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
作者: 夏海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30.68
折扣购买: 换位思考
ISBN: 9787513943536

作者简介

夏海 80后,海军退役,心理学资者爱好者,自媒体人,善于发现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不鸡汤、反说教,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动人的故事,助力每一位读者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本书从作者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出发,既有理论知识,又结合大量案例,深入浅出,对换位思考做了心理学方面的解答,是一本干货满满的社交指导书。

内容简介

称呼里面藏学问,决定关系“润不润” 你骑车去山区旅游,眼看天快黑了,可仍没骑出无人区。这地方可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再走不出去可真就要经受蛇虫鼠蚁的轮番轰炸了……正着急着,一位赶山的老大爷恰巧路过,你便单脚支地骑在自行车上高喊:“老头,最近的村子离这里有多远?” 老大爷头也不抬:“五里!”你也不道谢,骑车飞奔,结果一口气骑出近十里,仍然荒无人烟。 真是穷山恶水出刁民,哪里是五里,照此看来,恐怕要跑五十里! 你突然心中一颤:等等,五里?难道老人家说的不是五里,是无礼? 恍然大悟之后,你恨不得狠狠扇自己一嘴巴,这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小学老师就教过啊,活了二十多年,却让自己全都就着米饭给吃了! 你急忙掉转车头往回赶。等追上老人,你马上把车子停好,走过去满面羞惭地开口说道:“老大爷,对不起……” 还没等你把话说完,老人便说:“这方圆几十里就我们一个村子,你想去市里找旅店恐怕要骑到半夜,夜里在山里赶路可是很不安全的。小伙子,你要是不嫌弃,就到我们村吃点饭歇歇脚吧。” 社交活动中,称呼是个大问题。你的称呼给人一种美好的体验,对方自然喜笑颜开,要是让人反感,那就等于自找麻烦。 通常情况下,称谓会随交情的递增而逐步随意化,然而,对于初级关系来说,这是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称呼的正确、适当与否,不仅体现一个人的风貌与素养,也显示出你对他的重视与尊重程度。换位思考,如果有人在称呼你时随随便便,毫无尊重可言,你还愿意和这样的人有更深的交情吗? 所以,称呼要有技巧、有含义,郑重一点说也要有基本原则。 社交基本原则。 一要合乎常理常规,不是特别熟的人别开玩笑。 二要入乡随俗,要设身处地,比如山东人喜欢称呼“伙计”,但在南方人看来,“伙计”等同于“长工”。 三要遵循约定俗成的顺序,即先上级后下级、先长辈后晚辈、先疏后亲。 如果社交活动中,对方对你来说还很陌生,那么要怎样称呼才算合适呢? 变通的方法也很简单,一点就透。 例如,用通称: 根据对方的性别、年龄、身份、职业选择合适的称呼。比如小哥哥、小姐姐、帅哥、美女、?╳?先生、?╳?经理、叔叔、阿姨、师傅等,一般而言,对年轻男子可以称帅哥,对中年男子可以称“先生”,年龄更大的可以叫“叔叔”;未婚女子年龄比我们大,可以叫“小姐姐”或“姐姐”,年龄比我们小,可以叫“美女”,年过五十可以叫“阿姨”或“姐姐”。 又比如,用亲近称呼: 根据对方的性别、年龄、关系等情况,选择合适的称呼。比如?╳?爷爷、?╳?伯伯、?╳?叔叔、?╳?哥、?╳?奶奶、?╳?阿姨、?╳?婶、嫂子、姐姐。需要注意:“嫂子”和“姐姐”这两个称谓,使用时请务必谨慎,如果不确定对方婚否,或者不了解对方的婚姻状况,称“姐姐”比较稳妥。 