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9.80
折扣购买: 脑内革命
ISBN: 9787539942483
春山茂雄,医学博士,1940年出生于日本京都府,本家为东方医学世家,幼年起即开始学习针灸、按摩等技艺。1966年东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从业于东京邮信医院、东京都教职员互助会三乐医院,并在田园都市厚生医院任院长二十年。2008年开设春山茂雄诊疗院,2010年建立健康体检中心。经日本医师会认定,为产业、健康体育界、厚生劳动省THP健康测定、健康体检业指导医师。代表作《脑内革命》在日本卖出600万册,另著有《瘦身革命》、《不老革命》、《未病医学》等。
25岁之后,请停止剧烈运动 肚子挺出来了怎么办?因为是肌肉衰减造成的,重新塑造肌肉 即可。不过这里出现一个问题,要想增强肌肉,需要运用能量去配 合,届时就会产生有毒的活性氧。对此,我们还必须采取保全措施去 中和它。 25岁之前,我们年轻,身体可以充分去中和活性氧毒素,能够 妥善地调节内分泌的平衡。但是一过25岁,这时可能是大脑停止 发育了的缘故,身体中和活性氧毒素的能力,也随之一刀切似的降 低下来。 所以锻炼身体增强肌肉,以抓住大脑正在发育的年轻时期为 佳。因为年轻时即便多有剧烈运动,产生一些活性氧也无伤大碍。 这个阶段赢得一身结实的肌肉,以后只要尽量保持不衰减,定会受 益终生。 反之,大脑停止发育了,是否就是说不能锻炼身体了呢?不是这个 意思。保持大脑的年轻化,依赖于不断地分泌脑内吗啡。只要在脑内 吗啡分泌的基础上,充分中和活性氧的毒害,锻炼身体才会相得益彰。 因此过了25岁,应该尽量避免以剧烈运动的形式去消耗脂肪,最好做 些平缓的运动以补偿。 平缓的运动,也可以使脑内吗啡得到分泌,从而去中和活性氧的毒 素。不过有时用这种方式,要取得很好的平衡效果决非易事。因为大 脑这个器官格外脆弱。大脑相对于整个身体而言,虽然是个小器官,但 能量的消耗却很大。前面曾经说过,它的氧气消耗量,占到人体全身耗 氧量的20%。 因此,必须及时地保证大脑的氧气供应才行。稍有怠慢,首先受到 致命打击的就是大脑。大脑供氧若是停止,连三分钟都无法坚持。尽 管其他脏器还活着,脑却死亡。而大脑一旦死亡,就再也无法“起死 回生”。 既然大脑如此脆弱,也就说明脑血管的血流不通畅,意义非同小 可,要比其他地方血流不畅的危害大得多。我在第一章里,曾反复强调 过脑内吗啡的分泌,当然强调的不仅有其自身的重要性,而且还包括一 份担心,那就是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引发血管收缩,阻 碍血流。 据我所知,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是导致血管收缩的最有害 物质。大量分泌该物质,不单血管会收缩,还会造成血管阻塞。其原 理如下:首先血管一收缩,血流受阻碍,血流就会不通畅,氧气供应也 随之减少,氧气供应一旦不充足,血液里的血小板等等,就很容易遭 到损坏,而遭受损坏的血小板,变成血块淤在血管中,即会引起血管 阻塞。 脂肪也容易积存在血管里。不过,只要血液流通顺畅,脂肪即便进 入血管,一般也不会沉积下去。所以说,造成血管阻塞的罪魁祸首,正 是血管收缩。 大脑的粗血管阻塞了,就是脑梗塞。粗血管阻塞之前,肯定是毛细 血管先阻塞,从而造成血管阻塞附近的细胞不断死去,这就是痴呆的开 始。据说人到35岁后,如此这般地退行发展,脑细胞每天都要死亡10 万个。 每天10万个,可谓数目惊人。不过每个人的情况肯定不同,若是 保持大脑的年轻态,脑细胞的死亡率就会大幅度地下降。