五百元。后来母亲给我说,父 亲两袖清风一辈子,去公社开会从未下饭店公款吃喝 过,都是自带干粮;为老少爷们办事从未收过一份礼 ,甚至自己垫钱;管的账目从未出过差错,把集体购 买的几十万元国债如数交给接任人……这就是拖着病 体为村民操劳的父亲! 父亲是个爱学习的人。早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 取了济宁一中,但因家庭贫寒,爷爷奶奶供不起学费 终没能成学,这是他终生的遗憾。但父亲是聪慧的, 他靠着自学,能阅读,能写作,能算账。每天读书读 报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春耕、夏收、秋播、冬藏,无 论多忙都要坐下来看一会书报,村里订的人民日报、 半月谈、农村大众等是每天必读的,古典小说、现代 小说、领袖著作、政治类杂志常放在床头,所以他保 持着思想的敏锐和对世事的洞察。父亲戴着老花镜读 书报的形象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正因为他爱学习, 他把他的中学梦、大学梦寄托在儿女身上。父亲母亲 靠着一双勤劳的手和坚韧的臂膀,使我们兄妹五人都 各自圆了上学梦,都有了各自的工作岗位。每当忆此 ,我都感恩不尽,感谢父母为儿女呕心沥血搭建的人 生平台…… 父亲的勤勉敬业令我难忘。早年他在梁宝寺公社 工商所,管理的辖区恰是我姥姥及诸多亲戚的几个村 ,他没有刻意照顾谁,而是“一视同仁”,落了个“ 不好说话”的评价。回到村里担任大队会计,基本上 是业余差事,全是晚上或阴雨天,别人休息,他和其 他村干部基本上议事算账。父亲身体不好,祖父母年 迈,母亲尽最大的努力让他少干,但父亲一年四季都 是黎明即起,泥里水里干,除了大田挣工分,还要盘 算着仅有的几分自留地能有个好收成。那时我小,最 怕夏秋忙时天不明就被父亲叫起。记得1974年秋的一 天,我当民办教师,上完课帮父亲收砍自留地种的红 麻,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民兵小分队一顿训斥,那时 血气方刚顶撞了他们,结果不仅父亲替我道了歉,我 又在当晚的电影放映机上作了检讨,现在想来还耿耿 于怀。1977年大学毕业了,1978年三中全会开了,不 久农村土地承包了。我原想跳出农门的心愿又被拽回 了土地,父母亲日渐年迈,弟弟妹妹上学的上学,年 幼的年幼,作为长子,每逢夏秋还要请假回家帮父母 收、种。每当累的不撑的时候,多么希望有个帮忙的 呀!可父亲从不言找人帮忙。他说,这时都忙,让谁 放下自家的活帮咱干不好意思。再说,我在村里负责 ,找人帮忙会很容易,这人情账无法还啊!咱们自己 干,心安。至今,父亲的为人处世,高风亮节仍是我 们兄妹效法的榜样。 二十年来,弹指一挥间。父亲留下的家风传承着 ,母亲时常叮咛别忘了父亲。娘啊,放心吧,父母之 恩永不会忘,父爱如山,母爱似海,儿女享用不尽。 谨以此短文,聊表寸心,纪念父亲逝世二十周年! (载《齐鲁晚报》2015年3月22日) 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