还有一种情况,我们与人初次见面,不知道对方情况,也不可能贸然询问,这时就该通过相貌判断年龄,尽量往年轻了叫;通过衣着和言谈举止判断身份,尽量用尊称——使用尊重、美化性的称呼,一般是不会出错的。 目的明显,直奔主题,心理排位一定低 有一个叫杨铭的年轻人,从河北到东北读大学。大学四年,他明明知道自己有一位远房表亲在学校工作,可是总放不下自己读书人的身段前去拜访,甚至避之不及。 临毕业时,他看到很多同学都在找人帮忙推介,争取更好的就业机会,顿时着了急。 怎么办?为了自己的前途事业,他决定还是脱下长衫,“委屈”一下自己。 到了亲戚家里,杨铭生硬地先来了一段自我介绍:“叔,我是杨铭,您老家那边的亲戚,我爸是杨刚。” 对方一听也是喜出望外,赶紧招呼落座。刚开始双方聊得还算投机,有说有笑,聊着聊着,双方的话题就进入了“叙亲情”环节,这位亲戚问道:“杨铭,你七舅姥爷身体最近怎么样?” 这一下子就把杨铭给问住了,他自从跨入大学校门,便觉得自己已经脱离了农村,对于自己的那些农村亲戚早已懒得走动。所以一问三不知,再聊其他亲戚,也是支支吾吾,含糊其词。 气氛风云突变。 尴尬地坐了一会,杨铭红了红脸,硬着头皮说出了自己的请求:“表叔,您桃李满天下,能不能在工作方面帮我引荐一下?” 表叔略一沉吟:“杨铭啊,年轻人首先要学会自食其力,闯事业靠的是自己的能力。” 杨铭急了:“叔,咱都是亲戚,这个忙你可不能不帮啊。” 表叔起身:“杨铭啊,我今天有事要出去一下,你有空常过来玩。” 杨铭心知事情已经凉凉了,于是站起来道了个别,灰溜溜走了出去。 当你去请求别人时,对方首先会对你进行一个预判,看你这个人是感恩型,还是白眼狼型。 感恩型的人,别人给他滴水之恩,他全部记在心里,条件允许,竭力回报。帮这样的人不会白帮,这是人性中最基本的利益权衡。 与之相对应的,是“白眼狼”,你帮他越多,他越觉得理所当然,感情和亲情在他们眼里,只是可利用的工具,是获取利益的载体,在你陷入危机的时候,他不但冷眼旁观,还有可能落井下石。 如果这样的人找上门来,大多数人会予以拒绝。因为帮他们相当于害自己,他们只会扰乱自己稳定的生活,拉低自己的生活水平,有害无益,必须远离。 很显然,杨铭在对方的预判中,完全不过关。他在有求于亲戚时,没有事先做好亲情这门功课。亲戚相助的前提,是受助者要顾念亲情。可小杨同学连家乡的亲人都不屑一顾,对于表叔这种常年失联的远亲又能有几分情谊?今日有求于他,登门攀亲,他日自己宏图大展,恐怕对方便高攀不起。 再者,他的目的性太强,没有铺垫,直奔主题。 换位思考,假如有一天,一个长久没有联系的亲戚或朋友突然联系或拜访你,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 借钱?! 求助?! 上礼?! 反正不会是联络感情和叙旧。 你的第一个想法是“我该怎么拒绝他”。 因为对于不太热烈的关系来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一事可能就是麻烦事。这是大多数人的思维逻辑。 总之,求人办事之前,你需要事先探明对方的个性品位、爱好兴趣和对各种事情的看法,再把获得的种种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窥斑见豹,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作为沟通的基础。 此外,还要注意心理相容,将自己代入到对方的心境中,使自己讲的话对方爱听,对方说的话自己也能接受。同时,心中要有愿意“委曲求全,求同存异”的态度。 1.换位思考是高情商的关键,本书将激发你的换位思考能力,让你成为高情商的沟通者!? 你是否深陷人际关系的漩涡? 你是否总觉得自己很委屈? 你是否常常是一个话题终结者? 你是否总是业绩不佳? …… 逃离负面牢笼,需要改变思路!只有懂得换位思考,才能与他人形成情感联结! 2.带你深入了解换位思考的方方面面,转变你看待事物的整个方式。 其实我们都没错,只是站的位置不同! 那么?你真的懂换位思考吗? 换位思考≠讲道理 换位思考≠同情 换位思考≠比惨 打开本书,了解换位思考,才能切实运用换位思考疗愈他人,疗愈自己。