从人体设计 的能力来看,现代人的寿命原本可活到120岁,只要不损坏人体原有的 设计机能,就无须担忧脑细胞的死亡。 因此问题的最大焦点,还是应该回到如何增强肌肉的基点上。如 前面所述,通过运动增强肌肉,需要大量的能量。而发生能量的同时, 又会产生活性氧。所以问题很明确,即如何尽可能在减少活性氧危害 的同时,又能使肌肉得到增强。 为此,有必要再详细地了解一下活性氧产生的过程。一个重要的 事实是,“再灌流”的时候,活性氧才会大量产生。 所谓“再灌流”,就是血液一旦停流后再重新启动。毛细血管细得 刚刚能够通过一个血球,譬如去甲肾上腺素一分泌,血管就紧缩,血流 因此就会出现一瞬间的停顿。不过血液在心脏泵的压力下,又会马上 恢复流动,这时活性氧就会蜂拥而出。 而活性氧出来会做什么呢?首先攻击细胞,伤害遗传因子,让受到 伤害的部位致癌。即使遗传因子没有受到伤害,血管内壁也会受损 发炎。 所以,血流必须像春天的小溪一样经久不息地潺潺流淌。可以说, 温良恭和者长寿,性情暴躁者短命,这个结果要由血管收缩的差异性来 决定。 由动到静,舒缓调整 为了确保血流的一贯畅通,需要不打折扣地去增强肌肉,因此必须 加强运动。而运动时,为了减少活性氧的损害,其要领之一就是不能骤 然急停。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还是冒昧地举性生活为例。众所周知,房事 属于相当激烈的运动。运动越是激烈,越是容易大量地产生活性氧。 尽管因人而异,但是性生活毕竟会强势地分泌脑内吗啡,于是人逢喜事 精神爽,情不自禁地就要“翻天覆地”。 自古以来,就有房事益于美容与健康的说法,尽管一本正经的人 会予以否定。不过,从脑内吗啡大量分泌这个事实来看,决不能单纯 地认为它为无稽之谈。满足欲望,愉悦大脑,对身心健康无疑是上善 之举。 不过我要强调的是,应该如何去结束这场激烈的能量运动。激烈 运动时,血流增大,若是突然停滞下来,刚才顺畅流动着的血液,立时就 会陷入缺氧状态,我们称之为“氧气负债”。 人在运动时,会大量使用氧气。譬如百米赛跑,冲到终点后,已然 气喘吁吁,这是因为要将刚才消耗掉的那部分氧气,急切补充回体内的 原因。 这时,血管内会发生与再灌流障碍同样的现象,就是大量产生活性 氧。因此说,越是激烈的运动越是不能中途停顿。“翻天覆地”结束了, 马上背过身去呼呼就睡,肯定非常不好。应该起身在屋子里活动活动, 或者去冲个澡,千万不要急停下来,那样非常伤身体。总之一句话,房 事容易过猛,猛后切切不可急停。 最理想的莫过于房事结束后,两个人能够一起做做气功。说到做 气功可能勉为其难,作为运动后的有效调整,还可以共同入浴,其乐融 融地边聊边洗。 棒球投手也是一样。赛事过后的第二天,肩膀累得都抬不起来, 其实这就是没有做好有效调整的原因。比赛结束后,若是能够继续 投些轻松的球,让血流逐渐缓停下来,就不会留下那么沉重的疲 劳感。 有人房事后的第二天,依然感到精疲力尽,这也是由于过猛后倒头 就睡,把疲劳留给了第二天的缘故。其他的运动也是如此,留给第二天 的感觉症状不仅仅是肌肉疲劳,还会殃及大脑也同样疲劳。 只要是活动身体,尤其是剧烈运动之后,不管出现什么情况, 都务必不要突然停滞下来,这是避免活性氧的危害、锻炼肌肉的要 领之一。若是能够做到此点,对身体、大脑的消耗补偿,都将大有 裨益。 超负荷运动——强扭的瓜不甜 上节说到剧烈运动,现在谈谈超负荷运动的是非功过。超负荷运 动,通常指的是所谓的“修行”,有时也指上班族需要接受的地狱般的严 酷培训,常常引起社会上赞成与反对两派的争议,户塬赛艇学校的做 法就是一例。 以宗教及自我考验为目标的修行,多见瀑布拍身,或是遁入严冬 的山中超负荷修炼。竞技体育的训练量也非同小可。还有一些运动 量虽说不是很大,却需要承受异乎寻常的心理压力,也属于很艰辛的 修行。 