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人民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9.90
折扣购买: 深牢大狱
ISBN: 9787213079511
海岩,知名作家、编剧、企业家、**经济师、收藏家、设计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小说、散文以及剧本创作。 代表作:长篇小说《便衣警察》《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你的生命如此多情》《平淡生活》《河流如血》《五星大饭店》《舞者》《长安盗》等,以及中篇小说集《死于青春》《海岩文集》(十二卷)《海岩电视小说书系》(十二卷)《我笔下的七宗罪》《煽》和若干的散文、专著等。
庞建东事前不可能想到,刘川陪他奶奶安放他老 爸的骨灰,能有这么大排场。 庞建东家住的地方,离慈宁公墓不算太远,他跟 刘川关系不错,听说刘川要去慈宁给他老爸竖碑立墓 ,就跟过来帮忙。 他的警校同学小珂也一起来了。小珂是个女孩, 爱玩,名义上是过来帮忙,实际上就是玩来了。小珂 说她长这么大从没见过什么是正经的墓地,想象中的 墓地就跟个清净的公园差不太多。 这慈宁公墓真的像个公园,苍松翠柏,亭台连陌 ,庞建东虽然住得近,也从没进来过。如果不是参加 刘川老爸这个入土为安的仪式,恐怕等他死了以后, 也是进不到这里来的。这里*小的一块墓地,据说也 要二三十万大洋。*何况刘川老爸的这块墓地,是块 夫妻合葬的大墓,价值几许庞建东想都不敢去想。 刘川的老爸是个大款,经营广告公司起家。当年 *早出来干广告这行的都算顺应了风水,虽不像做证 券投机和房地产那样**暴发,但也不过五六年的工 夫,就基本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刘川老爸下海冒 险的时候,刘川的奶奶还在一家国有大厂工会**的 职位上没退休呢,那家工厂没有停产关门的时候,工 会**按规定享*副厂级待遇,平时还有一辆半新不 旧的奥迪,**到晚充当刘家的专驾。公有制的各种 待遇刘川从小就沾光。所以,在庞建东看来,刘川* 合适了,从小到大二十来年,可谓左右逢源、路路皆 通,在哪一个所有制里都是风光占尽。 可不是吗,刘川的奶奶已经退休十年,出外入内 ,还是前呼后拥,**配的奥迪没了,人家反倒坐上 了奔驰。**跟来建墓的那些西装革履的家伙,个个 坐着豪车!都是刘家的部将。他们衣着体面,面目庄 严,毕恭毕敬地围在刘川和他的奶奶的前后左右,在 墓碑前默然伫立,哀悼如仪,让庞建东和小珂看得一 愣一愣的。 刘川相貌**,性格简单,表面看还像个孩子, 平时常和庞建东他们打打闹闹,一点看不出他在外面 能让人这么隆重地簇拥着。 庞建东和刘川、小珂他们,都是去年年底分到天 河监狱工作的学生,庞建东分在一监区,小珂分在生 活卫生科,刘川分在遣送科。大家年龄相仿,个性相 投,又是同一批来的,所以工作之余聚多离少,特别 是庞建东和刘川,上厕所都爱互相叫着。庞建东跟小 珂同窗多年,已经很熟,跟刘川新交不久,正在新鲜 。刘川并非来自警校,他是从公安大学毕业的。庞建 东老问刘川:“你应该去搞刑侦啊,怎么分到我们这 荒郊野地来了?” 刘川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阴差阳错,分到这个荒 郊野地来了。 这事要怪还是怪刘川的奶奶。 刘川的人生道路,从小到大,皆由奶奶一手规划 ,他奶奶即便在儿子的公司如*中天,家里的财富滚 滚而来的时候,依然对铁饭碗式的固定收入保持着恒 久不变的心理依赖。她甚至对孙子从小衣来伸手,饭 来张口、出则名车,入则豪宅的生活倍感忧虑,认为 孩子总有**将毁于不劳而获的物质享乐,变成一个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废物。再说,万一打仗怎么办 ,万一来运动了怎么办,刘川经*得了吗?刘川的生 存能力实在太差!老太太的大半生都在此起彼伏的政 治运动中度过,而且那个年代,战争的威胁是年年讲 、月月讲、天天讲的。所以刘川中学一毕业,就被奶 奶**报考了*校和公安院校,在*校和公安院校之 间,刘川选择了后者。刘川对庞建东和小珂说过,他 估计*校的生活肯定比公安院校*加刻板难过。 公大四年,其实也很难过。每天早上出*,晚上 点名,想必跟*校也差不太多。而且,还不许谈恋爱 。虽说私下也有谈的,但谈得偷偷摸摸,**不爽。 刘川**年就想退学来着,但奶奶严词不准,老爸于 是也就不准。熬到快毕业的时候老爸一病不起,拖累 了刘川的毕业成绩,***和北京市公安局来学校挑 人,看成绩没有挑他,于是被二茬来的***挑走了 。***起初在刘川的想象中肯定是坐机关的,比去 公安局还舒服呢,让他暗喜因祸得福。他哪会想到司 法局又把他转分到监狱局,监狱局又把他一下子塞到 天河监狱来了。 刘川和庞建东、小珂不同,小珂、庞建东从中专 就上了警校,据说在警校从中专转大专的时候就被监 狱局号上的,跑不了。刘川和监狱局每年招收的那些 大学生也不同,那些大学生都是外地的,肯到监狱工 作八成是为了拿个北京户口,所以庞建东总是奇怪地 问刘川,你怎么到这儿来了? 刘川也说不清怎么就到天监来了,他不好意思向 别人承认,是奶奶逼他服从分配的,是父亲临终时嘱 咐他要好好听奶奶话的。他十岁以前父亲就这样吩咐 他,现在他二十二岁了,还是这话。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