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简史

科技简史
作者: [意]弗朗切斯科·帕里西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6.90
折扣购买: 科技简史
ISBN: 9787516830857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意]弗朗切斯科·帕里西 认知科学博士,墨西拿大学副教授。研究领域主要有认知的生成和体现理论、媒体理论、摄影哲学。采用基于跨学科方法的认知主义视角,研究技术和经验之间的关系,曾获2009年科迪斯科认知研究奖。已出版多部相关著作,并著有多篇有关科学认知的文章。 译者简介 周婷 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意大利语专业,现居罗马。从事记者、编辑、翻译工作,先后就职于体坛传媒、《欧洲时报》,为《世界博览》等杂志撰稿。擅长历史、艺术、体育类翻译,译作有《国际残奥会纪事——跳跃健将》《罗马城堡区》《世界艺术史——古代地中海与欧洲》《世界艺术史——史前至古埃及》。\\\\\\\"

内容简介

在所有“延伸”了智人的 生态媒介中,有一个占据 了特殊的位置:电。这种 特殊性并没有被忽视,事 实上,可以说很多媒介研 究都密切关注着电子技术 在塑造经验形式方面所发 挥的作用。20世纪无疑是 电主宰的世界:德国社会 学家格奥尔格?齐美尔 (George Simmel)关于 紧张生活加剧的著名见解 ,以及美国学者斯蒂芬?科 恩(Stephen Kern)在世 纪之交时对空间与时间感 知的研究,都成为备受瞩 目的经典之作。后者认为 ,电灯和电影使人们对时 间的感知和概念更加清晰 。就媒介的历史而言,从 蒸汽机到电的转变对媒介 逻辑的重构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随着这个转变,一 种新技术开始崭露头角, 它汇集了不同的需求:能 源生产、交通运输和信息 。 但这仅仅是对于电的批 评态度的开始,随着该技 术—或者可以说,这种自 然力量—的使用分布到各 种各样的设备中,这种批 评态度只会愈演愈烈。就 媒介反思而言,案例不胜 枚举,且都备受关注。想 要遵循一种主题性而非严 格按时间顺序的标准,来 进行媒介理论的部分重建 ,那就不能不从马歇尔?麦 克卢汉开始。事实上,麦 克卢汉将自己的整个职业 生涯都献给了电子媒介分 析,或者至少是从《理解 媒介》(Understanding Media)一书开始。在这本 书中,我们发现,一个视 觉的、字母化的社会,遇 到了一个电子的、听觉的 环境,从此所产生的混杂 能量创造了一些让我们完 全没有防备的危险关系:“ 我们的个人和集体生命已 经变成了信息过程,正是 因为有了电子技术,我们 将自己的中枢神经系统置 于自身之外。”电是最终的 延伸,是历史上前所未有 的媒介—讯息,我们很快 就会明白其中缘由。 另一位加拿大媒介研究 者德里克?德克霍夫 (Derrick de Kerckhove) 的作品也受到电子媒介的 深刻影响,作为麦克卢汉 理论的优秀弟子,他把握 住了电子媒介的混杂特征 :在其第一部作品中,这 位学者强调了电的延伸特 征,并指出电的使用产生 了一个控制论的大脑,或 者说,这个大脑“突出了与 外部世界的控制论互动”。 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只 是到目前为止,“世界的控 制论反馈在大脑上还需要 时间”。随着电使虚拟现实 成为可能,世界通过界面 的消失在触觉上变得可探 索(即能动的)。这些观 点被吸收到了他的《文化 肌肤》(Pelle della Cultura)一书中,在这里 他想要说服我们,电为“生 化电子人生态”(ecologie cyborg)创造了条件,这 种生态即迫使我们的身体 不断与之汇集的环境。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 于影片《终结者》和《机 械战警》的热播,机械人 的隐喻变成一种崇拜。美 国传播学学者约书亚?梅罗 维茨(Joshua Meyrowitz )专门就电子媒介有助于 决定社会行为的方式进行 了深入的研究,其基本论 点依旧涉及空间性,因为 电子媒介使空间维度归于 无效,而在社会学中,空 间维度被视为一种情境的 构成要素。这位美国媒介 学家认为,电子媒介不能 被视作以前的媒介,即在 具体情境中使用的工具, 因为电子媒介已经显示出 ,作为一般类别的场所并 将人类之间相互作用置于 其中,这一概念并不符合 电子媒介:“如果我们想要 把媒介的相遇纳入情境的 研究之中,那我们就必须 放弃把社会情境局限于特 定场所、特定时间的面对 面相遇这一概念,我们必 须考虑‘获取信息的模式’这 个更广泛、更具包容性的 概念。” P198-199 \\\\\\\"★我们创造科技的同时,科技也在创造我们 ★意大利认知科学专家弗朗切斯科·帕里西博士力作,探究科学技术发展的底层逻辑 ★用大历史观审视科技与人类的关系,认清科技对生活的影响,更好地与科技世界相处 ★当我们通过科技观察并改造这个世界,对于世界来说,我们与科技也就没有距离,科技就是我们本身 ★观照科学技术的缘起、现状和未来,洞见人类进化的历程、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 ★一趟有趣、有效、有益的科技之旅,人人都能读得懂、读得透、拎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