全盘地看这些超负荷运动,到底是可取还是不可取呢?在讨论这 个问题之前,先谈谈我的亲身体验。小时候,我就经历过常人绝对不会 去体验的严酷训练。 我曾在“序”中说过,我家世代行医,为了继承家业,就要接受特殊 的修行和训练,这或许是一种“帝王学”吧,可那时我才五六岁,经常因 不堪忍受而痛哭流涕。 譬如,莫名其妙地一整天把我捆在柿子树上,三更半夜时还让我进 山去数星星,早饭前就逼着我接受瀑布的拍打,我好多次都以为自己活 不成了。 这些修行把人折磨得死去活来,苦不堪言。开始时,会陷入去甲肾 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世界中,大量产出活性氧。然而明知如此,为什么 还要施行这种“不人道”的修行呢?其实这是一种把人逼到极限状态, 从而促使脑内吗啡分泌的训练。 一直体验着某种极限状态时,才会逐渐地从中发现愉悦。这被称 之为反射性体验。于是大脑把这个体验记忆在DNA、RNA里,以后再 实施艰苦的修行时,就会分泌出脑内吗啡,让身心充满幸福感。 再如绝食,就是抑制人的本能食欲的修行,因而相当痛苦难耐。我 在五六岁时,就被迫进行过这种修行,上学后还经常数天不让吃饭,只 能喝水。得不到进食,饿得神智不清了,这时祖父就会俯在我耳边,呢 喃着各种安慰、励志的声音,沁入我的心田,让我心情随之变得纯朴而 率真,于是,一股不可言状的幸福感就会涌起…… 一般人大概不会经历这样的修行,而我却从中锻炼了耐力,培养了 意志。但是要问我,现在是否还会推崇这种做法,可以说,我已经全然 没有了此意。 由于以前不知道脑内吗啡的存在,只知道超越极限状态后,前方就 进入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幸福和快感的世界。而一旦体验到这个世界的 美妙,以后再遇到同样的极限状态,不但不会气馁,反而会采取积极的 姿态去迎接挑战。只要从经验论上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利用这个方 法锻炼自己的身心。 这种修行的技巧在于,务必对强加于自己身上的痛苦状况,采取积 极接受的态度。若是被动地去接受,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一分泌, 活性氧也一定接踵而来。所以说,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修行。 我少年时代的修行,刚开始采取的就是被动接受的方式。但是我 家世代相传,都要进行这种修行,我的遗传基因里,肯定多少镌刻有这 方面的“印迹”,而且身旁的祖父,对我的心态了如指掌,能够激励我超 越极限顺利完成。若是指导方法有误,那恐怕就会招致不堪设想的 后果。 户琢赛艇学校的情况是,训练目标很明确,成效也很显著,但是考 虑到上述的危险性,我对其训练方法难以赞成。不过,现在的孩子过于 娇生惯养,让他们住住集体宿舍,吃吃粗茶淡饭,体验一段艰苦的生活 并非没有意义。 话题扯得远了些。总而言之,超负荷修行虽然也有一定意义,但是 现在既然已经了解到脑内吗啡的存在,就无须提倡这种野蛮的魔鬼式 训练。只要充分掌握、灵活运用脑内吗啡的知识,“肯定、感谢、爱、利 导 思维”——像船井综合研究所船井幸雄会长常说的那样去付诸实施,就 能充分达到目的。 所以,我不赞成这类魔鬼式的职业培训,以及培养专业运动员那样 苛刻的训练方式。是非曲直姑且不论,如果不具备修行指导资格的人, 贸然对在优越环境里长大的这代人,强行实施如此苛刻的过头训练,肯 定有百害而无一利。 P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